一种茶油生产用沉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27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油生产用沉淀槽,属于沉淀槽领域,包括油料分离桶体,所述油料分离桶体具有空腔,所述油料分离桶体上端面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端面活动安装有液压泵机,所述油料分离桶体空腔内设有内桶体,所述内桶体具有空腔,所述内桶体下端面设有滤油板,所述滤油板下端面设有滤斗,所述滤斗外圆周面套设有紧箍,所述紧箍体具有数量为三的支撑柱,所述滤斗下端面套接有输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茶油生产用沉淀槽,通过设置的液压泵机驱动液压杆及推板产生向下的压力,使进入到内桶体的油料快速通过滤油板进行分离过滤,通过设置的橡胶垫圈防止油料逆向流入推板上。胶垫圈防止油料逆向流入推板上。胶垫圈防止油料逆向流入推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油生产用沉淀槽


[0001]本技术属于沉淀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油生产用沉淀槽。

技术介绍

[0002]茶油,是油茶籽油的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
[0003]茶油放置一段时间后特别是温度降低时,有较多沉淀物析出,茶油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机械杂质、磷脂等水溶性杂质以及水分,茶油沉淀物不仅影响茶油的色相,而且会影响茶油口感、保存时间和茶油品质,因此,压榨完成的茶油需要进行沉淀物滤除处理,现有的沉淀物分离大多为离心机进行排出,此方法效率虽然较高,但是由于离心作用常常会使杂质与茶油更加难以分离导致分离不彻底,故而提出一种沉淀槽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油生产用沉淀槽,具有油渣与茶油快速分离且过滤更彻底,沉淀更加快速且更稳定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茶油生产用沉淀槽,包括一油料分离桶体,所述油料分离桶体具有一空腔,所述油料分离桶体上端面设有一顶板,所述顶板上端面活动安装有一液压泵机,所述油料分离桶体空腔内设有一内桶体,所述内桶体具有一空腔,所述内桶体下端面设有一滤油板,所述滤油板下端面设有一滤斗,所述滤斗外圆周面套设有一紧箍,所述紧箍一体具有数量为三的支撑柱,所述滤斗下端面套接有一输油管;
[0006]一沉淀部,所述沉淀部具有一沉淀槽,所述沉淀槽具有一空腔,所述沉淀槽正端面两边侧设有两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贯穿所述沉淀槽连接一V型斜板,所述沉淀槽内腔设有一沉淀池,所述沉淀槽左侧面套设有一出油管;
[0007]一储油桶,所述储油桶具有一空腔且下端部开孔连接所述出油管。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泵机输出端贯穿所述顶板连接有一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下端面固定安装有一推板,所述推板外圆周面开设有凹槽且槽内套设有橡胶垫圈且与所述内桶体内腔尺寸相适配,所述内桶体外圆周面上端还具有一进料管。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液压泵机驱动液压杆及推板产生向下的压力,使进入到内桶体的油料快速通过滤油板进行分离过滤,通过设置的橡胶垫圈防止油料逆向流入推板上。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油板下端面两两对立设有数量为四的突出扣板,四所述突出扣板呈L状,所述突出扣板均套设有一滑块,所述滑块均贯穿设有一螺栓,所述滤油板表面还贴附有滤油布。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突出扣板可快速的对滤油板进行
安装及更换,设置的滤油板贴附有滤油布使大部分油渣进行隔离。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油管外圆周面还设有一止逆阀,所述紧箍为环状,所述滤斗为漏斗状且所述紧箍直径小于所述滤斗最大直径,所述滤斗内壁还贴附设有若干层滤油布。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环形紧箍,可以辅助支撑柱对油料分离桶体进行固定,同时设置的止逆阀可以对输油管进行开关控制,避免油料一次性大量输入至沉淀部内。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槽上具有若干滤油孔,所述沉淀槽表面贴附有滤油纸,所述V型斜板呈V型设置在所述沉淀槽内腔且与V型斜板尺寸相适配,所述沉淀池设置于所述V型斜板正下方且与所述沉淀槽、V型斜板尺寸相适配,所述沉淀槽正端面还开设有一观察窗。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V型斜板可加大油料传输距离,使油料与杂质更充分的进行分离并沉淀,同时V型斜板与沉淀槽尺寸相适配,避免了油料的接触不充分,同时通过设置在V型斜板正下方的的沉淀池可以更完全的接收下落的油料,观察窗则可以观察沉淀是否结束。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油管外圆周面设有一控制阀,所述出油管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左侧面且贯穿所述沉淀槽左侧面连接至储油桶内,所述出油管高于所述沉淀池底面,所述沉淀池为透明状材料。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油管高于沉淀槽底面,在油料沉淀一段时间后,可避免沉淀的油渣与清油同时被排放,沉淀池的透明材料可辅助观察沉淀的形成。
[0018]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9]1.本技术的茶油生产用沉淀槽,通过设置的液压泵机驱动推板进行下压,可快速的使油渣与油料通过滤油板进行初步过滤分离,通过设置的滤斗可引导过滤后的油料进入输油管内,通过设置的止逆阀可对输油管进行单独控制,避免油料输送过多。
[0020]2.本技术的茶油生产用沉淀槽,通过设置的V型斜板,使油料进入到沉淀槽时,对下落的油料进行缓冲,避免油料溅落产生泡沫,同时V型斜板加大了油料的输送距离,可以加快油料与油渣的快速分离并沉淀,通过下方设置的沉淀池,可对油料进行最终沉淀,通过设置高于沉淀池的出油管,可在油料排出时,避免沉淀物与油料同时被排出,设置的观察窗可帮助人工进行观察沉淀状态,通过出油管上的控制阀进行开关控制。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沉淀部内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分离桶体内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卡合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油料分离桶体;11、内桶体12、顶板;13、进料管;14、液压泵机;141、液压杆;142、推板;15、滤油板;151、突出扣板;152、螺栓;153、滑块;16、滤斗;17、紧箍;171、支撑柱;18、输油管;181、止逆阀;2、沉淀
部;21、沉淀槽;211、观察窗;22、V型斜板;221、滤油孔;23、松紧旋钮;231、支撑杆;24、沉淀池;25、出油管;26、控制阀;3、储油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结构领域,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了解本实施方式的说明用语属于不限制应用领域的上位式描述,例如“可移动”用语包括且不限于平移、转动,或是滑动等构件连接关系,“邻设”用语包括且不限于靠近、连接,或邻接,各组件数量用语“一”包含了一个与一个以上的多个组件数量。
[0028]实施例中,由图1

