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37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接插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壳体一侧插杆与下壳体顶部定位槽插接固定后工作人员通过多组第二螺纹杆来对插杆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接插头在使用的过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的情况发生,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第三把手来使第一螺纹杆带动压板下移对线缆的剥离端进行压紧固定,避免接插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线缆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接插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了接插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了接插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接插件
,具体为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

技术介绍

[0002]线缆时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等多重作用,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而用于氢燃料模组的线缆则是众多线缆类型中的一种。
[0003]现有的电器线缆接插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方便工作人员将其与线缆进行快速连接,且在连接后线缆的固定效果较差,容易导致线缆在后续的使用时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影响了线缆对电力的输送,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亟需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
[0005]本技术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0006]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壳体的一侧,所述金属片的顶部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插杆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插杆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定位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上壳体顶部外壁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一侧的横板,所述横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环,所述第三螺纹杆远离所述夹持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均开设有插
孔,所述插孔的内部均插接有插柱,所述插柱的一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柱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圆周外壁与所述插孔的圆周内壁相抵触。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螺纹孔的圆周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
[0013]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在工作人员将线缆与接插件进行连接时,工作人员可以首先将线缆插入至放置槽内部并将其剥离端与金属片相接触,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柱的转动可以调动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密封,在上壳体一侧插杆与下壳体顶部定位槽插接固定后工作人员通过多组第二螺纹杆来对插杆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接插头在使用的过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的情况发生,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第三把手来使第一螺纹杆带动压板下移对线缆的剥离端进行压紧固定,避免接插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线缆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接插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放置槽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下壳体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插柱抽离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下壳体;2、接头本体;3、第一螺纹孔;4、第一螺纹杆;5、第二螺纹杆;6、第三螺纹杆;7、第一把手;8、第二把手;9、连接板;10、第三把手;11、上壳体;12、连接件;13、转动柱;14、固定框;15、夹持环;16、放置槽;17、横板;18、固定螺杆;19、轴承;20、压板;21、安装槽;22、金属片;23、定位槽;24、插柱;25、插孔;26、弧形板;27、伸缩杆;2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4,固定框14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3,转动柱13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2,连接件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壳体11,下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6和安装槽21,安装槽2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片22,金属片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头本体2,接头本体2的一端延伸至下壳体1的一侧,金属片22的顶部设置有压紧组件,下壳体1与上壳体11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上壳体1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7;
[0022]在工作人员将线缆与接插件进行连接时,工作人员可以首先将线缆的插入至放置槽16内部并将其剥离端与金属片22相接触,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柱13的转动可以调动上壳体11与下壳体1进行密封。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下壳体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23,插杆与定位槽23相配合,插杆的一侧开设有圆孔,定位槽23的一侧内
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
[0024]在上壳体11一侧插杆与下壳体1顶部定位槽23插接固定后工作人员通过多组第二螺纹杆5来对插杆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接插头在使用的过程中上壳体11与下壳体1分离的情况发生。
[002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压紧组件包括开设在上壳体11顶部外壁的第一螺纹孔3,第一螺纹孔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10,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19,轴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20;
[0026]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第三把手10来使第一螺纹杆4带动压板20下移对线缆的剥离端进行压紧固定,避免接插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线缆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接插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7]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下壳体1与上壳体11一侧的横板17,横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6,第三螺纹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环15,第三螺纹杆6远离夹持环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包括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4),所述固定框(14)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3),所述转动柱(13)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2),所述连接件(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壳体(11),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6)和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片(22),所述金属片(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头本体(2),所述接头本体(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壳体(1)的一侧,所述金属片(22)的顶部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下壳体(1)与所述上壳体(11)的一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上壳体(1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23),所述插杆与所述定位槽(23)相配合,所述插杆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定位槽(23)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模组用便携式电器线缆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上壳体(11)顶部外壁的第一螺纹孔(3),所述第一螺纹孔(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祯昌辰隆任如海魏跃晖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一派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