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646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包括:主体、用于转运待处理汽车的转运装置、下料装置及压扁装置,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压扁腔,且压扁腔的顶部开口,转运装置与主体间隔设置,用于驱动待处理汽车升降至压扁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并使得待处理汽车平动至压扁腔的开口的上方,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板,下料板内置于压扁腔,并可沿压扁腔的开口方向升降,当下料板上升至与压扁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平齐时处于第一状态,用于接收待处理汽车,当下料板下降至压扁腔的底部时处于第二状态,用于带动待处理汽车下料至容纳腔内,压扁装置连接于压扁腔的内壁,用于将待处理汽车挤压成形状规则的块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吊机或行吊配合上下料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便的问题。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报废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报废汽车的数量也快速增加,报废汽车在进行破碎拆解前需要经过压扁处理,以便于报废汽车的转运。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3271009.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报废汽车的压扁装置,包括工作台、开关门、升降机构、下压机构、调节机构、挤压机构、推料机构和收集箱,该装置通过提供一种用于报废汽车的压扁装置,在对报废汽车进行压扁处理时,对四周进行防护,同时清理汽车飞溅的残渣。一般报废汽车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在将待处理的汽车下料至工作台内时,通常需要借助吊机或者行吊等起重设备,但由于工作台的下料口设置在下压机构的下方且下料空间狭小,吊机或者行吊在起吊和上下料的过程中十分不方便。
[0004]因此,亟需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工作台的下料口设置在上方使得下料空间狭小,从而导致吊机或行吊配合上下料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工作台的下料口设置在上方使得下料空间狭小,从而导致吊机或行吊配合上下料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包括:
[0007]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压扁腔,且所述压扁腔的顶部开口;
[0008]用于转运待处理汽车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与所述主体间隔设置,用于驱动待处理汽车升降至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并使得待处理汽车平动至所述压扁腔的开口的上方;
[0009]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内置于所述压扁腔,并可沿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方向升降,当所述下料板上升至与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平齐时处于第一状态,用于接收经所述转运装置转运的待处理汽车,当所述下料板下降至所述压扁腔的底部时处于第二状态,用于带动待处理汽车下料至容纳腔内;
[0010]压扁装置,所述压扁装置连接于所述压扁腔的内壁,用于将待处理汽车挤压成形状规则的块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压扁腔的周壁沿开口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槽,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滑动块和至少一个第一直线驱动件,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滑动块的一端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料板,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压扁腔的底部内壁,且其伸长端连接于所述下料板,用于驱动所述下料板和滑动块沿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方向滑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运装置包括底座、滑动件、用于放置待处理汽车的转运件、第一驱动件及升降件,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板,滑动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转运件可相对所述滑动板滑动,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转运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运件和待处理汽车在所述滑动板的顶部所在的平面内平动,所述升降件连接于所述滑动板,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和转运件升降,以使得待处理汽车上升至所述主体的顶部所在平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槽,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转运件包括转运杆和挡板,所述转运杆沿所述滑动板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板,且所述转运杆的一端可滑动插设于贯穿槽,所述连接于所述转运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滑动板、活动端连接于所述转运杆,用于驱动所述转运杆在所述滑动板的顶部所在的平面内平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挡板沿所述滑动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槽,所述滑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板、另一端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
[0015]进一步的,所述压扁装置包括封堵组件、第一压扁组件及第二压扁组件,所述封堵组件相对所述压扁腔的开口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方,并沿第一方向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用于开启或封堵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所述第一压扁组件沿第二方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压扁腔的内壁,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挤压待处理汽车,所述第二压扁组件沿第三方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压扁腔的内壁,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挤压待处理汽车,且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柱、封堵块及第二驱动件,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柱竖直设置,并沿所述压扁腔的周向分布,所述封堵块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封堵块经所述第一导向孔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主体、活动端连接于所述封堵块,用于驱动所述封堵块沿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导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主体运动。
[0017]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块呈阶梯状,并具有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封堵块的大径段相对小径段远离所述主体设置,所述封堵块的小径段可活动内置于所述压扁腔,且所述封堵块的大径段抵接于所述主体的顶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扁组件包括第一压扁块和第二直线驱动件,所述第一压扁块活动内置于所述压扁腔,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扁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扁块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推动并挤压报废汽车。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压扁块和至少一个第三直线驱动件,所述第二压扁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扁块的运动轨迹上,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压扁腔的内壁,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扁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扁块沿第三方向运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主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待处理汽车的压扁腔,转运装置与主体间隔设置,用于将待处理汽车升降至压扁腔的顶部所在平面,并将待处理汽车平动至压扁腔的开口的上方,下料板可相对压扁腔的底部内壁升降,当下料板
上升至与压扁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平齐时处于第一状态,用于接收经转运装置转运的待处理汽车,当下料板下降至压扁腔的底部时处于第二状态,用于带动待处理汽车下料至压扁腔内,压扁装置内置于压扁腔,用于将待处理汽车挤压成形状规则的块体,相比于现有技术,先将待处理汽车随转运装置一起升降至压扁腔的顶部所在平面,接着驱动待处理汽车一侧在压扁腔所在的平面内平动至压扁腔的上方,然后下料板承接待处理汽车,并将待处理汽车下料至压扁腔的底部,最后在压扁装置的挤压下将待处理汽车挤压成形成规则的块体,能解决因工作台的下料口设置在上方使得下料空间狭小,从而导致吊机或行吊配合上下料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的正视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的俯视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主体和下料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报废汽车压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压扁腔,且所述压扁腔的顶部开口;用于转运待处理汽车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与所述主体间隔设置,用于驱动待处理汽车升降至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并使得待处理汽车平动至所述压扁腔的开口的上方;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内置于所述压扁腔,并可沿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方向升降,当所述下料板上升至与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平齐时处于第一状态,用于接收经所述转运装置转运的待处理汽车,当所述下料板下降至所述压扁腔的底部时处于第二状态,用于带动待处理汽车下料至容纳腔内;压扁装置,所述压扁装置连接于所述压扁腔的内壁,用于将待处理汽车挤压成形状规则的块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报废汽车压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腔的周壁沿开口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槽,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滑动块和至少一个第一直线驱动件,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滑动块的一端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料板,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压扁腔的底部内壁,且其伸长端连接于所述下料板,用于驱动所述下料板和滑动块沿所述压扁腔的开口方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报废汽车压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包括底座、滑动件、用于放置待处理汽车的转运件、第一驱动件及升降件,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板,滑动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转运件可相对所述滑动板滑动,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转运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运件和待处理汽车在所述滑动板的顶部所在的平面内平动,所述升降件连接于所述滑动板,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和转运件升降,以使得待处理汽车上升至所述主体的顶部所在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报废汽车压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槽,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转运件包括转运杆和挡板,所述转运杆沿所述滑动板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板,且所述转运杆的一端可滑动插设于贯穿槽,所述连接于所述转运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滑动板、活动端连接于所述转运杆,用于驱动所述转运杆在所述滑动板的顶部所在的平面内平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中许开华瞿龙王艺潼刘彭彭贾世全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美武汉城市矿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