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456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悬挂装置和起垄铲,所悬挂装置用于连接牵引机械,所述起垄铲用于破开稻田土层,使稻田中形成沟、垄结构;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用于修整垄梗结构,使垄梗结构在大于或者等于其高度2/3的垄腰部位上形成台阶。施肥时,将一部分肥料施用在垄梗结构的台阶部位,这部分肥料由于紧挨第一生长区,有效养分在被稀释之前能够更快速的渗透进第一生长区的土壤中,被水稻秧苗的根系吸收利用,从而加快了直播水稻生长或秧苗移植后返青及分蘖的速度。蘖的速度。蘖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水稻年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左右,约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25.8%,占世界水稻面积的20%,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4%,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国内粮食作物首位,约有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0003]传统半旱式栽培是指在水田中按一定规格,起垄作业作厢,将水稻栽插在垄埂顶部或厢面上,并采用浸润式灌溉的一种水稻种植方法,相较于传统平作,半旱式起垄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形状、提高耕层地温、肥料利用率等优点,对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增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幅度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然而,传统半旱式多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起垄作厢,人工投入成本高,随着我国现代农机技术的发展和丘陵山地宜机化整治面积的加大,稻田机械旱起垄栽培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成本低、效益高,尤其有利于水旱轮作稻田周年高效利用,种植面积在我国西南地区迅速扩展。
[0004]传统半旱式水稻栽培多采用表面撒施或条施的方式施于垄面或厢面,该施肥方式肥料易挥发,肥料利用率不高,根据水稻根系生长特性,采用立体条施法,具有节约作业成本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尽而达到减肥、减药的目的。具体如下所述:肥料在施用后,化学有效养分能否被水稻吸收利用与其所处于土壤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只有到达水稻根系表面的有效养分才能被吸收利用。但是,采用半旱式栽培技术,水稻秧苗在移植后至分蘖期其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垄埂的顶部。而肥料中有效养分由于其分子质量较大,在集中施用后,主要集中分布于离根系较远的垄沟底部,严重制约了水稻秧苗根系吸收利用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对水稻秧苗移植后的反青及分蘖造成不良影响。
[0005]因此,如何保证水稻秧苗在移植后至分蘖期更好的吸收利用肥料中的有效养分,是目前半旱式水稻栽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半旱式栽培技术,水稻秧苗在移植后至分蘖期其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垄埂的顶部。而肥料中有效养分由于其分子质量较大,在集中施用后,主要集中分布于离根系较远的垄沟底部,严重制约了水稻秧苗根系吸收利用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对直播水稻或水稻秧苗移植后的反青及分蘖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悬挂装置和起垄铲,所悬挂装置用于连接牵引机械,所述起垄铲用于破开稻田土层,使稻田中形成沟、垄结构;在所述
机架上还设置有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用于修整垄梗结构,使垄梗结构在大于或者等于其高度2/3的垄腰部位上形成台阶。
[0008]优选地,所述整形装置包括平整部件,所述平整部件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平整部件包括平整辊轴和连接在所述平整辊轴上的平整轮,所述平整辊轴对应垄梗结构的垄顶部位设置,所述平整轮对应垄梗结构的垄腰部位设置,工作时,牵引机械带动所述平整部件沿垄梗结构滚动,使垄梗结构表面的浮土被压实;所述平整轮包括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靠所述平整轮轴心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工作面边缘至所述平整轮轴心连线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平整轮边缘至其轮轴心连线的长度的1/3,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设置有压整片,所述平整轮转动过程中,所述压整片削减所述第一工作面对应部位垄梗结构侧面的泥土,使修整后的垄梗结构在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的交界处形成台阶。
[0009]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工作面,所述第三工作面与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之间形成角度小于90
°
的锐角。
[0010]优选地,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分割部件,所述分割部件设置在所述平整部件之后,工作时,所述分割部件沿垄梗结构的台阶部位其分割,使垄梗结构形成两个分离的独立垄体。
