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39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1
一种注塑螺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上的螺棱,其特征在于:靠近杆体的出料端的螺棱是多段分离式结构,相邻的螺棱缺口交错设置,多段分离式结构的螺棱缺口在俯视图上投影的连线为连续的S形曲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接近出料区域设置有多段分离式结构,其底部可根据不同的铣刀刃型,根据熔料熔指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圆弧,螺棱并非连续式的,而是按等分断开,这样能够起到分流作用,熔料被动挤压实现充分融合。充分融合。充分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螺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杆制作
,尤其指一种注塑螺杆。

技术介绍

[0002]申请人原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720643856.X名称为《一种注塑螺杆》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注塑螺杆,依次由有进料段、熔融段、塑化段、均匀段、挤出段组成,在所述进料段、熔融段、塑化段分别设置有螺棱,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段的螺棱上间隔设置有副螺棱,所述副螺棱从左向右的螺距为依次逐渐增大,所述均匀段为圆柱形,在圆柱形的外周面上平列分布有螺槽,所述挤出段由细螺棱和螺钉棱组成,所述螺钉棱分布于细螺棱的螺距之间,每个细螺棱的螺距之间排列有两组螺钉棱,所述左细螺棱至左螺钉棱至右螺钉棱至右细螺棱的间距分别相等,所述螺钉棱是由多个凸钉间隔排列成螺旋状线条的螺棱条。其优点在于:物料在熔融段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强,实现物料的充分熔融;挤出段使离开均匀段的物料分布更为均匀,方便物料计量,注塑计量准确,注塑效果好。然而,该螺杆靠近出料端的螺棱的物料分流效果仍不够理想,因此该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多种物料出料时充分融合,出料效果好的注塑螺杆。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注塑螺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上的螺棱,其特征在于:靠近杆体的出料端的螺棱是多段分离式结构,相邻的螺棱缺口交错设置,多段分离式结构的螺棱缺口在俯视图上投影的连线为连续的S形曲线。
[0005]作为改进,在所述多段分离式结构上的螺棱之间的杆体表面可优选是根据待加工物料的熔指温度确定圆弧直径而加工成的圆弧面。
[0006]进一步改进,任一螺棱缺口的开口方向与多段分离式结构上的螺棱的螺旋方向的夹角可优选小于90
°

[0007]作为改进,在杆体进料端的端面上可优选设置有能通入冷却液的进液孔。
[0008]作为改进,所述螺棱包括螺棱一段、螺棱二段、螺棱三段和螺棱四段,所述多段分离式结构即为螺棱四段。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棱三段可优选为进出式混炼部,所述进出式混炼部包括两组螺棱槽,第一组螺棱槽圆周分布在进出式混炼部的外表面上,第二组螺棱槽圆周分布在进出式混炼部的外表面上且与第一组螺棱槽等间隔分布,第一组螺棱槽的靠近杆体进料端的一端开口而靠近杆体出料端的一端封闭,第二组螺棱槽的靠近杆体进料端的一端封闭而靠近杆体出料端的一端开口。
[0010]进一步改进,第一组螺棱槽和第二组螺棱槽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可优选均为20
°

[0011]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棱一段可优选是单螺棱,在螺棱一段的后段上可优选设置有副螺棱,所述副螺棱与螺棱一段的螺棱宽度相同。
[0012]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棱二段包括与螺棱一段的单螺棱相延续的第一螺棱,与螺棱一段的副螺棱相延续的第二螺棱,第三螺棱和第四螺棱,第一螺棱的导程大于所述单螺棱的导程,第二螺棱的导程大于副螺棱的导程,所述第三螺棱靠近第一螺棱设置,第四螺棱靠近第二螺棱设置,第三螺棱的高度小于第一螺棱的高度,第四螺棱的高度小于第二螺棱的高度。
[0013]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棱、第二螺棱、第三螺棱、第四螺棱的后侧壁与杆体表面之间的夹角可优选均为120
°

