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25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心剪力墙。所述空心剪力墙包括至少两个呈上下对接的墙体、用于将至少两个对接的墙体连接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墙体内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贯通的空腔,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纵筋和箍筋,其中的部分空腔中设置所述纵筋,所述纵筋在所述空腔中布设至少四根,所述箍筋将至少四根所述纵筋围合。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心剪力墙在空腔处去掉一部分钢筋混凝土,从而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了墙体自重,提高了抗震性能并降低了运输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剪力墙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空心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发展,装配式剪力墙因其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等特性,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预制剪力墙的连接方式为灌浆套筒连接,因灌浆套筒的连接方式需要注入高强度灌浆料,对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质量不易控制。
[0003]其次,传统的预制剪力墙现场浇筑湿作业过多,对混凝土的需求较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且结构体系缺少防震措施,难以应对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结构不能通过耗能裂缝达到延性设计,不利于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并浪费材料。
[0004]此外,传统的空心剪力墙上下两面墙在水平接缝处的竖向钢筋连接用的锚固绑扎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竖向钢筋在水平接缝处的传力性能,降低了水平接缝截面的承载能力,影响墙体整体的受力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剪力墙,通过设置空腔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了墙体自重,提高了抗震性能并降低了运输成本。
[0006]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剪力墙包括至少两个呈上下对接的墙体、用于将至少两个对接的墙体连接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墙体内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贯通的空腔,
[0007]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纵筋和箍筋,其中的部分空腔中设置所述纵筋,所述纵筋在所述空腔中布设至少四根,所述箍筋将至少四根所述纵筋围合。
[0008]优选的,在所述墙体内设有水平筋、竖向分布筋和拉筋,所述竖向分布筋在所述墙体内呈纵向延伸,所述水平筋在所述墙体内呈横向延伸,且所述竖向分布筋与水平筋交叉,在交叉的位置处设置拉筋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的空心剪力墙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套筒、预埋盒子、螺杆和螺母;所述墙体用于对接的一端设有所述套筒,另一端设有所述预埋盒子,至少两个所述墙体对接时,套筒与预埋盒子对齐,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预埋盒子内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在所述墙体宽度方向W上布设有多个。
[0011]优选的,所述墙体用于对接的一端设有向下倾斜的企口,所述企口位于厚度方向的边侧设置,墙体对接时,两个企口适配。
[0012]优选的,对接的两个所述企口之间设有止水钢板和防水胶,所述止水钢板设于墙体内,所述防水胶设于墙体边沿并与墙体侧壁齐平。
[0013]优选的,所述墙体宽度方向W的一端的空腔内设有水平延伸的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用于与现浇剪力墙相连的插筋。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一、空心剪力墙在空腔处去掉一部分钢筋混凝土,从而减少混凝土用量,降低了墙体自重,提高了抗震性能并降低了运输成本;
[0016]二、与传统的空心剪力墙相比,所述空心剪力墙承载力和初始刚度、防水性能均高于传统的空心剪力墙,规避了传统空心剪力墙承载力小,耗能能力大,承载力偏低的风险;
[0017]三、在对接处通过第二固定组件的螺栓连接,不仅提高了上下层墙体水平缝(对接缝)处纵筋的传力性能,还提高了墙体整体的受力性能;
[0018]四、减少了灌浆套筒的使用数量,减少湿作业,方便施工,减少施工工序,节约施工时间有利于施工环境的维持;
[0019]五、在对接缝处设置了防水,提高空心剪力墙的防水性能;
[0020]六、墙体构造简单,且灵活空间更大,便于现场水电穿管。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空心剪力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沿图1的C

C剖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空心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安装后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图2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6]附图中,1、墙体;11、空腔;12、企口;13、水平筋;14、拉筋;15、竖向分布筋;2、第一固定组件;21、纵筋;22、箍筋;3、第二固定组件;31、套筒;32、预埋盒子;33、螺杆;34、螺母;4、止水钢板;5、防水胶;6、套管;7、插筋;8、现浇剪力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8]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心剪力墙包括墙体1、第一固定组件2、第二固定组件3、止水钢板4、防水胶5、套管6和插筋7。
[0029]所述墙体1的数量为多个,每两两对接。所述墙体1的宽度方向W上设有沿纵向贯通的多个空腔11,所述空腔11的横截面为矩形。
[0030]所述墙体1内有多个沿纵向延伸的竖向分布筋15和沿横向延伸的水平筋13。所述竖向分布筋15和水平筋13交叉形成网状,在交叉的位置处通过拉筋14连接成整体。所述拉筋14在网状上的多个交叉位置隔一布一,或者呈梅花型布置。
[0031]所述第一固定组件2包括纵筋21和箍筋22。其中的部分空腔11中设置四根所述纵筋21。所述箍筋22沿纵筋2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多个,且所述箍筋22将四根所述纵筋21围合。
[0032]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在所述墙体1的宽度方向W上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包括套筒31、预埋盒子32、螺杆33和螺母34。所述墙体1用于对接的一端设
有所述套筒31,另一端设有所述预埋盒子32。至少两个所述墙体1对接时,套筒31与预埋盒子32对齐,所述螺杆33的一端与套筒3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3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预埋盒子32内并通过所述螺母34固定。通过所述螺杆33连接,提高上下层墙体1对接缝处纵筋的传力性能,提高墙体1的整体受力性能。所述预埋盒子32在墙体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且墙体1对应位置也设有贯通的空腔,利于操作螺母34(如图5所示)。当螺母34固定后,通过浇筑混凝土封盖。
[0033]如图2、图5所示,所述墙体1用于对接的一端设有向下倾斜的企口12,所述企口12位于厚度方向的边侧设置。墙体1对接时,两个企口12适配。对接的两个所述企口12之间设有止水钢板4和防水胶5。所述止水钢板4设于墙体1内,所述防水胶5设于墙体1边沿并与墙体1的侧壁齐平。通过向下倾斜的企口12的结构、止水钢板4和防水胶5提高空心剪力墙的防水性能。
[0034]如图3所示,所述空心剪力墙的一端对接现浇剪力墙8,在墙体1一个端侧的空腔11中预埋PVC材质的套管6,同时在套管6内设置插筋7。现浇剪力墙8通过搭设模板现浇混凝土形成。所述插筋7一部分伸入所述现浇剪力墙8中形成连接。从而提高空心剪力墙和现浇剪力墙8接缝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呈上下对接的墙体、用于将至少两个对接的墙体连接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墙体内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贯通的空腔,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纵筋和箍筋,其中的部分空腔中设置所述纵筋,所述纵筋在所述空腔中布设至少四根,所述箍筋将至少四根所述纵筋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内设有水平筋、竖向分布筋和拉筋,所述竖向分布筋在所述墙体内呈纵向延伸,所述水平筋在所述墙体内呈横向延伸,且所述竖向分布筋与水平筋交叉,在交叉的位置处设置拉筋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剪力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套筒、预埋盒子、螺杆和螺母;所述墙体用于对接的一端设有所述套筒,另一端设有所述预埋盒子,至少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婷祖龙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