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及其电镀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63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及其电镀工艺,该电镀铜添加剂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硫酸铜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及其电镀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电镀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及其电镀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薄膜电镀铜工艺是目前市场应用最广,性价比较高的电镀技术,是在半导体阻挡层上电沉积一层铜,作为后续工序生产的基底。许多关于晶圆上的电镀铜技术被开发使用,在专利CN110541179A中提出一种高铜电镀溶液,但该溶液得到铜层均匀性比较差;另外在专利CN103290438A提出一种晶圆电镀铜溶液,但是该溶液酸性过强,废液处理成本高,与目前环保趋势不相符合。
[0003]随着环保压力日益严重,工业废水处理成本较高,给不少企业带了巨大压力,在满足市场需求情况下,开发出既性能优异,又具备可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实现环保,是目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半导体薄膜电镀铜溶液以解决目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及其电镀工艺。该专利技术溶液属于中性电镀铜溶液,废水处理简单,镀液稳定性能优异,镀层均匀光亮结合力好,且使用电流密度范围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硫酸铜60

90g/L、复合光亮剂40

120mg/L、复合整平剂30
‑ꢀ
90mg/L、润湿剂10

40mg/L、防折镀剂20

60mg/L、电解质0.1

0.5g/L、稳定剂20

45mg/L,pH为5.5

6.5操作温度25

35℃电流密度为0.1

6.5A/dm2所述复合整平剂为三环唑和2

丙炔基
‑2‑
羟烷基醚两者的组合物,且二者在使用时的质量浓度比为1:1,本专利技术采用复合整平剂可以促进电流密度均匀分布,实现镀层平整提高镜面效果。
[0006]其中,所述复合光亮剂为吡啶丙烷磺酸内盐、N,N

二乙基丙炔胺硫酸盐和烯丙基磺酸钠,三者在使用时的质量浓度比为1:1:2,吡啶丙烷磺酸内盐为10

30mg/L,N,N

二乙基丙炔胺硫酸盐为10

30mg/L,烯丙基磺酸钠为20

60mg/L。本专利技术采用复合光亮剂可以实现大电流密度范围内正常电镀,不出现铜瘤产生,与市面上电镀铜溶液比较具有巨大优势。
[0007]其中,所述电解质为硫酸钾。
[0008]其中,所述稳定剂为磺基水杨酸。可以提高槽液使用寿命,市面上电镀铜溶液因为使用时间延长,在生产过程中带入杂质过多,致使电镀铜溶液失衡,稳定剂可以极大锌铁等杂质离子对电镀铜液的影响。
[0009]其中,所述防折镀剂为3

[[(苄硫基)硫代羰基]硫基]丙酸;所述润湿剂为1

烯丙氧基
‑3‑
(4

壬基苯酚)
‑2‑
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的电镀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第一步骤,将基材打磨,纯水冲洗三遍,氢氟酸洗,再纯水三遍,中性除油1min,再通过25kHz超声波清洗5min、钌活化1min、纯水水洗一遍;第二步骤,化学镀锌,超声清洗后的基材进入化学镀锌槽进行化学镀锌,得到一层致密的化学锌层,再纯水清洗三遍;第三步骤,化学镀铜,基材通过化学镀锌水洗后进入化学镀铜槽,进行化学镀铜,形成铜种子层;第四步骤,电镀铜,使用前用拖缸板进行预拖2h,以防止铜瘤产生,经过化学镀铜后的基材先纯水水洗三遍后进入电镀铜槽,所使用的电镀铜液为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铜添加剂的电镀铜液,电镀铜完毕,清洗吹干即可。
[0011]其中,所述第二步骤化学镀锌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基材经过活化后进入化学镀锌槽,通过浸泡方式在化学镀锌液中直接还原镀2min,随后纯水水洗一遍,再用退锌溶液脱锌,再纯水水洗一遍,再返回钌活化槽,纯水水洗一遍,再进入镀锌槽进行镀锌2min,可得一层致密的锌层。
[0012]其中,所述第二步骤化学镀锌液包括以下组分:氧化锌20