[0011]优选地,所述分割部件包括支架和切土刀,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切土刀,所述切土刀的截面形状设置为“V”形结构或者“U”形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分割部件还包括稳土箱,所述稳土箱覆盖在垄梗结构的表面,所述稳土箱用于配合所述分割部件,使垄梗结构在被切割的过程中维持稳定。
[0013]优选地,所述稳土箱至少覆盖垄梗结构垄腰一半的面积。
[0014]优选地,所述稳土箱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切土刀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稳土箱的侧壁上。
[0015]优选地,所述切土刀的固定位置在长度方向将所述稳土箱平分。
[0016]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垄作业步骤和二次起垄步骤,所述起垄作业步骤为:在稻田整地平地完成后采用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对稻田进行起垄,形成匹配水稻生长特点的垄梗结构;所述二次起垄步骤为:先将所述起垄作业步骤中形成的垄梗结构划分为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第一生长区位于垄梗结构的上半部分,第二生长区位于垄梗结构的下半部分,其中第一生长区形成的垄体结构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垄梗结构整体高度的1/3;之后对第一生长区的垄体结构进行修整,使第一生长区的底面积小于第二生长区的顶面积,将水稻直播或秧苗移植到第一生长区的垄顶,再在稻田内蓄水至垄顶。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用于修整垄梗结构,使垄梗结构在大于或者等于其高度2/3的垄腰部位上形成台阶。施肥时,将一部分肥料施用在垄梗结构的台阶部位,这部分肥料由于紧挨水稻秧苗的栽种区域,有效养分在被稀释之前能够更快速的渗透进水稻秧苗根系分布的土壤中,被水稻秧苗的根系吸收利用,从而加快了水稻秧苗移植后返青及分蘖的速度;
2、所述切土刀采用薄型的钢板制得,使得当垄梗在水平方向对切土刀挤压达到一定大小时,所述切土刀能够在垄梗的宽度方向上,即所述切土刀能够在其开度方向上形成弹性形变,避免对垄梗土体造成过度挤压;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所述步骤中对第一生长区的垄体结构进行修整,使第一生长区的底面积小于第二生长区的顶面积,如此垄梗结构在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的交界处形成台阶。施肥时,将一部分肥料施用在垄梗结构的台阶部位,这部分肥料由于紧挨第一生长区,有效养分在被稀释之前能够更快速的渗透进第一生长区的土壤中,被水稻秧苗的根系吸收利用,从而加快了水稻秧苗移植后返青及分蘖的速度;4、在二次作垄后,使用工具从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的交接面将二者分割,使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形成分离的独立结构。如此,肥料在施用后,有效养分能够从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的分割面渗入垄体结构的土壤中,并且由于第一生长区和第二生长区分割面的缝隙相对较大,有效养分更易渗入,使得该部位土壤有效养分的浓度高于第一生长区垄体侧面土壤的养分浓度。从而水稻秧苗移植后根系更易向下生长扎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悬挂装置和起垄铲,所悬挂装置用于连接牵引机械,所述起垄铲用于破开稻田土层,使稻田中形成沟、垄结构;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用于修整垄梗结构,使垄梗结构在大于或者等于其高度2/3的垄腰部位上形成台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包括平整部件,所述平整部件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平整部件包括平整辊轴和连接在所述平整辊轴上的平整轮,所述平整辊轴对应垄梗结构的垄顶部位设置,所述平整轮对应垄梗结构的垄腰部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轮包括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靠所述平整轮轴心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工作面边缘至所述平整轮轴心连线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平整轮边缘至其轮轴心连线的长度的1/3,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设置有压整片,所述平整轮转动过程中,所述压整片削减所述第一工作面对应部位垄梗结构侧面的泥土,使修整后的垄梗结构在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的交界处形成台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工作面,所述第三工作面与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之间形成角度小于90
°
的锐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分割部件,所述分割部件设置在所述平整部件之后,工作时,所述分割部件沿垄梗结构的台阶部位其分割,使垄梗结构形成两个分离的独立垄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起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部件包括支架和切土刀,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切土刀,所述切土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学伟鲁远源张晓春李清虎魏灵张能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