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571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滤制造修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根据现有液压油滤上的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机理,搭建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包括与液压油滤连接的液压电磁开关、与液压电磁开关连接的液压供压设备、与液压电磁开关电气连接的自动控制装置;利用搭建的试验系统对液压油滤进行故障复现试验;针对故障,对液压油滤进行改进;利用搭建的试验系统,对改进后的液压油滤进行改进验证试验。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改进过程中故障复现和改进效果的验证问题,为故障改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最终消除了液压油滤因密封圈间隙咬伤导致的油液泄漏隐患。隐患。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滤制造修理
,具体为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某型液压油滤进、出口与配套接头采用M42
×
1.5普通螺纹连接,其结合部位密封形式为“1型”端面密封,如图1所示。通过橡胶密封圈与两配合金属面直接接触实现密封。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频繁发生不同程度的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当咬伤至一定程度时,密封圈从某一截面出现细颈或断裂,无法填充金属间隙,导致密封失效,发生油液泄漏。由于产品工作压力、密封圈硬度、配合端面间隙等主要影响因素难以改变,该型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难以避免,修后可靠性低,质量形势严峻,必须立即采用有效改进措施,由于产品实际工作环境复杂、难以进行模拟,该型故障难以复现,产品故障机理及改进方法的理论分析缺乏有效的试验验证,按改进方法直接实施的风险较高。
[0003]为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用于验证故障机理分析的正确性和产品改进的有效性,进而消除该型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提高产品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用于验证故障机理分析的正确性和产品改进的有效性,可实现高压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的复现,并在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后按此方法试验时故障不再发生。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7](S1)根据现有液压油滤上的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机理,搭建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包括液压油滤、与液压油滤连接的液压电磁开关、与液压电磁开关连接的液压供压设备、与液压电磁开关电气连接的自动控制装置;
[0008](S2)利用步骤(S1)中搭建的试验系统对液压油滤进行故障复现试验;
[0009](S3)针对故障,对液压油滤进行改进;
[0010](S4)利用步骤(S1)中搭建的试验系统并按照步骤(S2)中的试验过程,对改进后的液压油滤进行改进验证试验。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的液压油滤包括螺纹安装在液压油滤壳体上的接头、设置在液压油滤壳体与接头之间且位于液压油滤壳体内的密封圈,接头与液压电磁开关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液压油滤上的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机理具体为:供压时,液压油滤壳体与接头之间产生端面间隙,密封圈在高压下挤入间隙,当压力降低或泄压时,间隙减小,密封圈被咬伤。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的液压电磁开关包括与接头连接的负载接口、与液压供压设备连接的进油接口以及出油接口、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气连接的电磁铁。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的液压供压设备包括与出油接口连接的回油接口、与回油接口连接的第一过滤器、与第一过滤器连接的油箱、与油箱连接的第二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的液压泵、与液压泵连接的调节阀、与调节阀连接的供油接口、与液压泵连接的电机、与调节阀以及电机连接的操作控制台,供油接口与进油接口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PLC、与PLC连接的人机界面、EM231扩展模块、继电器、与EM231扩展模块连接的电流及电压变送器,继电器与液压电磁开关电气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故障复现试验具体过程如下:
[0017](A)在自动控制装置中的人机界面上设定试验参数;
[0018](B)通过电信号的变换控制液压电磁开关中的电磁铁的通断,同时液压供压设备向液压电磁开关供压;
[0019](C)当电磁铁接通,液压油滤与液压供压设备回油断开,液压供压设备高压腔与液压油滤相连通,液压油滤处于供压状态,液压油滤中的液压油滤壳体与接头之间产生端面间隙,密封圈在高压下挤入间隙;
[0020](D)当电磁铁断开,液压油滤与液压供压设备回油相通,液压供压设备高压腔与液压油滤断开,液压油滤处于泄压状态,液压油滤中的液压油滤壳体与接头之间的端面间隙减小,密封圈被咬伤;
[0021](E)通过周期性地供压和泄压,密封圈不断被咬伤后产生的碎屑发生堆积,从而完成故障复现。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A)中试验参数包括供压次数、供压保持时间、泄压保持时间。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改进后的液压油滤包括螺纹配合的液压油滤壳体与接头、设置在液压油滤壳体与接头之间且位于液压油滤壳体内的密封圈,还包括设置在接头上的安装槽、设置在安装槽内的氟塑料垫圈,所述氟塑料垫圈上具有从安装槽内突出的突出部。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产品故障机理创造试验条件,并进行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复现验证以及产品改进后按故障复现试验方法再次试验,从而验证了改进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改进过程中故障复现和改进效果的验证问题,为故障改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最终消除了液压油滤因密封圈间隙咬伤导致的油液泄漏隐患,减少了因该故障引起的成品换新、故障处理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可靠性。此外,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多型液压油滤的设计、制造与维修过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图1为现有的液压油滤上“1”型端面密封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液压电磁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液压供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改进后的液压油滤上“1”型端面密封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液压油滤;11、液压油滤壳体;12、接头;13、密封圈;14、安装槽;15、氟塑料垫圈;
[0035]2、液压电磁开关;21、负载接口;22、进油接口;23、出油接口;24、电磁铁;
[0036]3、液压供压设备;31、回油接口;32、第一过滤器;33、油箱;34、第二过滤器;35、液压泵;36、调节阀;37、供油接口;38、电机;39、操作控制台;
[0037]4、自动控制装置;41、PLC;42、人机界面;43、EM231扩展模块;44、继电器;45、电流及电压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
[0039]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根据现有液压油滤(1)上的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机理,搭建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包括与液压油滤(1)连接的液压电磁开关(2)、与液压电磁开关(2)连接的液压供压设备(3)、与液压电磁开关(2)电气连接的自动控制装置(4);(S2)利用步骤(S1)中搭建的试验系统对液压油滤(1)进行故障复现试验;(S3)针对故障,对液压油滤(1)进行改进;(S4)利用步骤(S1)中搭建的试验系统并按照步骤(S2)中的试验过程,对改进后的液压油滤(1)进行改进验证试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液压油滤(1)包括液压油滤壳体(11)、螺纹安装在液压油滤壳体(11)上的接头(12)、设置在液压油滤壳体(11)与接头(12)之间且位于液压油滤壳体(11)内的密封圈(13),接头(12)与液压电磁开关(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液压油滤(1)上的液压油滤密封圈间隙咬伤故障机理具体为:供压时,液压油滤壳体(11)与接头(12)之间产生端面间隙,密封圈(13)在高压下挤入间隙,当压力降低或泄压时,间隙减小,密封圈(13)被咬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液压电磁开关(2)包括与接头(12)连接的负载接口(21)、与液压供压设备(3)连接的进油接口(22)以及出油接口(23)、与自动控制装置(4)电气连接的电磁铁(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过滤器胶圈损伤故障复现及改进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液压供压设备(3)包括与出油接口(23)连接的回油接口(31)、与回油接口(31)连接的第一过滤器(32)、与第一过滤器(32)连接的油箱(33)、与油箱(33)连接的第二过滤器(34)、与第二过滤器(34)连接的液压泵(35)、与液压泵(35)连接的调节阀(36)、与调节阀(36)连接的供油接口(37)、与液压泵(35)连接的电机(38)、与调节阀(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从德胜胡俊聪刘学文李永龙任义志顾克禹袁让兵张孟冉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芜湖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