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626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固定安装在内涵机匣端部上;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内部经整流板安装有内锥体;外涵机匣间隔位于内涵机匣外部并将内涵机匣外部包裹;喷油杆一端固定安装在外涵机匣外,喷油杆另一端伸入整流板内部,喷油杆中部设有独立中空空间形成供油空间总成;喷油杆设有喷油孔总成供燃油进入整流板中,燃油从喷油杆的供油空间总成进入,空气与燃油在整流板内混合加热快速雾化形成油气混合物,解决了加热后的燃油很难快速形成油气混合雾化喷出进行二次加热的问题,避免出现飞机在加力时供油至加力有迟缓的情况发生。机在加力时供油至加力有迟缓的情况发生。机在加力时供油至加力有迟缓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属于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飞机加力状态下,需要通过火焰稳定器将燃油先加热,再输送至火焰稳定器回流区域后端的燃烧室进行燃烧来形成加力推动。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610029A

一种支板射流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公开采用的技术为:燃油由进油孔进入加力内锥内部油腔,逐渐被加热,进入整流支板火焰稳定器,经高温混气的二次加热,使燃油从燃油整流支板火焰稳定器两侧燃油喷射孔和尾部中心位置燃油喷射孔喷出;虽然,燃油由进油孔进入能在加力内锥一次加热再在整流支板火焰稳定器二次加热,但是,燃油从燃油由进油孔进入时由于只有燃油,存在加热后的燃油很难快速形成油气混合雾化喷出进行二次加热的问题,导致飞机在加力时供油至加力有迟缓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包括:
[0006]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
[0007]内涵机匣,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固定安装在内涵机匣端部上;
[0008]内锥体,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内部经整流板安装有内锥体;
[0009]外涵机匣,外涵机匣间隔位于内涵机匣外部并将内涵机匣外部包裹;
[0010]喷油杆,喷油杆一端固定安装在外涵机匣外,喷油杆另一端伸入整流板内部,喷油杆中部设有独立中空空间形成供油空间总成;喷油杆设有喷油孔总成供燃油进入整流板中,燃油从喷油杆的供油空间总成进入,空气与燃油在整流板内混合加热快速雾化形成油气混合物。
[0011]所述整流板伸出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的端部上设有闷孔至内部形成引气风兜A,空气与燃油在整流板内的引气风兜A空间中混合加热快速雾化形成油气混合物。
[0012]所述喷油杆经螺钉固定安装在外涵机匣外。
[0013]所述喷油杆中部设有三路的独立中空空间形成供油空间总成。
[0014]所述外涵机匣外设有Ⅲ路供油总管、Ⅱ路供油总管、Ⅰ路供油总管,Ⅲ路供油总管、Ⅱ路供油总管、Ⅰ路供油总管分别对喷油杆中部三路的独立中空空间供油。
[0015]所述Ⅲ路供油总管、Ⅱ路供油总管、Ⅰ路供油总管形成供油总管总成;所述供油总管总成经供油短管总成与供油空间总成连通。
[0016]所述供油短管总成包括Ⅰ路供油短管、Ⅱ路供油短管、Ⅲ路供油短管,Ⅲ路供油总管、Ⅱ路供油总管、Ⅰ路供油总管分别对应经Ⅰ路供油短管、Ⅱ路供油短管、Ⅲ路供油短管与
喷油杆的中部三路独立中空空间连通。
[0017]位于引气风兜A下方的所述喷油杆设有Ⅲ路喷油孔、Ⅱ路喷油孔、Ⅰ路喷油孔构成喷油孔总成,Ⅲ路喷油孔、Ⅱ路喷油孔、Ⅰ路喷油孔对应与三路的独立中空空间连通,供燃油从喷油杆三路的独立中空空间共同或单独喷出。
[0018]还包括安装在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上的可调阻塞比火焰稳定器,可调阻塞比火焰稳定器上设有闷孔至内部形成引气风兜B,可调阻塞比火焰稳定器上设有燃油通孔与引气风兜A的喷油孔总成和整流板上的喷出通孔连通,所述可调阻塞比火焰稳定器底部设有混合物排出通孔供二次油气混合后的油气混合物排出至内锥体后部的传焰区。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燃油输入喷油杆的供油空间总成内再进入整流板的引气风兜A空间中,此时,空气从引气风兜A风口进入引气风兜A内部与燃油混合加热快速雾化形成油气混合物,由于燃油与空气在引气风兜A内部混合加热快速雾化形成油气混合物,解决了加热后的燃油很难快速形成油气混合雾化喷出进行二次加热的问题,避免出现飞机在加力时供油至加力有迟缓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外涵机匣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未安装外涵机匣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外涵机匣;2
‑Ⅲ
路供油总管;3
‑Ⅱ
路供油总管;4
‑Ⅰ
路供油总管;5

