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43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1
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包含固定柱体、驱动杆、滑动柱体和接油管;所述固定柱体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部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安装腔的顶部直接填充有液压油;所述驱动杆的头端与第一滑块对应固定连接,驱动杆的尾端与滑动柱体的外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体内设有轴向的移动腔,移动腔内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移动腔的底部填充有液压油,第二滑块上安装有与舷外机对应滑动铰接的推杆;所述接油管的一端与固定柱体顶部的安装腔对应密封连通,接油管的另一端与滑动柱体底部的移动腔对应密封连通;且本起翘器能够自动控制舷外机起翘,并且灵活调整起翘高度以便于检修。且灵活调整起翘高度以便于检修。且灵活调整起翘高度以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


[0001]本技术涉及起翘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军用冲锋舟、快艇、民用小型船等均采用在船体后端设舷外推动设备,简称为舷外机,该机为一体结构,上端为油箱和发动机及操作杆,下端为推进螺旋桨,该机位于船体后端舷外并与船帮轴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手握操作杆控制发动机的转速达到控制船速,左右搬动操作杆可改变舷外机上推进螺旋桨与船中轴线的推进角度,用以控制船的行进方向;且在船体停泊时,一般要让舷外机沿轴性连接点为圆心转动并翘起,从而防止舷外机下端的螺旋桨与河岸或者礁石发生碰撞而损坏;
[0003]传统是采用操作人员的人力提拉实现舷外机的起翘,但是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操作人员在操作时的安全性较低,另外,该方式还存在操作繁琐、困难、舷外机的起翘高度过低从而不方便检修等缺陷;
[0004]因此,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需要一种能够自动控制舷外机起翘,并且灵活调整起翘高度以便于检修的起翘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包含固定柱体、驱动杆、滑动柱体和接油管;所述固定柱体内设有轴向的安装腔,安装腔的底部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设有与安装腔对应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安装腔的顶部直接填充有液压油;所述驱动杆的头端密封贯穿固定柱体的顶部后与第一滑块对应固定连接,驱动杆的尾端设为直角折弯,且该尾端与滑动柱体的外壁面对应固定连接,滑动柱体与固定柱体对应平行设置;
[0008]所述滑动柱体内设有轴向的移动腔,移动腔内配合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移动腔的底部填充有液压油,第二滑块上安装有推杆,推杆对应贯穿滑动柱体的顶部面后,与舷外机对应滑动铰接;所述接油管的一端与固定柱体顶部的安装腔对应密封连通,接油管的另一端与滑动柱体底部的移动腔对应密封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腔的直径与移动腔的直径比为2:1。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体的外壁面设滑槽,且滑动柱体的部分外壁面与滑槽的槽壁面对应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均设有密封圈。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均设有密封圈。
[0013]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通过固定柱体和滑动柱体的配合工作,来控制舷外机的起翘,无需手动操作,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