[0014]进一步改进,第一螺棱与第三螺棱之间的凹槽以及第二螺棱与第四螺棱之间的凹槽的底径可优选沿杆体的轴向逐渐增大,第一螺棱与第四螺棱之间的凹槽以及第二螺棱与第三螺棱之间的凹槽的底径可优选沿杆体的轴向逐渐减小。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依靠螺杆充分的混色,降低熔料流速,在应对一些高分子或者高压熔料时,能够稳步地实现熔料的充分混合和塑化,并且伴有添加剂的加入,使添加剂的颜色填充剂、钙粉等矿物成分充分融合搅拌;在接近出料区域设置有多段分离式结构,其底部可根据不同的铣刀刃型,根据熔料熔指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圆弧,螺棱并非连续式的,而是按等分断开,这样能够起到分流作用,熔料被动挤压实现充分融合;螺棱三段设置有进出式混炼部,在高压区域设置该结构能够使半熔融状态的液体在进入此区域进口时进行选择性过渡,由于未完全融化的或者碳酸钙等物质沉积现象的发生,能够在此结构的第一组螺棱槽中沉积,融化完全的物料进行相槽之间的翻转,充分起到混炼搅拌功能;螺棱二段相较于传统的固液分离形式,加大了输送强度和挤压力度,加大式导程能够在此区域被迫快速行进,收到强力挤压并且实现固液相槽之间的充分翻转,对于高粘度甚至高分子材料效果尤为显著;第一螺棱设置有单双头混合的结构,能够在进料时充分地将固体物质进行输送,并且由于第一螺棱对应区域热量的产生,在螺杆下料位置中心有冷却结构,配合旋转接头,能够最大可能性的保持下料速率,使新下原料不被提前融化结块影响下料。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投影图;
[0017]图2为图1中E部分的外周面展开图;
[0018]图3是图1中沿F

F线的剖面图;
[0019]图4是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0020]图5是图4中沿G

G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注塑螺杆,包括杆体1和设置在杆体1上的螺棱,靠近杆体1的出料端的螺棱是多段分离式结构2,相邻的螺棱缺口21交错设置,多段分离式结构2的螺棱缺口21在俯视图上投影的连线为连续的S形曲线22。在多段分离式结构2上的螺棱之间的杆体表面是根据待加工物料的熔指温度确定圆弧直径而加工成的圆弧面。任一螺棱缺口21的开口方向与多段分离式结构2上的螺棱的螺旋方向的夹角小于90
°
。在杆体进料端的
端面上设置有能通入冷却液的进液孔10。
[0023]螺棱包括螺棱一段A、螺棱二段B、螺棱三段C和螺棱四段D,多段分离式结构2即为螺棱四段D。螺棱三段C为进出式混炼部,进出式混炼部包括两组螺棱槽,第一组螺棱槽圆周分布在进出式混炼部的外表面上,第二组螺棱槽圆周分布在进出式混炼部的外表面上且与第一组螺棱槽等间隔分布,第一组螺棱槽的靠近杆体进料端的一端开口而靠近杆体出料端的一端封闭,第二组螺棱槽的靠近杆体进料端的一端封闭而靠近杆体出料端的一端开口。第一组螺棱槽和第二组螺棱槽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均为20
°

[0024]螺棱一段A是单螺棱,在螺棱一段A的后段上设置有副螺棱11,副螺棱11与螺棱一段A的螺棱宽度相同。
[0025]螺棱二段B包括与螺棱一段A的单螺棱相延续的第一螺棱121,与螺棱一段A的副螺棱11相延续的第二螺棱122,第三螺棱123和第四螺棱124,第一螺棱121的导程大于单螺棱的导程,第二螺棱122的导程大于副螺棱11的导程,第三螺棱123靠近第一螺棱121设置,第四螺棱124靠近第二螺棱122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螺杆,包括杆体(1)和设置在杆体(1)上的螺棱,其特征在于:靠近杆体(1)的出料端的螺棱是多段分离式结构(2),相邻的螺棱缺口(21)交错设置,多段分离式结构(2)的螺棱缺口(21)在俯视图上投影的连线为连续的S形曲线(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螺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段分离式结构(2)上的螺棱之间的杆体表面是根据待加工物料的熔指温度确定圆弧直径而加工成的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螺杆,其特征在于:任一螺棱缺口(21)的开口方向与多段分离式结构(2)上的螺棱的螺旋方向的夹角小于90
°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注塑螺杆,其特征在于:在杆体进料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能通入冷却液的进液孔(10)。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注塑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棱包括螺棱一段(A)、螺棱二段(B)、螺棱三段(C)和螺棱四段(D),所述多段分离式结构(2)即为螺棱四段(D)。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棱三段(C)为进出式混炼部,所述进出式混炼部包括两组螺棱槽,第一组螺棱槽圆周分布在进出式混炼部的外表面上,第二组螺棱槽圆周分布在进出式混炼部的外表面上且与第一组螺棱槽等间隔分布,第一组螺棱槽的靠近杆体进料端的一端开口而靠近杆体出料端的一端封闭,第二组螺棱槽的靠近杆体进料端的一端封闭而靠近杆体出料端的一端开口。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瑜键夏增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业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