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51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共同固定有热源管以及冷源管,且热源管与冷源管的管体上共同安装有若干换热板,支撑架的上端对称设有进液筒,进液筒下表面的一端通过连接筒与相邻的热源管以及冷源管相连接。本方案中,液体在进液筒内部需要推动缓冲板向连接筒一端移动,而在此过程中液体所携带的冲击力在缓冲板以及压簧的作用下,随着缓冲板的移动而同步下降,当冲击力下降后的液体进入热源管或冷源管时,其液体流动时带给热源管以及冷源管的冲击力由小到大逐级提升,即避免了传统的换热器在使用时,突然涌入的液体会对其内部管道造成冲击并损坏的现象。损坏的现象。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又称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体结构由换热板片以及板间的胶条组成。
[0003]目前的板式换热器在使用时,其换热器的内部对称设有热源管以及冷源管,其热源管的两端与待换热的热源相连接,而冷源管的两端与提供冷却的冷源连接,从而通过热源管与冷源管之间的换热板进行热量交换。
[0004]但是上述的换热器在使用时,由于其内部并没有设置防冲部件,使得换热器因意外突然开启时,从外界向换热器内部流动的液体对换热器内部的管道形成水锤效应,从而对其造成损坏;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板式换热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共同固定有热源管以及冷源管,且所述热源管与冷源管的管体上共同安装有若干换热板;
[0008]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对称设有进液筒,所述进液筒下表面的一端通过连接筒与相邻的热源管以及冷源管相连接,且所述进液筒远离连接筒的一端为进液口并在其内部设有缓冲板,所述进液筒内部靠近连接筒的一端与缓冲板之间共同设有压簧。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板体上开设有若干进液孔,且所述缓冲板的外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进液筒的内壁对应限位槽固定有相配合的导向条。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中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插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靠近连接筒的一端固定在进液筒端部的内壁,且所述压簧套设在导向杆位于缓冲板与进液筒端部之间的杆体上。
[0011]优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筒的一端贯穿缓冲板并固定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两端固定在进液筒的内壁。
[0012]优选的,所述进液筒的直径大于热源管以及冷源管的直径,且所述进液筒的进液口处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直径与热源管以及冷源管直径相等。
[0013]优选的,所述换热板的两侧均对称设有若干散热翅片。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进液筒的外环面共同安装有若干交换板。
[001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板式换热器,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当外界的热源或冷源骤然向热源管或冷源管内部流动时,由于进液筒的内部设有缓冲板,进而液体在进液筒内部需要推动缓冲板向连接筒一端移动,而在此过程中液体所携带的冲击力在
缓冲板以及压簧的作用下,随着缓冲板的移动而同步下降,当冲击力下降后的液体推动缓冲板移动至连接筒处时,液体从连接筒处向热源管或冷源管内移动,且随着缓冲板的继续移动,使连接筒所漏出的进液空间进行扩大,即进入热源管或冷源管内部的流量也随之扩大,从而使得液体进入热源管或冷源管时,其液体流动时带给热源管以及冷源管的冲击力由小到大逐级提升,即避免了传统的换热器在使用时,突然涌入的液体会对其内部管道造成冲击并损坏的现象。
[0016]同时由于缓冲板的板体上开设有若干进液孔,使得液体突然涌入到进液筒内部时,其液体会通过进液孔进行分流,从而降低液体对缓冲板施加的冲击力,且由于进液筒的直径大于热源管以及冷源管,即进液筒的直径大于外界热源以及冷源的排液管道直径,从而使得外界的液体突然涌入进液筒时,直径较大的进液筒可对其流动速度进行消减,进而进一步的降低了此液体对换热器造成的冲击,即有效保障了换热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与热源管以及冷源管配合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进液筒内部零件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缓冲板与导向条以及导向杆配合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图3的零件拆分示意图。
[0022]图中:1、支撑架;2、热源管;3、冷源管;4、换热板;5、进液筒;6、连接筒;7、缓冲板;8、压簧;9、导向条;10、导向杆;11、连接管;12、散热翅片;13、交换板;14、稳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5,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架1,两个支撑架1共同固定有热源管2以及冷源管3,且热源管2与冷源管3的管体上共同安装有若干换热板4,支撑架1的上端对称设有进液筒5,进液筒5下表面的一端通过连接筒6与相邻的热源管2以及冷源管3相连接。
[0025]且进液筒5远离连接筒6的一端为进液口并在其内部设有缓冲板7,进液筒5内部靠近连接筒6的一端与缓冲板7之间共同设有压簧8,缓冲板7的板体上开设有若干进液孔,且缓冲板7的外环面开设有限位槽,进液筒5的内壁对应限位槽固定有相配合的导向条9,缓冲板7的设置,可有效降低突然涌入的液体对换热器内部造成损坏,而导向条9的设置,可对缓冲板7进行导向,从而避免了缓冲板7发生歪斜而影响抵挡液体冲击的现象。
[0026]缓冲板7的中部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内插设有导向杆10,导向杆10靠近连接筒6的一端固定在进液筒5端部的内壁,且压簧8套设在导向杆10位于缓冲板7与进液筒5端部之
间的杆体上,导向杆10远离连接筒6的一端贯穿缓冲板7并固定有稳定板14,稳定板14的两端固定在进液筒5的内壁,导向杆10的设置,导向杆10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了缓冲板7使用时的稳定性,而稳定板14的设置,则对导向杆10提供的支撑效果。
[0027]进液筒5的直径大于热源管2以及冷源管3的直径,且进液筒5的进液口处固定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的直径与热源管2以及冷源管3直径相等,换热板4的两侧均对称设有若干散热翅片12,两个进液筒5的外环面共同安装有若干交换板13,散热翅片12的设置,使得换热板4上吸收的热量可更便捷的散出,即进一步的提升了换热器对热源管2内部液体的降温效果,而交换板13的设置,使得两个进液筒5内部的冷源以及热源也可进行热交换,即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本方案的换热效率。
[0028]使用原理及优点: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的热源与热源管2的下端以及相配合的连接管11相连接,即外界的热源通过连接管11进入到进液筒5的内部,并通过进液筒5端部的连接筒6进入到热源管2内,最终从热源管2的下端流出;同理,外界的冷源通过相连接的连接管11进入进液筒5内部,并通过连接筒6进入到冷源管3内部,最终从冷源管3下端排出,由此冷源管3内部流动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把冷量通过冷源管3传递到换热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1)共同固定有热源管(2)以及冷源管(3),且所述热源管(2)与冷源管(3)的管体上共同安装有若干换热板(4);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对称设有进液筒(5),所述进液筒(5)下表面的一端通过连接筒(6)与相邻的热源管(2)以及冷源管(3)相连接,且所述进液筒(5)远离连接筒(6)的一端为进液口并在其内部设有缓冲板(7),所述进液筒(5)内部靠近连接筒(6)的一端与缓冲板(7)之间共同设有压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7)的板体上开设有若干进液孔,且所述缓冲板(7)的外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进液筒(5)的内壁对应限位槽固定有相配合的导向条(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7)的中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插设有导向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钦罗晓平徐贵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丰瑞德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