螺钉;6
‑Ⅰ
路供油短管;7
‑Ⅱ
路供油短管;8
‑Ⅲ
路供油短管;9

内涵机匣;11

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111

整流板;12

内锥体;13

可调阻塞比火焰稳定器;14

喷油杆;141
‑Ⅲ
路喷油孔;142
‑Ⅱ
路喷油孔;143

喷出通孔;21

引气风兜A;22

引气风兜B。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
[0028]本申请的一种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包括:
[0029]固定安装在内涵机匣9端部上的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11,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11内部经整流板111安装有内锥体12,整流板111伸出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11的端部上设有闷孔至内部形成引气风兜A21;
[0030]间隔位于内涵机匣9外部并将内涵机匣9外部包裹的外涵机匣1;
[0031]一端经螺钉5固定安装在外涵机匣1外的喷油杆14,喷油杆14另一端伸入整流板111内部,喷油杆14中部设有三路的独立中空空间;
[0032]外涵机匣1外安装有供应燃油的Ⅲ路供油总管2、Ⅱ路供油总管3、Ⅰ路供油总管4,所述Ⅲ路供油总管2、Ⅱ路供油总管3、Ⅰ路供油总管4均环绕在并彼此间隔在外涵机匣1外,Ⅲ路供油总管2、Ⅱ路供油总管3、Ⅰ路供油总管4分别对应经Ⅰ路供油短管6、Ⅱ路供油短管7、Ⅲ路供油短管8与喷油杆14的中部三路独立中空空间连通,Ⅲ路供油总管2、Ⅱ路供油总管
3、Ⅰ路供油总管4构成供油总管总成,Ⅰ路供油短管6、Ⅱ路供油短管7、Ⅲ路供油短管8构成供油短管总成,喷油杆14的独立三路供油空间构成供油空间总成;
[0033]位于引气风兜A21风口下方的所述喷油杆14的独立三路空间对应设有Ⅲ路喷油孔141、Ⅱ路喷油孔142、Ⅰ路路喷油孔,整流板111上设有供燃油喷出的喷出通孔143,Ⅲ路喷油孔141、Ⅱ路喷油孔142、Ⅰ路喷油孔构成喷油孔总成。
[0034]燃油从供油总管总成经供油短管总成输入喷油杆14的供油空间总成内再进入整流板111的引气风兜A21空间中,此时,空气从引气风兜A21风口进入引气风兜A21内部与燃油混合加热快速雾化形成油气混合物,由于燃油与空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11);内涵机匣(9),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11)固定安装在内涵机匣(9)端部上;内锥体(12),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11)内部经整流板(111)安装有内锥体(12);外涵机匣(1),外涵机匣(1)间隔位于内涵机匣(9)外部并将内涵机匣(9)外部包裹;喷油杆(14),喷油杆(14)一端固定安装在外涵机匣(1)外,喷油杆(14)另一端伸入整流板(111)内部,喷油杆(14)中部设有独立中空空间形成供油空间总成;喷油杆(14)设有喷油孔总成供燃油进入整流板(111)中,燃油从喷油杆(14)的供油空间总成进入,空气与燃油在整流板(111)内混合加热快速雾化形成油气混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111)伸出一体化气冷火焰稳定器(11)的端部上设有闷孔至内部形成引气风兜A(21),空气与燃油在整流板(111)内的引气风兜A(2)空间中混合加热快速雾化形成油气混合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杆(14)经螺钉(5)固定安装在外涵机匣(1)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杆(14)中部设有三路的独立中空空间形成供油空间总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稳定器与喷油杆匹配构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涵机匣(1)外设有Ⅲ路供油总管(2)、Ⅱ路供油总管(3)、Ⅰ路供油总管(4),Ⅲ路供油总管(2)、Ⅱ路供油总管(3)、Ⅰ路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开福赵中豪周公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