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球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5744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球制备装置,包括外筒、内筒组件、及内相液输送管道,外筒向上开口、内筒组件设置在外筒内、位于外筒内部空腔的上部,内相液输送管道的下端伸入内筒组件。内筒组件包括内筒、设置于内筒的内部空腔内的微流通道、以及贯穿内筒侧壁的多个内筒微流通孔,内相液输送管道通过微流通道与内筒微流通孔连通。并且内筒的外壁面和外筒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外相液腔体,外筒远离内筒的底部还设置有微球收集部件。该微球制备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集微球的制备、固化和收集于一体。并且显著提高了微球的制备效率。高了微球的制备效率。高了微球的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球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医学
,特别涉及一种微球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球是指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微球一般为粒径在50nm~2mm之间的球形颗粒,大部分为固体的颗粒或球。制备微球的载体材料很多,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微球(如淀粉微球,白蛋白微球、壳聚糖微球等)和合成聚合物微球(如聚乳酸微球,聚乙丙交酯等)。临床上常将微球用作抗肿瘤药物载体、多肽载体、疫苗载体、或是用于实现局部麻醉药物的长效缓释,具有缓慢释放药物、延长药效、保护多肽蛋白质类药物避免酶的破坏、提高疗效等作用。
[0003]微流控是制备微球的一种常用方法,微流控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的系统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具体来讲微流控是一项在微小尺度下利用流体的流动性质,控制流体流动的技术,使用各种主动或者被动的操作技术控制流体在芯片内部处于层流和低雷诺数的状态进而达到精确操控样品的目的。微流控装置通常被称为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装置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微通道,微通道用于制备和生产微球,微通道的结构和形状对微流控装置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0004]现有的微流控装置大多采用的是简单的协流式微流控装置,内相液体和外相液体分别通过注射泵注入至微流控芯片,在微流控装置中剪切成微球液滴。该方法受两相流速影响大,控制难度大,且制备过程耗时较长,虽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但难以应用到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中。此外,现有技术中基于微流控技术产生微球后,还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设备实现固化、清洗、收集等步骤,例如公开号为CN101982229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用于单分散乳液制备的重力驱动微流体装置及方法,需要设置多个支架、多个管道、多个制备装置,其结构复杂,并且单个微流控装置的微球生产效率较低,较难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微流控装置存在设备设施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大,单个微流控装置的微球生产效率较低,难以应用到规模化的工业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流控装置存在设备设施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大,单个微流控装置的微球生产效率较低,难以应用到规模化的工业生产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微球制备装置,包括外筒、内筒组件、及内相液输送管道,外筒向上开口、内筒组件设置在外筒内、位于外筒内部空腔的上部,内相液输送管道的下端伸入内筒组件。
[0008]内筒组件包括内筒、设置于内筒的内部空腔内的微流通道、以及贯穿内筒侧壁的多个内筒微流通孔,内相液输送管道通过微流通道与内筒微流通孔连通。并且内筒的外壁面和外筒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外相液腔体,外筒远离内筒的底部还设置有微球收集部件。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微球制备装置中的内相液输送管道和内筒组件连通并设置在外筒的内部空腔内,其整体结构简单,并且内相液输送管道和内筒组件套设在外筒的内部空腔内整体结构较小也较为紧凑。
[0010]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微球制备装置在制备微球时,用于制备微球的内相液从内相液输送管道中流入,然后流经位于内筒的内部空腔内的微流通道,内相液在微流通道内流动以后在内筒的外壁面上流出并连续产生微球,外相液腔体内的外相液对微球进行固化,然后通过微球收集部件收集微球,集微球的制备、固化和收集于一体。
[0011]并且在内筒上设置多个内筒微流通孔,极大地提高了微球制备的速率,微球制备的效率以倍数增长,例如在内筒上设置有4个内筒微流通孔时,微球制备的效率提高了4倍,设置6个时,微球制备的效率提高了6倍。并且当需要制备的微球数量较多时,在内筒的内部空腔内设置多个微流通道,以进一步提高微球的制备效率。
[0012]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微球制备装置,其中内相液输送管道沿内筒的轴向延伸设置在内筒的中心线位置,并且内筒组件包括沿内筒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微流通道、以及沿内筒轴向分别与每个微流通道对应的多个内筒微流通孔。
[0013]每个微流通道的一端与内相液输送管道连通、另一端沿微流通道的外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相应的内筒微流通孔连通的连接头。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筒的内部空腔内设置多个微流通道,以满足当需要生产较多的微球时微球的制备效率的需求,并且当内相液从内相液输送管道流到微流通道内,并流过连接头从内筒上的内筒微流通孔流出以制备微球。