50g/L、氢氧化钠50g/L、酒石酸钾钠15g/L、琥珀酸钠5g/L、OP

10 1ml/L、乙氧基化丁炔二醇60mg/L、醋酸铅30mg/L、DMAB 0.2

0.8g/L;且该化学镀锌的参数为:温度25

35℃,锌镀层厚度保持在0.1

0.5微米,所述退锌溶液包含30%体积浓度的硝酸及30

60mg/L的烟酸,脱锌时间为30s。本专利技术在形成铜种子层时为了提高铜的沉积,实现种子层的完全覆盖,强碱性化学镀锌液可以对提高阻挡层的粗糙度,同时预先得到一层很薄的致密锌层,与传统的直接活化进行沉积铜种子层相比较,锌层可以提高阻挡层的阻挡效果,同时会弥补铜种子层空洞带来漏镀现象,对结合力没有影响,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镀锌液得到锌层致密,有利于置换后的种子层铜比较致密。
[0013]其中,所述第一步骤中钌活化的钌活化液包括硫酸钌15

25mg/L、月桂酸无规聚醚LPE

1200 50

70mg/L、1

乙烯基咪唑的三元共聚物30

60mg/L及1,2,4

三氮唑0.05

0.15g/L,且钌活化的参数为:温度35

45℃、时间0.5

2min,本专利技术使用专门的研发的钌活化液可以提高锌的还原活性,促进锌的快速沉积。
[0014]其中,所述第四步骤的具体条件是:操作温度25

35℃,电流密度为0.1

6.5A/dm2,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电镀铜,且氩气通入压力为1.5

2.5kg/cm
2,
目的是取代氮气实现完全排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及其电镀工艺,存在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提供复合光亮剂为吡啶丙烷磺酸内盐、N,N

二乙基丙炔胺硫酸盐和烯丙基磺酸钠,三者在使用时的质量浓度比为1:1:2,吡啶丙烷磺酸内盐为10

30mg/L,N,N

二乙基丙炔胺硫酸盐为10

30mg/L,烯丙基磺酸钠为20

60mg/L,可以实现大电流密度范围内正常电镀,不出现铜瘤产生,与市面上电镀铜溶液比较具有巨大优势。
[0016]2)本专利技术采无硫酸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硫酸铜60

90g/L、复合光亮剂40

120mg/L、复合整平剂30
‑ꢀ
90mg/L、润湿剂10

40mg/L、防折镀剂20

60mg/L、电解质0.1

0.5g/L、稳定剂20

45mg/L,pH为5.5

6.5操作温度25

35℃电流密度为0.1

6.5A/dm2所述复合整平剂为三环唑和2

丙炔基
‑2‑
羟烷基醚两者的组合物,且二者在使用时的质量浓度比为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光亮剂为吡啶丙烷磺酸内盐、N,N

二乙基丙炔胺硫酸盐和烯丙基磺酸钠,三者在使用时的质量浓度比为1:1:2,吡啶丙烷磺酸内盐为10

30mg/L,N,N

二乙基丙炔胺硫酸盐为10

30mg/L,烯丙基磺酸钠为20

60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为硫酸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磺基水杨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折镀剂为3

[[(苄硫基)硫代羰基]硫基]丙酸;所述润湿剂为1

烯丙氧基
‑3‑
(4

壬基苯酚)
‑2‑
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6.一种应用于薄膜电镀铜添加剂的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第一步骤,将基材打磨,纯水冲洗三遍,氢氟酸洗,再纯水三遍,中性除油1min,再通过25kHz超声波清洗5min、钌活化1min、纯水水洗一遍;第二步骤,化学镀锌,超声清洗后的基材进入化学镀锌槽进行化学镀锌,得到一层致密的化学锌层,再纯水清洗三遍;第三步骤,化学镀铜,基材通过化学镀锌水洗后进入化学镀铜槽,进行化学镀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玉洪学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智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