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874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包括:推杆活塞与模拟器主腔体,组成推杆腔,模拟腔活塞与模拟器主腔体,组成模拟腔,推杆腔与模拟腔由流道相连通,其中充满液压油;在推杆活塞和/或模拟腔活塞处设置弹力装置;在储液罐与模拟器主腔体之间的流道上设置电磁阀,用于控制流道的通断;电磁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磁阀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弹力装置和液压装置的结合,可提供制动踏板感觉所需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实现更加舒适的制动踏板感觉,同时可提高助力失效状态下的应急制动响应速度和制动效能。速度和制动效能。速度和制动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系统
,尤其线控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机动车辆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渐采用线控制动系统代替传统真空助力器式的制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具有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高,可开发多种辅助驾驶甚至汽车主动驾驶、主动安全功能的优势。大多数现有的线控制动系统都具备有输入力与输出力完全解耦的功能。这就需要额外的装置用以模拟驾驶员踩下踏板时脚感。
[0003]现有线控制动系统大多采用多弹簧或多弹簧与弹性元件组合的方式模拟踏板感,该方案虽然踏板感一致性好,结构稳定可靠,但模拟出的踏板感缺少阻尼力,踏板感略差。且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系统无法正常助力时,要克服很大的弹簧力才能通过踏板力产生一定的应急减速度,浪费的踏板力较多,实际传递效率较低。
[0004]还有少数线控制动系统采用液压腔或液压腔与电磁阀组合的方案模拟踏板感觉。该方案模拟出的踏板感虽然具有阻尼力,但流道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泄露风险较大。且将节流阀设置在电磁阀进油口之前,导致在助力失效状态下,工作介质依然要通过节流阀才能流入储液罐,增加了助力失效状态下应急制动的响应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阻尼感的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同时简化流道结构,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降低漏液风险,缩短助力失效时应急制动的响应时间,减少应急制动时踏板力的损失,提高应急制动效能。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包括:
[0008]球头推杆,一端与制动踏板连接,另一端与推杆活塞以球铰方式连接,由球头推杆传递制动踏板的动作,从而带动推杆活塞移动;
[0009]推杆活塞,与模拟器主腔体形成推杆腔;
[0010]模拟腔活塞,与模拟器主腔体形成模拟腔;
[0011]模拟器主腔体,模拟器主腔体分为模拟器主腔体前段、模拟器主腔体中段、模拟器主腔体后段三部分;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前段与推杆活塞形成推杆腔,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后段与模拟腔活塞形成模拟腔,所述模拟器主腔体中段内设置有第一流道,将推杆腔与模拟腔连通;模拟器主腔体前段、模拟器主腔体中段、模拟器主腔体后段三部分可以制作成一个整体零件,也可以制作成分体的两个部分:推杆腔体和模拟腔体,也可以将所述模拟器主腔体中段替换成中通管路元件,两端分别与模拟器主腔体前段、模拟器主腔体后段连接,并使推杆腔与模拟腔连通;并使推杆腔与模拟腔连通;推杆腔、模拟腔、第一流道中填充有液压油;
[0012]储液罐,用于存储液压油;
[0013]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储液罐与模拟腔之间的第二流道上;
[0014]负载底座,与模拟器主腔体连接,为负载弹力装置提供支撑;
[0015]负载弹力装置,设置在模拟腔活塞与负载底座之间,为模拟腔活塞提供弹性力负载。
[0016]特别是,推杆活塞和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前段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密封元件,其中,第一密封元件,设置在靠近所述推杆腔入口位置,安置于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前段内壁的密封圈槽内,或安置于所述推杆活塞外周的密封圈槽内;第二密封元件,设置在靠近所述推杆腔底部位置,安置于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前段内壁的密封圈槽内,或安置于所述推杆活塞外周的密封圈槽内;在所述模拟腔活塞和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后段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元件,设置在所述模拟腔活塞外周的密封圈槽内,或安置于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后段内壁的密封圈槽内。
[0017]特别是,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和/或所述第三密封元件可以是唇形密封圈、Y型密封圈、星型密封圈、异型密封圈或O型圈;为了加强密封效果,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处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处和/或所述第三密封元件处可以采用两个或多个密封元件。
