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487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其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棉纤维和涤纶纤维为原料,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纤维;将预处理纤维与甲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涤棉织物以其外观平整、易洗易干、透气舒适以及强度高等优点,长期占据劳动防护服、消防服以及军队作战服等织物市场的主要份额,然而,由于涤棉织物燃烧时的“支架现象”,涤纶纤维受热熔融后会依附在棉纤维的炭骨架上,同时棉纤维的炭骨架会以熔融的涤纶为燃料,导致更为剧烈的燃烧。涤棉织物的裂解产物相互诱导和阻燃性在不同纤维间的迁移等因素的影响,使其阻燃加工十分困难,涤纶纤维大分子链中极少活性基团,其光滑、整洁的纤维表面,不仅阻燃剂、交联剂无法与纤维大分子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而且阻燃剂、交联剂向纤维内部扩散、渗透和物理附着也很困难,所以耐水洗性能差、手感粗硬,限制了涤棉纤维在阻燃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0003]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防水剂如有机硅类、硬脂酸衍生物等都是可燃材料,在与阻燃剂共用时,不仅使织物上阻燃剂粘附量减少。而且防水剂过多附着在纤维表面,导致织物的阻燃性下降,织物表面续燃性加大。因此,制备一种兼顾阻燃和防水的织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5]现有的织物表面粘附的防水剂影响阻燃剂的附着,且防水剂的可燃性使织物表面续燃性加大,影响织物的阻燃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将织物纤维置于1

1.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至60

80℃浸渍1

2h,水洗、乙醇洗,干燥,得到预处理纤维;
[0009](2)将预处理纤维、无水甲苯加入反应瓶A中,在氮气氛围中,升温至55

65℃,加入甲苯

2,4

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一,保温反应6

12h,得到改性纤维组分一;
[0010](3)将改性纤维组分一、乙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氛围中,加入1H,1H,2H,2H

全氟
‑1‑
十二醇、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二,升温至35

45℃,保温反应1

2h,得到改性纤维组分二;
[0011](4)将二苯基磷酸、改性纤维组分二、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碘化四丁基铵加入反应瓶B中,加入二氯甲烷,升温反应,纯化,得到防水阻燃纺织纤维;
[0012](5)将防水阻燃纺织纤维纺织,得到防水阻燃纺织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织物纤维为棉纤维、涤纶纤维以任意比混合得到。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预处理纤维:无水甲苯:甲苯

2,4

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一的添加量为10g:400

800mL:80

120g:1

1.5mL。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改性纤维组分一:乙酸乙酯:1H,1H,2H,2H

全氟
‑1‑
十二醇、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二的质量比为10:20

40:2

3:0.05

0.1。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二苯基磷酸:改性纤维组分二:叔丁基过氧化氢:碘化四丁基铵: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00

120:50:70

80:10

20:400

600。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升温至70

90℃,搅拌反应9

12h。
[0018]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由上述制备方法制成。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申请首先将织物纤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处理,便于后续改性物质在纤维表面接枝;再将预处理纤维、甲苯

2,4

二异氰酸酯为原料,无水甲苯为溶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制备改性纤维组分一;在纤维表面接枝大量异氰酸酯基团。将改性纤维组分一、1H,1H,2H,2H

全氟
‑1‑
十二醇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二为催化剂,将1H,1H,2H,2H

全氟
‑1‑
十二醇接枝在纤维表面,得到改性纤维组分二;将改性纤维组分二、二苯基磷酸为原料,得到防水阻燃纺织纤维;将防水阻燃纺织纤维纺织,得到防水阻燃纺织品。本专利技术在纤维表面进行一系列的反应,使纤维表面通过化学键接枝含有大量含氟烷烃、含磷有机物,而且附着于纤维表面的含氟烷烃与含磷有机物协同增效,提高涤棉纤维的阻燃效果,且赋予织物表面良好的防水性能。涤棉纤维上接枝的有机链段形成紧密堆积相,增加分子网络的紧密程度,水分子难以渗透,耐水压高,拒水性好。涤棉纤维在改性过程中,有机链段相互交联,还有效提升涤棉纤维的强力,达到保护纤维和提高强力的目的。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在纺织面料表面印染或整理后,面料的强力受到损伤的缺点,对其本身的强力进行提升。本申请制备的纺织品不仅具有有优良的拒水、阻燃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洗以及耐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1)将涤纶纤维和棉纤维以质量比90:10混合,得到涤棉纤维
[0025](2)将涤棉纤维置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至60℃浸渍1h,水洗、乙醇洗,干燥,得到预处理纤维;
[0026](3)将10g预处理纤维、400mL无水甲苯加入反应瓶A中,在氮气氛围中,升温至55℃,加入80g甲苯

2,4

二异氰酸酯、1mL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一,保温反应6h,得到改性纤维组分一;
[0027](4)将10g改性纤维组分一、23mL乙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氛围中,加入2g 1H,1H,2H,2H

全氟
‑1‑
十二醇、0.0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二,升温至35℃,保温反应1h,得到改性纤维组分二;
[0028](5)将100g二苯基磷酸、50g改性纤维组分二、70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织物纤维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升温至60

80℃浸渍1

2h,水洗、乙醇洗,干燥,得到预处理纤维;(2)将预处理纤维、无水甲苯加入反应瓶A中,在氮气氛围中,升温至55

65℃,加入甲苯

2,4

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一,保温反应6

12h,得到改性纤维组分一;(3)将改性纤维组分一、乙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氛围中,加入1H,1H,2H,2H

全氟
‑1‑
十二醇、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分二,升温至35

45℃,保温反应1

2h,得到改性纤维组分二;(4)将二苯基磷酸、改性纤维组分二、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碘化四丁基铵加入反应瓶B中,加入二氯甲烷,升温反应,纯化,得到防水阻燃纺织纤维;(5)将防水阻燃纺织纤维纺织,得到防水阻燃纺织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纤维为棉纤维、涤纶纤维以任意比混合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阻燃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预处理纤维:无水甲苯:甲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建龚琤琤田蕙宁杨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深呼吸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