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35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容置空间,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经进水口进入容置空间内对内壳体以及定子进行冷却,后从出水口流出外壳体;定子的两端设有冷却油环,冷却油环上设有环形的油冷通道,冷却油流经油冷通道以对定子两端的绕组进行冷却;外壳体的底部连接换热槽,换热槽与外壳体为一体件;换热槽两端延伸至油冷通道处;壳体的两端设有第一出油口,第一出油口的位置与油冷通道的位置对应,使得油冷通道内的冷却油由于重力经第一出油口流至换热槽内,与壳体进行换热。壳体进行换热。壳体进行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损耗,主要分为机械损耗及电气损耗,其中电气损耗又分为定子损耗和转子损耗。定子损耗包括定子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而造成其损耗的主要原因就是电机过热。当电桥持续大扭矩运转时,由于铁损耗的大小与磁通密度的平方成正比,则铁损耗增加,导致铁芯过热;而磁通增加,又会导致磁电流分量增加,造成定子绕组铜损增大,使绕组过热。如发热部件超过容许温度,会导致电机失效甚至烧毁。
[0003]现有技术的冷却方案,若采用纯油冷方案,则需要油泵功率大,成本高;而纯水冷方案则冷却效果不好,导致电机端部绕组温度高。并且,纯油冷方案的板式换热器为单独零件,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进行油冷和水冷的冷却电机。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电机,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定子,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容置空间,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经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对所述内壳体以及定子进行冷却,后从所述出水口流出所述外壳体;所述定子的两端设有冷却油环,所述冷却油环上设有环形的油冷通道,冷却油流经所述油冷通道以对所述定子两端的绕组进行冷却;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连接换热槽,所述换热槽与所述外壳体为一体件;所述换热槽两端延伸至所述油冷通道处;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位置与所述油冷通道的位置对应,使得所述油冷通道内的冷却油由于重力经所述第一出油口流至所述换热槽内,与所述壳体进行换热。
[0006]优选的,所述油冷通道上设有若干周向排列的喷油孔,通过所述喷油孔对所述绕组进行喷油冷却;所述外壳体的两端还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设于所述绕组的两端,且所述换热槽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油口处;流经所述绕组的冷却油由于重力流至所述第二出油口,经所述第二出油口流至所述换热槽内,与所述壳体进行换热。
[0007]优选的,同一轴向尺寸上的若干所述喷油孔为一组,所述油冷通道上设有多组所述喷油孔,多组所述喷油孔轴向排列。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位置与所述油冷通道相对应;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轴向的连接通道,用于连通两端的所述进油口,进油管道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外部冷却油经所述进油管道进入所述连接通道内,在所述连接通道内分流至两端的进油口,经所述进油口进入两端的所述油冷通道内。
[0009]优选的,所述进油管道设于所述连接通道的中部。
[0010]优选的,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轴向的挡条,若干所述挡条交错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形成折形的水冷通道。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道,所述出水口连接出水管道;冷却水从所述进水管道进入所述水冷通道,后经重力从所述出水管道流出所述壳体。
[0012]优选的,所述换热槽内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为柱式或片式。
[00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电机可同时进行水冷和油冷,一方面水冷所需的压力泵功率较低,成本较低,而作用于定子表面正好满足冷却要求;另一方面油冷作用于定子两端的绕组,对发热较严重的绕组进行冷却,由于冷却部位少,故相比纯油冷可大大降低油泵功率,而油冷又能满足绕组的高冷却要求。本技术既能节省成本,还能满足电机的冷却要求。
[0015]2.通过在电机底部设置换热槽,由于换热槽与壳体为一体件,使得冷却油在该换热槽中直接与壳体进行冷却,即相当于冷却油与冷却水进行换热,换热效果好。且换热槽与壳体为一体件,节省了单独换热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冷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冷却电机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冷却电机的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冷却电机的冷却油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冷却电机的换热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冷却电机的油冷水冷冷却回路示意图。
[0022]其中:1

油冷通道,2

水冷通道,3

换热槽,4

进水口,5

出水口,6

进油管道,7
‑ꢀ
进油口,8

回油口,9

第二出油口,10

外壳体,11

喷油孔,12

内壳体,13

冷却油环, 14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点。
[002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5]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2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
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定子,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容置空间,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经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对所述内壳体以及定子进行冷却,后从所述出水口流出所述外壳体;所述定子的两端设有冷却油环,所述冷却油环上设有环形的油冷通道,冷却油流经所述油冷通道以对所述定子两端的绕组进行冷却;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连接换热槽,所述换热槽与所述外壳体为一体件;所述换热槽两端延伸至所述油冷通道处;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位置与所述油冷通道的位置对应,使得所述油冷通道内的冷却油由于重力经所述第一出油口流至所述换热槽内,与所述壳体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通道上设有若干周向排列的喷油孔,通过所述喷油孔对所述绕组进行喷油冷却;所述外壳体的两端还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设于所述绕组的两端,且所述换热槽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油口处;流经所述绕组的冷却油由于重力流至所述第二出油口,经所述第二出油口流至所述换热槽内,与所述壳体进行换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鹏申仲旸徐其东
申请(专利权)人: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