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096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包括:前模组件,所述前模组件包括前模,所述前模后端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洞,所述前模前端面顶部开设有第一注塑吹气口,所述前模前端面开设有第一塑料瓶模,所述前模侧面中部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内壁从前往后依次粘接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一循环散热水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塑料瓶开始生产作业时,可同时打开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的供电电源,当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接收到供电电源时,会开启制冷作业,将前模和后模因注塑机注入的热熔塑料导致前模和后模受热传递的热量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使模具内部吹塑成型的塑料瓶可以快速降温。型的塑料瓶可以快速降温。型的塑料瓶可以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塑料瓶在制作时会与模具金属接触,可带走塑料的热量,但是与模具钢材相比塑料的导热性能较差,因此塑料放热的过程很缓慢,同时塑料冷却速度是确定注塑件性能的基本变量之一,因此对于模具的冷却精确控制对于注塑件的规格一致性至关重要,它会影响模具的成型周期和产品的强度性能、翘曲、尺寸和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以解决塑料瓶在制作时会与模具金属接触,可带走塑料的热量,但是与模具钢材相比塑料的导热性能较差,因此塑料放热的过程很缓慢,同时塑料冷却速度是确定注塑件性能的基本变量之一,因此对于模具的冷却精确控制对于注塑件的规格一致性至关重要,它会影响模具的成型周期和产品的强度性能、翘曲、尺寸和外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6]前模组件,所述前模组件包括前模,所述前模后端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洞,所述前模前端面顶部开设有第一注塑吹气口,所述前模前端面开设有第一塑料瓶模,所述前模侧面中部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内壁从前往后依次粘接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一循环散热水袋,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源接头,所述第一循环散热水袋中部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槽口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口,所述第一槽口开口处活动连接有第一封盖;
[0007]后模组件,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后模,所述后模后端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洞,所述后模前端面顶部开设有第二注塑吹气口,所述后模前端面开设有第二塑料瓶模,所述后模侧面中部开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内壁从前往后依次粘接有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循环散热水袋,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源接头,所述第二循环散热水袋中部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槽口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口,所述第二槽口开口处活动连接有第二封盖;
[0008]底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包括底模,所述底模下端面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洞,所述底模上端面开设有第三塑料瓶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洞数量有四个,以所述前模后端面四角垂直对称分布,所述第二螺纹孔洞数量有四个,以所述后模后端面四角垂直对称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一循环散热水袋通过型号为硅橡胶的胶体粘
接在第一槽口内壁,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循环散热水袋通过型号为硅橡胶的胶体粘接在第二槽口内壁。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接头、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冷凝口均贯穿过第一封盖至第一槽口外部,所述第二电源接头、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冷凝口均贯穿过第二封盖至第二槽口外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螺纹孔洞数量有四个,以所述底模下端面四角对称分布。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三塑料瓶模、第二塑料瓶模和第二塑料瓶模可契合成为塑料瓶模整体。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洞、第二螺纹孔洞和三螺纹孔洞用于连接模具夹持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当电源与管道都连接完毕时,即可开始塑料瓶生产作业,当塑料瓶生产作业时,模具夹持装置会将模具夹持对合在一起,同时配合注塑机将注塑机的注塑与吹气装置通过第一注塑吹气口和第二注塑吹气口伸入模具内部,并开启注塑和吹气作业,从而将塑料瓶吹塑成型,同时当塑料瓶开始生产作业时,可同时打开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的供电电源,当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接收到供电电源时,会开启制冷作业,将前模和后模因注塑机注入的热熔塑料导致前模和后模受热传递的热量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使模具内部吹塑成型的塑料瓶可以快速降温;
[0017]2、本技术同时还同时打开冷凝排水管可将因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作业而产生的冷凝水,可分别通过第一冷凝口和第二冷凝口排出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内部,使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可持续保持冷凝效果,并同时开启进水可排水管道,使第一循环散热水袋和第二循环散热水袋内部进行冷却水的循环,从而将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作业时,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后部产生的热量会被循环的冷却水带出,并通过控制循环冷却水的流速就可以控制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果,从而可以控制模具内成型的塑料瓶的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2]图中:1、前模;102、第一螺纹孔洞;103、第一注塑吹气口;104、第一塑料瓶模;105、第一槽口;106、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7、第一循环散热水袋;108、第一电源接头;109、第一进水口;1010、第一出水口;1011、第一冷凝口;1012、第一封盖;2、后模;202、第二螺纹孔洞;203、第二注塑吹气口;204、第二塑料瓶模;205、第二槽口;206、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07、第二循环散热水袋;208、第二电源接头;209、第二进水口;2010、第二出水口;2011、第二冷凝口;2012、第二封盖;3、底模;301、第三螺纹孔洞;302、第三塑料瓶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
[0025]前模组件,前模组件包括前模1,前模1后端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洞102,且第一螺纹孔洞102数量有四个,以前模1后端面四角垂直对称分布,前模1前端面顶部开设有第一注塑吹气口103,前模1前端面开设有第一塑料瓶模104,前模1侧面中部开设有第一槽口105,第一槽口105内壁从前往后依次粘接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6和第一循环散热水袋107,且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6和第一循环散热水袋107通过型号为704硅橡胶的胶体粘接在第一槽口105内壁,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组件,所述前模组件包括前模(1),所述前模(1)后端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洞(102),所述前模(1)前端面顶部开设有第一注塑吹气口(103),所述前模(1)前端面开设有第一塑料瓶模(104),所述前模(1)侧面中部开设有第一槽口(105),所述第一槽口(105)内壁从前往后依次粘接有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6)和第一循环散热水袋(107),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源接头(108),所述第一循环散热水袋(107)中部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口(109)和第一出水口(1010),所述第一槽口(105)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口(1011),所述第一槽口(105)开口处活动连接有第一封盖(1012);后模组件,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后模(2),所述后模(2)后端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洞(202),所述后模(2)前端面顶部开设有第二注塑吹气口(203),所述后模(2)前端面开设有第二塑料瓶模(204),所述后模(2)侧面中部开设有第二槽口(205),所述第二槽口(205)内壁从前往后依次粘接有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06)和第二循环散热水袋(207),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0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源接头(208),所述第二循环散热水袋(207)中部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口(209)和第二出水口(2010),所述第二槽口(205)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口(2011),所述第二槽口(205)开口处活动连接有第二封盖(2012);底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包括底模(3),所述底模(3)下端面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红吴彩洪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启顺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