4给出,一油料分离桶体1,油料分离桶体1具有一空腔,油料分离桶体1上端面设有一顶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油生产用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油料分离桶体(1),所述油料分离桶体(1)具有一空腔,所述油料分离桶体(1)上端面设有一顶板(12),所述顶板(12)上端面活动安装有一液压泵机(14),所述油料分离桶体(1)空腔内设有一内桶体(11),所述内桶体(11)具有一空腔,所述内桶体(11)下端面设有一滤油板(15),所述滤油板(15)下端面设有一滤斗(16),所述滤斗(16)外圆周面套设有一紧箍(17),所述紧箍(17)一体具有数量为三的支撑柱(171),所述滤斗(16)下端面套接有一输油管(18);一沉淀部(2),所述沉淀部(2)具有一沉淀槽(21),所述沉淀槽(21)具有一空腔,所述沉淀槽(21)正端面两边侧设有两支撑杆(231),两所述支撑杆(231)贯穿所述沉淀槽(21)连接一V型斜板(22),所述沉淀槽(21)内腔设有一沉淀池(24),所述沉淀槽(21)左侧面套设有一出油管(25);一储油桶(3),所述储油桶(3)具有一空腔且下端部开孔连接所述出油管(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油生产用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机(14)输出端贯穿所述顶板(12)连接有一液压杆(141),所述液压杆(141)下端面固定安装有一推板(142),所述推板(142)外圆周面开设有凹槽且槽内套设有橡胶垫圈且与所述内桶体(11)内腔尺寸相适配,所述内桶体(11)外圆周面上端还具有一进料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代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宝典茶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