[001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微球制备装置,其中多个微流通道沿内筒轴向间隔均匀地布置,并且每个微流通道均沿水平方向平面延伸布置。
[0016]多个内筒微流通孔沿内筒轴向间隔均匀地布置,并且与对应的一个微流通道位于内筒的径向方向所在的同一水平面内。并且内相液输送管道伸入内筒的部分设置有分别与每个微流通道的一端对应的多个内相液输送口。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微流通道在内筒轴向间隔均匀地布置,也即在内相液输送管道上均匀布置,能够将从内相液输送管道内的内相液均匀地分布在多个微流通道内,使得内相液分流更加均匀。并且每个微流通道均沿水平方向平面延伸布置,能够提高内筒的空间利用率。
[0018]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微球制备装置,沿着内筒的轴心线朝向微流通道看时,每个微流通道呈涡旋线形状。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流通道呈涡旋线形状,内相液在微流通道内流动时流速均匀,并在螺旋线形状的微流通道内流动后,再流经内筒微流通孔以连续产生微球。也即涡旋线形状的微流通道便于微球的制备生产。
[0020]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微球制备装置,微流通道设置有一个,并且微流通道呈螺旋形沿内筒的轴向盘旋延伸,内筒侧壁上沿内筒轴向间隔均匀地布置有多个内筒微流通孔。
[0021]微流通道的上端与内相液输送管道连通,在微流通道靠近内筒的侧壁的一侧、沿着内筒的轴向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微流通道孔,每个微流通道孔分别与对应的一个内筒微流通孔连通。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流通道只设置有一个,但是沿沿内筒的轴向方向呈螺旋形盘旋延伸,通过设置一个螺旋盘旋结构的微流通道达到设置多个微流通道的效果,并且在螺旋盘旋结构的微流通道靠近内筒的侧壁的一侧设置多个微流通道孔,也能够实现一次性制备多个微球,得到提高微球制备效率的效果。
[0023]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微球制备装置,内筒的外侧壁上的每个内筒微流通孔的出口处设置有微球防护腔,微球防护腔自内筒的外侧壁向内凹陷。其中微球防护腔呈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中的任意一种。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内筒微流通孔的出口处设置有微球防护腔,能够避免刚产生的微球液滴在未稳定前和内筒的壁面发生碰撞,影响微球液滴的成品率,并且也能避免不同内筒微流通孔流出的微球液滴在未稳定前发生碰撞导致微球形貌发生不规则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微球液滴的成品率。
[002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微球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球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内筒组件、及内相液输送管道,所述外筒向上开口、所述内筒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内、位于所述外筒内部空腔的上部,所述内相液输送管道的下端伸入所述内筒组件;其中所述内筒组件包括内筒、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内部空腔内的微流通道、以及贯穿所述内筒侧壁的多个内筒微流通孔,所述内相液输送管道通过所述微流通道与所述内筒微流通孔连通;并且所述内筒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筒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外相液腔体,所述外筒远离所述内筒的底部还设置有微球收集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球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相液输送管道沿所述内筒的轴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内筒的中心线位置;并且所述内筒组件包括沿所述内筒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微流通道、以及沿所述内筒轴向分别与每个所述微流通道对应的多个内筒微流通孔;并且每个所述微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内相液输送管道连通、另一端沿所述微流通道的外周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相应的所述内筒微流通孔连通的连接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球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微流通道沿所述内筒轴向间隔均匀地布置,并且每个所述微流通道均沿水平方向平面延伸布置;所述多个内筒微流通孔沿所述内筒轴向间隔均匀地布置,并且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微流通道位于所述内筒的径向方向所在的同一水平面内;并且所述内相液输送管道伸入所述内筒的部分设置有分别与每个所述微流通道的一端对应的多个内相液输送口;并且沿着所述内筒的轴心线朝向所述微流通道看时,每个所述微流通道呈涡旋线形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球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通道设置有一个,并且所述微流通道呈螺旋形沿所述内筒的轴向盘旋延伸,所述内筒侧壁上沿所述内筒轴向间隔均匀地布置有多个内筒微流通孔;所述微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内相液输送管道连通,在所述微流通道靠近所述内筒的侧壁的一侧、沿着所述内筒的轴向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微流通道孔,每个微流通道孔分别与对应的一个内筒微流通孔连通。5.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球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上的每个所述内筒微流通孔的出口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书达雷磊王丹周涓李常辉
申请(专利权)人:科笛生物医药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