[0018]特别是,在所述推杆活塞内部和/或外周设置推杆弹力装置,所述推杆弹力装置一端抵住所述推杆活塞,另一端抵住所述模拟器主腔体。
[0019]特别是,在所述电磁阀的两端并联有第一单向阀。
[0020]特别是,在所述第一流道上设置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模拟腔之间。
[0021]特别是,所述踏板感觉模拟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控制单元,通过线束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所述线控制动系统的控制单元集成在一起。
[0022]特别是,在所述节流阀的两端并联有第二单向阀。
[0023]特别是,使用制动液作为液压传动工作介质,踏板感觉模拟装置的储液罐可与制动主缸的储液罐集成在一起。
[0024]特别是,所述电磁阀为常开阀。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6](1)通过弹力装置和液压装置的结合,可提供制动踏板感觉所需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实现更加舒适的制动踏板感觉;
[0027](2)在助力失效状态下,电磁阀打开,使推杆腔——第一流道——模拟腔中的制动液流入储液罐,负载弹力装置不会被压缩,踏板力不会被负载弹力装置所浪费,因此可以提高线控制动系统的应急制动响应速度和应急制动效能;
[0028](3)去除了补液流道,控制单元打开电磁阀,直接从储液罐补液;去除模拟腔后腔与储液罐之间的流道,模拟腔活塞后面不是液压腔,简化流道结构,去除不必要孔道,结构简洁,降低成本,降低泄露风险;
[0029](4)助力失效应急制动状态下,工作介质不经过节流阀直接通过电磁阀流入储液罐,提高应急制动的响应时间,提高系统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拟器主腔体拆分成两个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密封元件设置在推杆活塞外周密封圈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推杆弹力装置设置在推杆活塞外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球头推杆;2、推杆弹力装置;3、模拟器主腔体;4、第一密封元件;5、第二密封元件;6、第一流道;7、节流阀;8、电磁阀;9、第二单向阀;10、模拟腔活塞;11、负载弹力装置;12负载底座;13、储液罐;14、第三密封元件;15、电磁阀控制单元;16、第一单向阀;17、推杆活塞;18、第二流道;19、推杆腔体; 20、模拟腔体;21、中通管路元件;A、推杆腔;B、模拟腔;3a、模拟器主腔体前段;3b、模拟器主腔体中段;3c、模拟器主腔体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1、常规助力制动模拟踏板感觉的实施方式
[0038]如图1所示,本实施公开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推杆活塞17、储液罐13、模拟器主腔体3、模拟腔活塞10、电磁阀8、负载底座12、第一密封元件4、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头推杆(1),一端与制动踏板连接,另一端与推杆活塞(17)以球铰方式连接,由球头推杆(1)传递制动踏板的动作,从而带动推杆活塞(17)移动;推杆活塞(17),与模拟器主腔体(3)形成推杆腔(A);模拟腔活塞(10),与模拟器主腔体(3)形成模拟腔(B);模拟器主腔体(3),模拟器主腔体(3)分为模拟器主腔体前段(3a)、模拟器主腔体中段(3b)、模拟器主腔体后段(3c)三部分;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前段(3a)与推杆活塞(17)形成推杆腔(A),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后段(3c)与模拟腔活塞(10)形成模拟腔(B),所述模拟器主腔体中段(3b)内设置有第一流道(6),将推杆腔(A)与模拟腔(B)连通;模拟器主腔体前段(3a)、模拟器主腔体中段(3b)、模拟器主腔体后段(3c)三部分可以制作成一个整体零件,也可以制作成分体的两个部分:推杆腔体(19)和模拟腔体(20),也可以将所述模拟器主腔体中段(3b)替换成中通管路元件(21)两端分别与模拟器主腔体前段(3a)、模拟器主腔体后段(3c)连接,并使推杆腔(A)与模拟腔(B)连通;推杆腔(A)、模拟腔(B)、第一流道(6)中填充有液压油;储液罐(13),用于存储液压油;电磁阀(8),设置在所述储液罐(13)与踏板腔(A)之间的第二流道(18)上;负载底座(12),与模拟器主腔体(3)连接,为负载弹力装置(11)提供支撑;负载弹力装置(11),设置在模拟腔活塞(10)与负载底座(12)之间,为模拟腔活塞(10)提供弹性力负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制动系统用的踏板感觉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杆活塞(17)和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前段(3a)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密封元件,其中,第一密封元件(4),设置在靠近所述推杆腔(A)入口位置,安置于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前段(3a)内壁的密封圈槽内,或安置于所述推杆活塞(17)外周的密封圈槽内;第二密封元件(5),设置在靠近所述推杆腔(A)底部位置,安置于所述模拟器主腔体前段(3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强熊璐徐国栋李世鹏余卓平赵欣宇高岩江琛裕胡龙敏檀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