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20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0
提供一种能够以可靠且廉价的结构防止液相制冷剂中的异物因液体回流而流入制冷剂的流出管的储液器。该储液器具有:设有流入口(15)及流出口(16)的箱(10);以及流出管(30),该流出管的一端侧与流出口(16)连结,并且该流出管具有在箱(10)内向上开口的气相制冷剂吸入口(37),在流出管(30)中的气相制冷剂吸入口(37)设有过滤部件。(37)设有过滤部件。(37)设有过滤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器
[0001]本申请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原申请的申请日:2018年10月22日
[0003]原申请的申请号:201880077535.5
[0004]原申请的专利技术名称:储液器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辆空调、房间空调、冷冻机等的制冷循环等(以下,仅称为制冷循环)所使用的储液器(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6]一般,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见,构成车辆空调等的制冷循环在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等的基础上,还具有储液器。
[0007]作为储液器,例如,已知具有有底圆筒状的箱、斗笠状或倒立薄盆状的气液分离体、以及流出管等,该箱的上表面开口通过设有流入口及流出口的盖部件被气密地封闭,该气液分离体的直径比该箱的内径小,该流出管为由上端侧与流出口连结的内管和配置在该内管的外周的有底的外管构成的双重管结构。
[0008]导入该储液器的制冷剂(混入有向压缩机的滑动部分提供润滑等的油的制冷剂)与上述气液分离体碰撞并放射状地扩散,分离为液相制冷剂(包含油)和气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以沿着箱内周面的方式流下并积存于箱下部,气相制冷剂从外管的上端开口在其内部下降之后,在该外管的底部折返,从内管的下端侧开口在其内部上升并向流出口导出。此时,积存于箱下部的油通过设在外管的底部的回油孔被吸引,在此成为含有油成分的气相制冷剂,从上述流出口被吸入压缩机的吸入侧而进行循环。
[0009]但是,含有油的液相制冷剂的粘性较高,因此有时在流出管(外管)的周围被吸向上方而液面变高。另外,例如在作为电动汽车用车辆空调等而被使用的情况下,存在液相制冷剂的液面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坡道行驶等而波动变高的情况。或者,在该制冷循环起动时(即、压缩机起动时),也存在液相制冷剂突然激烈沸腾(也称为突沸),液相制冷剂的液面暂时变高的情况。因此,在上述的以往的结构中,存在通过气液分离体分离出的且储存在箱内的液相制冷剂与气相制冷剂一起从外管的上端开口(气相制冷剂吸入口)直接流入其内部,而被压缩机的吸入侧吸入(将此现象称为液体回流)的问题。
[0010]另外,由于该液体回流,存在液相制冷剂中含有的沉淀物、金属粉等异物(以下、仅称为异物)可能被送入压缩机的担忧。
[0011]于是,作为用于防止如上所述的由于液体回流导致液相制冷剂中的异物被送入压缩机的对策、或用于防止液体回流的对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流出管(外管)的周围设置液体回流防止板的方案。
[0012]现有技术文献
[0013]专利文献
[001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077606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

020670号公报
[001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7]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需要对流出管进行加工设置液体回流防止板,加工成本升高的问题。另外,由于无法完全地抑制液体回流,其结果是,去除液体回流后的液相制冷剂中所含有的异物也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18]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所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可靠且廉价的结构防止液相制冷剂中所含的异物因液体回流而流入制冷剂的流出管的储液器。
[001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2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基本上,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具有:箱,该箱设有流入口及流出口;以及流出管,该流出管的一端侧与所述流出口连结,并且该流出管具有在所述箱内开口的气相制冷剂吸入口,该储液器在所述气相制冷剂吸入口设置有过滤部件。
[0021]优选的是,所述过滤部件由具有网状过滤件的过滤器构成。
[0022]在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过滤器由所述流出管与气液分离体夹持固定,该气液分离体与所述流入口相对地配置。
[0023]在另一的优选方式中,所述过滤器由所述流出管与所述箱夹持固定。
[0024]优选的是,所述过滤部件由袋状体或筒状体构成,该袋状体或筒状体由具有通水性及通气性的布状物制成。
[0025]在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袋状体或筒状体设置有干燥剂收纳部,该干燥剂收纳部收纳用于吸收去除制冷剂中的水分的干燥剂。
[0026]优选的是,所述过滤部件由袋状体或筒状体构成,该袋状体或筒状体由防水性透湿材料制成。
[0027]在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袋状体或筒状体由所述流出管与气液分离体夹持,该气液分离体与所述流入口相对地配置。
[0028]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袋状体或筒状体由所述流出管与所述箱夹持。
[0029]在其他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流出管为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重管结构,该内管与所述流出口连结并垂下,该外管配置于该内管的外周。
[0030]在其他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流出口设于所述箱的盖部件,所述流出管由一端与所述流出口连结的U型管构成。
[0031]在其他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流出口设于所述箱的底盖部件,所述流出管由与所述流出口连结且垂直设置的直管构成。
[003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中,在流出管中的气相制冷剂吸入口设置有过滤部件,因此,即使液相制冷剂被向上吸而其液面变高、液相制冷剂的液面由于振动、坡道行驶等而波动变高、或者发生突沸而液相制冷剂的液面暂时变高,其结果是产生液体回流,也能够通过设置在气相制冷剂吸入口的过滤部件来捕捉混入液相制冷剂中的异物,从而阻止该异物向制冷剂的流出管侧侵入。由此,能够维持稳定的制冷循环的运转。
附图说明
[0034]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0035]图1B是沿着图1A的U

U向视线的放大剖视图。
[0036]图2A是图1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37]图2B是沿着图2A的V

V向视线的剖视图。
[0038]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半纵剖视图。
[0039]图3B是沿着图3A的U

U向视线的放大剖视图。
[0040]图3C是沿着图3A的V

V向视线的剖视图。
[0041]图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0042]图4B是沿着图4A的U

U向视线的放大剖视图。
[0043]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纵剖视图。
[0044]图5B是沿着图5A的U

U向视线的放大剖视图。
[0045]图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半纵剖视图。
[0046]图6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的第五实施方式,并表示流出管的上端部(气相制冷剂吸入口)的局部侧视图。
[0047]图6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储液器的第五实施方式,并表示作为过滤部件的袋状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具有:箱,该箱设有流入口及流出口;流出管,该流出管的一端侧与所述流出口连结,并且该流出管具有在所述箱内开口的气相制冷剂吸入口;以及气液分离体,该气液分离体配置于所述箱内,该储液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箱的盖部件具有所述流入口和凸部,该凸部朝向所述箱的内方突出设置并形成有所述流出口,所述气液分离体与所述流出口和所述流入口相对地配置并具有与所述流出口相对的通孔,所述流出管为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川侯史小泽武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