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560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方法及装置,基于在板式吸收器/冷凝器上,通过协同控制冷却侧流道的进出方向与汽侧流动方向,汽侧流体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不间断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促使非凝性气体集聚在汽侧低压区处,通过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避免非凝性气体集聚产生的换热热阻降低换热效率。与传统的壳管式吸收器/冷凝器换热管束间间断不连续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换热流道连续不间断,通过控制冷却侧流体方向及汽侧流体方向,即可实现非凝性气体在低压区处聚集在线抽排,可完全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在换热面周围,形成无效热阻。形成无效热阻。形成无效热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在热交换过程中,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溴化锂热泵主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必须保持高度真空状态才能进行稳定工作的制冷设备。为此,应将机组内的空气以及其他不凝结性气体及时排出。传统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在运转过程中,由于蒸汽遇到管壁冷凝成液滴,在管壁面形成一个相对低压的区域,将不凝性气体紧紧贴在管壁面无法及时排出,随着蒸汽的不断冷凝,管壁面的不凝性气体越积越多,从而增大了空气热阻,导致换热系数的降低,换热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非凝性气体聚集、保持换热效果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方法及装置。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方法,采用吸收侧/凝汽侧与冷却液体侧形成连续不间断的逆流换热,通过协同控制冷却液体的进出方向与吸收侧/凝汽侧的汽侧流动方向,实现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促使非凝性气体集聚在汽侧低压区处,通过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避免非凝性气体集聚产生的换热热阻。
[0006]本申请,汽侧通过交替方式变换流体流道的流通截面积,使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
[0007]一种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基于板式吸收器/板式冷凝器,包括换热壳体,换热壳体内至少将两个板式换热片连续叠放,形成板式吸收器/板式冷凝器的换热流道,换热流道为连续不间断流道;
[0008]其中,换热流道包括交替布置的宽换热流道、窄换热流道;
[0009]换热壳体设置有汽侧进入端、汽侧冷凝水排出端、冷却液体进入端、冷却液体排出端、非凝气体排出端;
[0010]汽侧进入端与宽换热流道的入口端形成连通,汽侧冷凝水排出端与宽换热流道的出口端形成连通,汽侧的蒸汽流过宽换热流道;
[0011]冷却液体进入端与窄换热流道的入口端形成连通,冷却液体排出端与窄换热流道的出口端形成连通,冷却液体流过窄换热流道;
[0012]在宽换热流道内沿着汽侧的蒸汽流动方向形成高压区、低压区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的变化;
[0013]非凝气体集聚在汽侧的低压区处,通过在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
性气体连续排出。
[0014]本申请中,宽换热流道至少包含形成依次连通的一个入口流道、中间流道、一个出口流道;
[0015]中间流道与入口流道或/和出口流道不在同一平面内,形成高低起伏波浪式的流通截面;中间流道与入口流道或/和出口流道内的流道截面高度不等,形成截面积不等的流道,使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
[0016]本申请中,换热壳体内包括若干宽流道板片和若干窄流道板片,若干宽流道板片、若干窄流道板片交替排列,在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之间交替形成上述的宽换热流道、窄换热流道。
[0017]本申请中,宽换热流道、窄换热流道的截面呈扁状,宽换热流道的截面宽度大于窄换热流道的截面宽度。
[0018]本申请中,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由若干V形部连续构成的波浪状。
[0019]本申请中,相邻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之间设置有对二者形成支持且使二者之间形成宽窄换热流道的支持结构。
[0020]本申请中,支持结构包括处于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之间以形成窄换热流道的窄支持结构,和处于宽流道板片、窄流道板片之间以形成宽换热流道的宽支持结构。
[0021]本申请中,窄支持结构为固定设置于窄流道板片V形部内的窄支持块;宽支持结构为固定设置于宽流道板片V形部内的宽支持块;
[0022]本申请中,窄支持块处于窄流道板V形部内的高度低于宽支持块处于宽流道板V形部内的高度。
[0023]在板式吸收器/冷凝器上,通过协同控制冷却侧流道的进出方向与汽侧流动方向,汽侧流体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不间断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促使非凝性气体集聚在汽侧低压区处,通过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避免非凝性气体集聚产生的换热热阻提高、换热效率降低。与传统的壳管式吸收器/冷凝器换热管束间断不连续相比,本专利技术换热流道连续不间断,通过控制冷却侧流体方向及汽侧流体方向,即可实现非凝性气体在低压区处聚集在线抽排,可完全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在换热面周围,形成无效热阻。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现有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转前后管壁面的换热过程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宽、窄流道板片装配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窄流道板片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宽流道板片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种宽换热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0030]附图中,10、换热壳体,11、板式换热片,12、宽换热流道,13、窄换热流道,14、汽侧进入端,15、冷却液体排出端,16、汽侧冷凝水排出端,17、非凝气体排出端,18、冷却液体进入端,19、真空抽气装置,20、入口流道,21、中间流道,22、出口流道,23、第一中间流道,24、第二中间流道,25、第三中间流道,26、宽流道板片,27、窄流道板片,28、窄支持结构,29、宽
支持结构,30、主布液管路,31、分布液管路,32、主汇流管路,33、分汇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方法,基于板式吸收器/板式冷凝器,即可以应用在板式吸收器的换热中,也可以应用在板式冷凝器的换热当中,主要为避免换热过程中汽侧的非凝性气体聚集在换热面的周围,影响的换热。吸收侧为板式吸收器时,吸收侧为汽侧,供蒸汽通入;凝汽侧为板式冷凝器时,凝汽侧为汽侧,供蒸汽通入。
[0033]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方法,采用吸收侧/凝汽侧与冷却液体侧形成连续不间断的逆流换热,通过协同控制冷却液体的进出方向与吸收侧/凝汽侧的汽侧流动方向,实现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促使非凝性气体集聚在汽侧低压区处,通过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避免非凝性气体集聚产生的换热热阻。
[0034]逆流换热方式采用上下方式时有两种,比如汽侧从上面进入,下方排出,冷却液体则从下方进入,上方排出;而汽侧从下方进入,上方排出时,冷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吸收侧/凝汽侧与冷却液体侧形成连续不间断的逆流换热,通过协同控制冷却液体的进出方向与吸收侧/凝汽侧的汽侧流动方向,实现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促使非凝性气体集聚在汽侧低压区处,通过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避免非凝性气体集聚产生的换热热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汽侧通过交替方式变换流体流道的流通截面积,使汽侧沿流动方向形成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变化。3.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基于板式吸收器/板式冷凝器,包括换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换热壳体内至少将两个板式换热片连续叠放,形成板式吸收器/板式冷凝器的换热流道,换热流道为连续不间断流道;其中,换热流道包括交替布置的宽换热流道、窄换热流道;换热壳体设置有汽侧进入端、汽侧冷凝水排出端、冷却液体进入端、冷却液体排出端、非凝气体排出端;汽侧进入端与宽换热流道的入口端形成连通,汽侧冷凝水排出端与宽换热流道的出口端形成连通,汽侧的蒸汽流过宽换热流道;冷却液体进入端与窄换热流道的入口端形成连通,冷却液体排出端与窄换热流道的出口端形成连通,冷却液体流过窄换热流道;在宽换热流道内沿着汽侧的蒸汽流动方向形成高压区、低压区连续有规律的动压从高到低的变化;非凝气体集聚在汽侧的低压区处,通过在汽侧低压区处设置真空抽气装置将非凝性气体连续排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免非凝性气体聚集的吸收/冷凝换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宽换热流道至少包含形成依次连通的一个入口流道、中间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华杨晨滈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河海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