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753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属于连接过线支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线缆缺乏保护,且不易整理导致摆放杂乱的问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持板,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皮带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向螺纹杆、移动块和弧形夹持板,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便捷性,避免线缆摆放杂乱,有利于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设置螺纹柱、第一固定柱和限位环,有利于对安装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便于和机器人底座进行配合。以便于和机器人底座进行配合。以便于和机器人底座进行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


[0001]本申请涉及连接过线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业机器人底座接线方式大同小异,通常一般的工业机器人线缆是通过机器人的本体连接到底座重载连接器上,再由重载连接器连接到机器人电柜实现工业机器人与电柜的联通。
[0003]但是,传统的底座缺乏过线支架,导致线缆堆放杂乱不易整理,且线缆与地面接触摩擦容易受到损坏,缺乏保护,因此需要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线缆缺乏保护,且不易整理导致摆放杂乱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左侧矩形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持板,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远离矩形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且第一从动轮位于安装板的外部,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且第一皮带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且转动柱与安装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轮,且第二主动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皮带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且第二从动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底部与安装板的外表面相贴合。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柱,且第一固定柱远离螺纹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且活动柱远离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柱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通过设置双向螺纹杆、移动块和弧形夹持板,利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使得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促进移动板带动弧形夹持板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便捷性,避免线
缆摆放杂乱,且弧形夹持板便于对线缆进行保护,有利于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
[0013](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通过设置螺纹柱、第一固定柱和限位环,当螺纹柱进行转动时,使得安装板与底座之间的距离进行改变,经过弹簧和活动柱的作用,有利于对安装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便于和机器人底座进行配合。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的局部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图2中A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图4中B处放大图。
[0019]图中:1、安装板;2、矩形槽;3、第一双向螺纹杆;4、移动块;5、弧形夹持板;6、第一从动轮;7、第一皮带;8、转动柱;9、转动块;10、第二主动轮;11、第二皮带;12、第二从动轮;13、第二双向螺纹杆;14、连接板;15、第一固定柱;16、螺纹柱;17、限位环; 18、第二固定柱;19、弹簧;20、活动柱;21、底座;22、第一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1]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外表面开设有矩形槽2,矩形槽2便于安装第一双向螺纹杆3和第二双向螺纹杆13,第一双向螺纹杆3 和第二双向螺纹杆13均用于安装移动块4和弧形夹持板5,且矩形槽2的数量为两个,左侧矩形槽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3,第一双向螺纹杆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移动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持板5,移动块4用于安装弧形夹持块5,弧形夹持块5设置有4组,每组对称分布,便于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第一双向螺纹杆3远离矩形槽2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6,第一从动轮6和第二从动轮12便于配合第一主动轮22和第二主动轮10,且第一从动轮6位于安装板1的外部,第一从动轮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7,第一皮带7用于连接第一主动轮22和第一从动轮6,第二皮带11用于连接第二主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2,且第一皮带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22,第一主动轮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8,转动柱8用于带动第一主动轮22和第二主动轮10进行转动,且转动柱8与安装板1的内部转动连接,转动柱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轮10,且第二主动轮10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11,第二皮带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12,且第二从动轮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13。
[0022]安装板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连接板14用于配合机器人底部进行安装。
[0023]安装板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柱16,且螺纹柱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7,限位环17的底部与安装板1的外表面相贴合,螺纹柱16便于在第一固定柱15的内部进行螺旋位移,用于改变安装板1的高度,方便进行调整。
[0024]螺纹柱1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柱15,且第一固定柱15远离螺纹柱16的一
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1,底座2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底座21便于第一固定柱15和第二固定柱18的安装,也便于对装置进行支撑。
[0025]底座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8,第二固定柱18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 19,弹簧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20,且活动柱20远离弹簧19的一端与安装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柱18便于安装弹簧19,弹簧19便于对活动柱20产生反作用力,用于配合螺纹柱16对安装板1的高度进行调整。
[0026]转动柱8远离安装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9,转动块9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面,转动块9便于对转动柱8进行转动。
[0027]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线缆摆放在安装板1上,然后利用转动块9对转动柱8进行转动,使得第一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外表面开设有矩形槽(2),且矩形槽(2)的数量为两个,左侧所述矩形槽(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3),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持板(5),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3)远离矩形槽(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6),且第一从动轮(6)位于安装板(1)的外部,所述第一从动轮(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7),且第一皮带(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22),所述第一主动轮(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8),且转动柱(8)与安装板(1)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轮(10),且第二主动轮(10)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11),所述第二皮带(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轮(12),且第二从动轮(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底座连接过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象山圣大模具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