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系统、车辆底盘以及重型卡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架系统、车辆底盘以及重型卡车。
技术介绍
[0002]重型自卸车经常往返于工地之间,行驶路况较差,行驶工况复杂多变,路面凹凸不平,导致整车零部件经常受到剧烈冲击,不仅严重降低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对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也非常不利。另外,重型自卸车载货量大,可以达到50~70吨,在空载和满载时的整车质量相差3倍以上,而传统悬架系统的刚度与阻尼固定不变,无法兼顾到空载和满载工况,导致空/满载时悬架偏频差异很大,往往空车时整车乘坐舒适性很差,底盘零部件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0003]相关技术中,油气悬架的承载能力强,其刚度和悬架的变形量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在悬架的变形量确定时,刚度也是确定的,这使得悬架系统的刚度难以满足不同工况的不同要求。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为了按照想要的参数控制刚度,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不同的蓄能器,利用电磁阀和控制器实现不同工况下的蓄能器切换。但是这些方案涉及到传感器、电磁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多个车桥(2),各个所述车桥(2)分开布置;多个油缸(3),所述车架(1)与每个所述车桥(2)之间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油缸(3);以及至少一个蓄能器组件(4),所述蓄能器组件(4)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蓄能器,且各个所述蓄能器的初始气体压力不相同;至少存在一个所述油缸(3)对应连接所述蓄能器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2)包括三个,分别为第一车桥(21)、第二车桥(22)以及第三车桥(23);所述油缸(3)包括第一油缸(31)和第二油缸(32);所述第一车桥(21)和所述车架(1)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油缸(31),所述第二车桥(22)和所述车架(1)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油缸(32),所述第三车桥(23)和所述车架(1)之间也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油缸(32);所述蓄能器组件(4)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蓄能器组件(41)和第二蓄能器组件(42);所述第一油缸(31)与所述第一蓄能器组件(41)连接,各个所述第二油缸(32)均与所述第二蓄能器组件(4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能器组件(41)包括:第一蓄能器(411),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气腔(4111)和第一液腔(4112);所述第一液腔(4112)的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缸(31)的有杆腔油口(351)、无杆腔油口(361)均流体连通;以及第二蓄能器(41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二气腔(4121)和第二液腔(4122);所述第二液腔(4122)的油口也与所述第一油缸(31)的有杆腔油口(351)、无杆腔油口(361)均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气腔(4111)的初始气体压力与所述第二气腔(4121)的初始气体压力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阀(5),包括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和第三接口(53);所述第一接口(51)与所述第一油缸(31)的无杆腔油口(361)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52)与所述第一油缸(31)的有杆腔油口(351)流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53)与所述第一蓄能器(411)的所述第一液腔(4112)的油口、所述第二蓄能器(412)的所述第二液腔(4122)的油口均流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阻尼阀组(6),设置于所述第一油缸(31)的有杆腔油口(351)和所述第一三通阀(5)的第二接口(52)之间;所述第一阻尼阀组(6)包括至少两个节流通道;两个所述节流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可在导通、截至之间切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阀组(6)包括:第一油口(61),与所述第一三通阀(5)的第二接口(52)流体连通;第二油口(62),与所述第一油缸(31)的有杆腔油口(35)流体连通;第一流道(63),包括并联布置的第一子流道(631)、第二子流道(632);所述第一子流道(631)包括第一节流阀(6311),所述第二子流道(632)包括第一单向阀(6321);所述第一流道(6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61)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
(62)流体连通;第二流道(64),包括并联布置的第三子流道(641)、第四子流道(642);所述第三子流道(641)包括第二节流阀(6411),所述第四子流道(642)包括第二单向阀(6421);所述第二流道(6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62)流体连通;以及第一通断控制阀组(65),安装于所述第一油口(61)和所述第二流道(64)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通断控制阀组(65)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油口(61)和所述第二流道(64)之间的导通、断开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阀组(65)包括:第一阀体(651),包括第一孔段(6511)、第二孔段(6512)以及第一安装孔段(6513);所述第一孔段(65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64)流体连通,所述第一孔段(6511)的另一端被构造为分叉的,其中一个分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6513)的中部连通,另一个分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6513)的一端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孔段(65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口(61)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孔段(6512)的另一端也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6513)的中部连通;以及第一阀芯(652),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6513)内;所述第一阀芯(652)设置有贯穿自身径向的第一连通孔(6521);所述第一阀芯(652)位于所述第一孔段(6511)和所述第二孔段(6512)之间;其中,当所述第一阀芯(652)处于导通位置,所述第一孔段(6511)、所述第二孔段(6512)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6521)连通;当所述第一阀芯(652)处于断开位置,所述第一孔段(6511)、所述第二孔段(6512)与所述第一连通孔(6521)错开,所述第一孔段(6511)、所述第二孔段(6512)断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阀组(65)还包括:第一弹簧(653),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6513)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一阀芯(65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阀体(651)之间;所述第一孔段(6511)的另一端的另一个分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6513)设置有所述第一弹簧(653)的一端流体连通;以及第二弹簧(65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6513)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一阀芯(65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阀体(651)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太荣,崔振,施昊,周旋,赵志强,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