安全性;另外,操作时只需要控制电动推杆动作即可,操控简单便捷,且能够灵活调整舷外机的起翘高度,使得对舷外机的检修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固定柱体;101、安装腔;102、滑槽;2、电动推杆;3、第一滑块;4、驱动杆;5、滑动柱体;501、移动腔;6、第二滑块;7、推杆;8、接油管;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与本技术的附图对应,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0018]结合附图1所述的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包含固定柱体1、驱动杆4、滑动柱体5和接油管8;所述固定柱体1内设有轴向的安装腔101,安装腔101的底部设有电动推杆2,电动推杆2的伸缩端设有与安装腔101对应配合的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与安装腔101的顶部直接填充有液压油,通过电动推杆2的伸缩动作,能够带动第一滑块3沿安装腔101进行轴向往复移动,且由于第一滑块3与安装腔101的配合,使得液压油不会从安装腔101的顶部泄漏;所述驱动杆4的头端密封贯穿固定柱体1的顶部后与第一滑块3对应固定连接,驱动杆4的尾端设为直角折弯,且该尾端与滑动柱体5的外壁面对应固定连接,滑动柱体5与固定柱体1对应平行设置,通过第一滑块3的移动,也同时带动驱动杆4和滑动柱体5同步动作,即若第一滑块3向下移动,驱动杆4和滑动柱体5也将向下移动,若第一滑块3向上移动,驱动杆4和滑动柱体5也将向上移动,另外,由于驱动杆4与固定柱体1之间的密封管穿关系,也使得液压油不会从驱动杆4处泄漏;此外,所述固定柱体1的外壁面设滑槽102,且滑动柱体5的部分外壁面与滑槽102的槽壁面对应配合,该滑槽102能够在滑动柱体5随驱动杆4移动时,起到一定的导向支撑作用,并且滑槽102的长度小于固定柱体1的长度,因此当滑动柱体5移动到滑槽102末端时,将会被固定柱体1的部分外壁阻挡,从而具有限位和末端支撑的效果;
[0019]所述滑动柱体5内设有轴向的移动腔,移动腔内配合设有第二滑块6,第二滑块6与移动腔的底部填充有液压油,且由于第二滑块6与移动腔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液压油同样不会泄漏,第二滑块6上安装有推杆7,推杆7对应贯穿滑动柱体5的顶部面后,与舷外机对应滑动铰接,由于第二滑块6会在下方液压油的作用下沿移动腔移动,因此推杆7也将随第二滑块6进行竖直方向的上下移动,从而使推杆7能够带动舷外机沿与船帮的铰接点向上或者向下转动,实现对舷外机的复位和起翘;所述接油管8的一端与固定柱体1顶部的安装腔101对应密封连通,接油管8的另一端与滑动柱体5底部的移动腔对应密封连通,通过接油管8让固定柱体1和滑动柱体5的油腔密封连通,从而当第一滑块3向下移动时,固定柱体1的油腔将随之变大,同时滑动柱体5的油腔将变小,第二滑块6也随之向下移动,此时推杆7带动舷外机向下转动,实现起翘动作;当第一滑块3向上移动时,固定柱体1的油腔将随之变小,同时滑动柱体5的油腔将变大,第二滑块6也随之向上移动,此时推杆7带动舷外机向上转动,恢复到工作工位;根据需要,所述安装腔101的直径与移动腔的直径比为2:1,使得第一滑块
3的移动行程要小于第二滑块6,即第一滑块3移动一段距离时,第二滑块6会随之移动两倍的距离,不仅减小了本起翘器的体积,还提高了本起翘器的最大伸长长度,从而增大了对舷外机进行起翘的高度;此外,所述第一滑块3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均设有密封圈9,根据需要,所述第二滑块6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均设有密封圈9,通过在第一滑块3和第二滑块6设置密封圈9,能够进一步提高二者与安装腔101和移动腔内的密封性能,保证两滑块相对移动能够顺利进行。
[0020]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舷外机用的电液起翘器,其特征是:包含固定柱体(1)、驱动杆(4)、滑动柱体(5)和接油管(8);所述固定柱体(1)内设有轴向的安装腔(101),安装腔(101)的底部设有电动推杆(2),电动推杆(2)的伸缩端设有与安装腔(101)对应配合的第一滑块(3),第一滑块(3)与安装腔(101)的顶部直接填充有液压油;所述驱动杆(4)的头端密封贯穿固定柱体(1)的顶部后与第一滑块(3)对应固定连接,驱动杆(4)的尾端设为直角折弯,且该尾端与滑动柱体(5)的外壁面对应固定连接,滑动柱体(5)与固定柱体(1)对应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柱体(5)内设有轴向的移动腔,移动腔内配合设有第二滑块(6),第二滑块(6)与移动腔的底部填充有液压油,第二滑块(6)上安装有推杆(7),推杆(7)对应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树春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水鑫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