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77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5
一种转运床,包括床体和连接在床体下方的两支架组,床体包括床框及床框内的床面,床框包括两长杆的端部之间连接有侧杆,两侧杆之间形成床面,侧杆包括两个侧支杆在中部进行活动连接,床面随侧支杆分为左床面和右床面,各支架组分别包括支撑连接在各侧支杆两端的支脚;床体的高度高于病床,两支架组之间相对支脚间的距离大于病床的长度,各侧杆的侧支杆分离后带动床面左右分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病人在搬运过程中的痛苦和二次伤害问题。二次伤害问题。二次伤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运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病床,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转运床。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120转运床在将患者送到医院后,对于推入或推出救护车的转运床或担架,需要将患者用担架抬到抢救室的病床上,多采用多人抬抱等方式,这种转移方式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费事费力,且遇上大体重病人不易搬动,在抬抱移动过程中,也容易对受伤的病人造成痛苦和二次伤害。对于病人手术前后的运送,在将病人转移至病床上时,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在病床与转运床之间搬上、搬下,造成不便。
[0003]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转运床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床,其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病人在搬运过程中的痛苦和二次伤害问题。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转运床,包括床体和连接在床体下方的两支架组,床体包括床框及床框内的床面,床框包括两长杆的端部之间连接有侧杆,两侧杆之间形成床面,侧杆包括两个侧支杆在中部进行活动连接,床面随侧支杆分为左床面和右床面,各支架组分别包括支撑连接在各侧支杆两端的支脚;床体的高度高于病床,两支架组之间相对支脚间的距离大于病床的长度,各侧杆的侧支杆分离后带动床面左右分开。
[0007]进一步,床面包括左床面和右床面,左床面或右床面包括在两相对侧支杆之间设有至少一支撑板、多片支撑板条或者多根支撑梁杆。
[0008]进一步,各支脚的下方设有万向轮。
[0009]进一步,各支脚为可折叠支脚。
[0010]进一步,侧杆中,两侧支杆的内端部之间通过一卡箍接头进行活动连接。
[0011]进一步,侧杆中,两侧支杆的内端部进行套接后,通过弹性凸粒或锁销进行活动连接。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将病人快速转送放置到病床上,省去了抬抱的方式,省时省力,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病人在搬运过程中的痛苦和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组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进行分离后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侧杆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侧杆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侧杆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19]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转运床,包括床体1和连接在床体1下方的两组支架组2,床体1包括床框及床框内的床面,能够供患者躺卧。其中,床框包括两长杆11的端部之间连接有侧杆12,两侧杆12之间形成床面13。
[0020]本技术中,令侧杆12包括两个侧支杆121在中部进行活动连接,床面13随侧支杆121分为左床面和右床面,各支架组2分别包括支撑连接在各侧支杆121两端的支脚21,各支脚21的下方可设有万向轮22。同时,令两支架组2之间相对支脚21间的距离大于病床(图中未示出)的长度,床体1的高度略高于病床。由于床体1的高度高于病床,且两侧的支脚21之间的距离大于病床的长度,所以转运床可推移到病床上方(转运床从病床侧边推入,使病床穿入到长杆11下方),病床位于转运床的床体1下方。
[0021]进一步,由于两侧支杆121可分离开,两侧杆12的侧支杆121在同时分离后可带动床面13左右分开。由于转运床的床面为可左右分开的结构,病人于转运床上推运至病床上方后,再将转运床的床体左右分开,使病人能快速转送至病床上,省去了抬抱的方式,省时省力。
[0022]其中,左床面131或右床面132包括在两相对侧支杆121之间设有至少一支撑板、多片支撑板条或者多根支撑梁杆。本实施例中的左、右床面131、132分别是在两侧杆121之间形成多片支撑板条。床面上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铺上软垫,在需要拆开左、右床面时先取走软垫。
[0023]结合图3至图5所示,侧杆中,两侧支杆121的内端部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为多样。如图3所示,两侧支杆121的内端部之间可直接通过一卡箍接头31进行活动连接,侧支杆121的内端部可设有连接头1211、1212,两连接头之间可实现套接,卡箍头31可将两连接头进行锁紧连接,卡箍接头31可对两侧支杆121的内端部进行锁紧,从而形成连接。如图4所示,侧杆中,两侧支杆121的内端部进行套接后,可通过在一侧支杆121内端设置弹性凸粒122,另一作为外套管的侧支杆121的内端上设置一定位孔123,利用弹性凸粒122与定位孔123的活动配合,实现侧支杆之间的活动连接,操作简便。如图5所示,两在内端部进行套接的侧支杆121之间,也可通过在锁销32进行活动连接的方式,锁销32同时穿过两侧支杆内端设有的定位孔124、125。两侧支杆121在中部进行可拆式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为多样,只要实现两者活动连接组合的方式即可。
[0024]当然,各支脚21也可以设置为可折叠支脚,转运床可作为救护车用担架车,将病人置于床体上,可折叠的支脚可方便上下救护车时直接将床体推进或拉出救护车。
[002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在使用时,当需要将病人转移到病床上时,将病人于转运床上推运至病床上方后,将侧杆的两侧支杆进行分离后,医护人员或者家属只需要将患者身体适量抬起后直接放入病床即可,此时转运床的床体左右分开,从而可使病人能快速转送放置到病床上,省去了抬抱的方式,省时省力。由于转运床的两侧分别设有带万向轮
的支脚,可便于转运床分开后可以分别推离病床,而后再进行拼合。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病人在搬运过程中的痛苦和二次伤害。本技术也运用于普通转运床、手术推车、120急救推车等。本技术结构简易,相对于对接车,成本低。
[0026]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床,包括床体和连接在床体下方的两支架组,床体包括床框及床框内的床面,床框包括两长杆的端部之间连接有侧杆,两侧杆之间形成床面,其特征在于:侧杆包括两个侧支杆在中部进行活动连接,床面随侧支杆分为左床面和右床面,各支架组分别包括支撑连接在各侧支杆两端的支脚;床体的高度高于病床,两支架组之间相对支脚间的距离大于病床的长度,各侧杆的侧支杆分离后带动床面左右分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运床,其特征在于:左床面或右床面包括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琪苗佳音陈星宇葛华陈易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