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670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包括:收发架体,缓冲架体,第一滚筒输送机,第二滚筒输送机,第三滚筒输送机,第四滚筒输送机,称重滚筒输送机以及拦阻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双层的第一滚筒输送机和第二滚筒输送机,能够同时独立进行收发作业从而使收发效率提升,又通过设置有称重滚筒输送机能够在发送货物前将其进行预先称重,如果超载则强制关闭卷帘门进行应急,防止超载货物流入到输送装置中,又通过在缓冲架体上安装用于缓冲的第三滚筒输送机和第四滚筒输送机,能够在物流量大时起到一个物料缓冲的作用,从而缓解收发端的压力,防止堵塞。止堵塞。止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物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深井式物流运输装置中,收发装置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货物的接收和发送,但是现有的收发装置只有一个通道进行收发作业,其作业效率较低。
[0003]在专利号CN202010638643.4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箱式物流竖井传输机构,其中公开了带有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收发站,发送端和接收端成上下位置分布,其起到了收发装置能够同时单独接收和发送货物的作用,节省了空间而且提升了作业效率。但是,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对货物的重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超载,在运输的过程中将会存在很大的坠落危险,对比文件中的收发装置在收发时无法对货物进行称重,并且在物流量比较的时,没有足够的缓冲区货物只能被放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上,容易造成货物的积压,从而造成运送装置的等待,造成物流堵塞。
[0004]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从而克服物流收发装置效率低、无法进行预先称重以及物流量大时无法进行货物缓冲,容易堵塞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包括:收发架体和缓冲架体,所述收发架体和所述缓冲架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用于安装卷帘门;第一滚筒输送机和第二滚筒输送机,所述第一滚筒输送机和第二滚筒输送机同时设置在所述收发架体上,所述第二滚筒输送机位于所述第一滚筒输送机的上方,所述第一滚筒输送机包括第一上料端和第一下料端,所述第二滚筒输送机包括第二上料端和第二下料端;第三滚筒输送机和第四滚筒输送机,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和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同时设置在所述缓冲架体上,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位于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的上方,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包括第三上料端和第三下料端,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包括第四上料端和第四下料端,所述第三上料端与所述第一下料端相对正,所述第四下料端与所述第二上料端相对正;称重滚筒输送机,其通过称重组件安装在所述收发架体上,所述称重滚筒输送机包括第五上料端和第五下料端,所述第五下料端与所述第一上料端相对正。
[000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拦阻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三下料端,所述拦阻组件包括档杆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档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转动连接,所述档杆的另一端能够被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向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和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之间转动。
[0008]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杆,所述转杆通过转杆座安装在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上,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所述档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其设于所
述第三滚筒输送机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带轮与所述转杆连接,从而驱动其进行转动。
[000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上料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第一导料板,所述第二上料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第二导料板,相对的两块所述第一导料板之间和相对的两块所述第二导料板之间形成收口结构。
[00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三上料端、所述第三下料端、所述第四上料端和所述第四下料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导料板,相对的两块所述第三导料板之间形成收口结构。
[00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滚筒输送机、所述第二滚筒输送机、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和所述称重滚筒输送机的两端分别设有红外传感器。
[0012]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称重滚筒输送机通过弹性部与所述收发架体连接,所述弹性部能够使称重滚筒输送机弹性浮动。
[001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收发架体上还设有若干块阻挡板,所述阻挡板围设在所述称重滚筒输送机的外周并与其相互抵接,所述阻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收发架体固定连接,所述阻挡板的另一端设有阻挡部,所述称重滚筒输送机能够沿所述阻挡板的一端向其另一端滑动。
[001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滚筒输送机、所述第二滚筒输送机、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和所述称重滚筒输送机中分别设有主动滚筒和若干个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为电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的端部与各所述从动滚筒的端部之间通过同步带进行连接。
[0015]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下料端位于所述称重滚筒输送机的上方。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 本技术中的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通过设置有双层的第一滚筒输送机和第二滚筒输送机,能够同时独立进行收发作业从而使收发效率提升,又通过设置有称重滚筒输送机能够在发送货物前将其进行预先称重,如果超载则强制关闭卷帘门进行应急,防止超载货物流入到输送装置中,又通过在缓冲架体上安装用于缓冲的第三滚筒输送机和第四滚筒输送机,能够在物流量大时起到一个物料缓冲的作用,从而缓解收发端的压力,防止堵塞。
[0018]2. 本技术中的第三滚筒输送机的第三下料端安装有拦阻组件,在接受从第一滚筒输送机输送过来的货物时,能够将货物进行阻拦,防止货物冲出辊道,造成坠落危险。
[0019]3. 本技术中的第一上料端和第二上料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其能够在货物被输送到滚筒输送机上时,将其进行导正,从而能够被准确地运送至移送装置中进行移送。
[0020]4. 本技术中的第三上料端和第三下料端与第四上料端和第四下料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三导料板,使货物在运送到缓冲装置上时能够自动摆正,并且缓冲装置的两端能够互换,即第三滚筒输送机和第四滚筒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可以因需要进行改变。
[0021]5. 本技术中的各滚筒输送机的两端均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其能够感知物体是否到位,从而能够控制输送装置及时停止。
[0022]6. 本技术中的阻挡板能够对称重滚筒输送机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并且其阻挡部能够对称重滚筒输送机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从而保护称重组件和称重滚筒输送机,使其称重精度更高,提升其使用寿命。
[0023]7. 本技术中的第二下料端位于称重滚筒输送机的上方,能够使取料位置和放料位置更加靠近,从而方便操作者在进行收发物料时对货物进行装卸,无需走动,节省体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的三维视图。
[0025]图2是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的主视图。
[0026]图3是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4是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的侧视图。
[002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收发架体,11

阻挡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架体(1)和缓冲架体(2),所述收发架体(1)和所述缓冲架体(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用于安装卷帘门;第一滚筒输送机(3)和第二滚筒输送机(4),所述第一滚筒输送机(3)和第二滚筒输送机(4)同时设置在所述收发架体(1)上,所述第二滚筒输送机(4)位于所述第一滚筒输送机(3)的上方,所述第一滚筒输送机(3)包括第一上料端(31)和第一下料端(32),所述第二滚筒输送机(4)包括第二上料端(41)和第二下料端(42);第三滚筒输送机(5)和第四滚筒输送机(6),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5)和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6)同时设置在所述缓冲架体(2)上,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6)位于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5)的上方,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5)包括第三上料端(51)和第三下料端(52),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6)包括第四上料端(61)和第四下料端(62),所述第三上料端(51)与所述第一下料端(32)相对正,所述第四下料端(62)与所述第二上料端(41)相对正;称重滚筒输送机(7),其通过称重组件(71)安装在所述收发架体(1)上,所述称重滚筒输送机(7)包括第五上料端(72)和第五下料端(73),所述第五下料端(73)与所述第一上料端(31)相对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拦阻组件(8),其设于所述第三下料端(52),所述拦阻组件(8)包括档杆(81)以及驱动装置(82),所述档杆(8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82)转动连接,所述档杆(81)的另一端能够被所述驱动装置(82)驱动向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5)和所述第四滚筒输送机(6)之间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式物流自动称重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82)包括:转杆(821),所述转杆(821)通过转杆座(822)安装在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5)上,所述转杆(821)的一端与所述档杆(81)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23),其设于所述第三滚筒输送机(5)上,所述驱动电机(823)的输出端通过驱动带轮(824)与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科梁林黄必鑫
申请(专利权)人:曼彻彼斯智慧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