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366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用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斗轮机、输送皮带和接卸上料机构均位于煤场之内,输送皮带平行于斗轮机的轨道,接卸上料机构布置于斗轮机的轨道一侧,位于斗轮机的移动盲区,本方案利用煤场的盲区实现汽车煤场内卸车,不占用煤场内部的存储区域;煤场边缘设置供汽车通过的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位于靠近接卸上料机构的位置,汽车通过从进口进入煤场,并沿煤车路径运行至接卸上料机构,将煤卸载至接卸上料机构,利用接卸上料机构将煤向上提升,并将煤转移至输送皮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在煤场内卸汽车煤,利用了原本无法存煤的斗轮机盲区作为汽车煤卸载区域,在不影响煤场有效库容的情况下实现汽车煤在煤场内卸载。汽车煤在煤场内卸载。汽车煤在煤场内卸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火力发电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火力发电厂燃煤存储和上料工艺中,煤场燃煤接卸主要包括火车煤和汽车煤。火车煤通过翻车机系统至输送带再经煤场斗轮机卸至煤场。汽车煤接卸方式包括场内卸煤和场外卸煤,场内卸煤直接卸至煤场内空地,由推煤机和装载机在煤场内进行堆料整形;场外卸煤在煤场外设置汽车卸煤沟(缝式煤槽卸煤装置),在卸煤沟卸煤后经输送带送至煤场。上料工艺为:由斗轮机在煤场进行取煤后经输送带送入上料系统进行上料,也可由翻车机、汽车卸煤沟卸煤后经输送带和转运站送至上料系统上料。目前大多数火力发电厂的燃料系统一般都配置了翻车机、斗轮堆取料机和汽车卸煤沟等设备以满足火车、汽车煤的接卸和锅炉上料的需求。
[0003]因皮带机的输送距离和提升高度有限,又无法改变水平方向,所以在一台皮带机无法满足要求时,常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皮带机,在两台皮带机之间须设置转运站完成衔接、存储、改变方向等功能。一般煤场接卸火车煤和汽车煤时都需要经转运站进入煤场的输送带上方的落煤管转运,这就造成在不占用煤场库容的前提下,输送火车煤和汽车煤的皮带必须设置在煤场外部,需要布置地下煤斗、给煤机、输送皮带、除杂物等设施和并建设地下廊道,存在占地面积较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和在场地空间受限的地区不便于布置等问题。
[0004]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在不影响煤场有效库容的情况下实现汽车煤卸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利用斗轮机的盲区,不影响煤场有效库容,实现汽车煤场内卸载,具体方案如下:
[0006]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包括布置于煤场内的斗轮机、输送皮带和接卸上料机构,所述输送皮带平行于所述斗轮机的轨道,所述接卸上料机构布置于所述斗轮机的轨道一侧,位于所述斗轮机的移动盲区;
[0007]煤场边缘靠近所述接卸上料机构的位置设置供汽车通过的进口和出口,汽车通过从所述进口进入煤场,并沿煤车路径运行至所述接卸上料机构,将煤卸载至所述接卸上料机构,所述接卸上料机构将煤转移至所述输送皮带。
[0008]可选地,所述接卸上料机构包括卸料斗、振动给料机、斗提机、卸料溜管,所述卸料斗用于盛接汽车输送的煤,并汇集下落到所述振动给料机,所述振动给料机将煤输送到所述斗提机,所述斗提机输出的煤经所述卸料溜管滑落到所述输送皮带。
[0009]可选地,所述接卸上料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卸料斗进料口的煤篦子、位于所述卸料溜管出料口的缓冲床、以及除尘装置。
[0010]可选地,所述煤篦子、所述卸料斗的上边缘与煤场标高相同;
[0011]所述卸料斗的表面贴衬不锈钢耐磨层。
[0012]可选地,所述斗轮机的支点的极限位置与所述斗提机的间距大于所述斗轮机的悬臂长度。
[0013]可选地,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开设于所述斗轮机的轨道所在直线的两侧。
[0014]可选地,所述接卸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进口所在的一侧。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斗轮机、输送皮带和接卸上料机构均位于煤场之内,输送皮带平行于斗轮机的轨道,接卸上料机构布置于斗轮机的轨道一侧,位于斗轮机的移动盲区,条形煤场两端均存在斗轮机作业盲区,无法完成煤场饱和堆取料任务,造成库容下降,本方案利用煤场的盲区实现汽车煤场内卸车,不占用煤场内部的存储区域;煤场边缘设置供汽车通过的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位于靠近接卸上料机构的位置,汽车通过从进口进入煤场,并沿煤车路径运行至接卸上料机构,将煤卸载至接卸上料机构,利用接卸上料机构将煤向上提升,并将煤转移至输送皮带;本技术直接在煤场内卸汽车煤,利用了原本无法存煤的斗轮机盲区作为汽车煤卸载区域,在不影响煤场有效库容的情况下实现汽车煤在煤场内卸载。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接卸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0019]图中包括:
[0020]斗轮机1、输送皮带2、接卸上料机构3、卸料斗31、振动给料机32、斗提机33、卸料溜管34、进口4、出口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利用斗轮机的盲区,不影响煤场有效库容,实现汽车煤场内卸载。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0023]结合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该系统包括布置于煤场内的斗轮机1、输送皮带2和接卸上料机构3等结构,斗轮机1和接卸上料机构3共用输送皮带2,由输送皮带2转运煤料。
[0024]结合图1,其中展示了煤场的局部结构,图1当中的煤场左端边缘为圆弧,整个条形煤场呈左右方向延伸;输送皮带2平行于斗轮机1的轨道,斗轮机1的轨道基座呈左右方向延伸,斗轮机1可以沿轨道基座沿左右方向移动,输送皮带2沿左右方向输送煤料。输送皮带2布置在斗轮机1的轨道基座上,斗轮机1布置在煤场中心线的轨道上实现行走,进行燃煤接
卸和取料上料。
[0025]接卸上料机构3布置于斗轮机1的轨道一侧,位于斗轮机1的移动盲区;接卸上料机构3的功能在于接受汽车运送的煤料,并将煤料转移输送到输送皮带2。由于接卸上料机构3布置于斗轮机1的轨道一侧,且位于斗轮机1的移动盲区,这个位置因斗轮机1无法到达,本身并不堆煤,将接卸上料机构3布置在此位置不占用堆煤区域,不影响正常的堆煤区域,并且可以直接将送来的汽车煤转移到输送皮带2,由输送皮带2将煤料进一步转移到堆煤区域。
[0026]为了配合汽车进出,在煤场边缘靠近斗轮机1的轨道端部位置设置供汽车通过的进口4和出口5,结合图1所示,其中的虚线表示汽车的煤车路径,汽车从煤场之外经进口4进入煤场内部,到达接卸上料机构3,将煤料卸车后,接卸上料机构3将煤转移至输送皮带2,汽车继续沿煤车路径运动,并从出口5运动到煤场之外。
[0027]为了尽量减小汽车在煤场内的空间占用,需要将进口4和出口5设置于靠近接卸上料机构3的位置(图1中位置煤场的左端部),尽量减小煤车路径对煤场内部空间的占用,汽车在煤场内运动路径尽量短,占用空间尽量小。
[0028]本技术直接在煤场内卸载汽车煤,一般条形煤场两端均存在斗轮机作业盲区,无法完成煤场饱和堆取料任务,造成库容下降;传统的汽车在煤场内直接卸煤的方式,同样要在煤场内保留单独的卸煤区域并规划车辆进出通道,占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煤场内的斗轮机(1)、输送皮带(2)和接卸上料机构(3),所述输送皮带(2)平行于所述斗轮机(1)的轨道,所述接卸上料机构(3)布置于所述斗轮机(1)的轨道一侧,位于所述斗轮机(1)的移动盲区;煤场边缘靠近所述接卸上料机构(3)的位置设置供汽车通过的进口(4)和出口(5),汽车通过从所述进口(4)进入煤场,并沿煤车路径运行至所述接卸上料机构(3),将煤卸载至所述接卸上料机构(3),所述接卸上料机构(3)将煤转移至所述输送皮带(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形煤场燃煤接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卸上料机构(3)包括卸料斗(31)、振动给料机(32)、斗提机(33)、卸料溜管(34),所述卸料斗(31)用于盛接汽车输送的煤,并汇集下落到所述振动给料机(32),所述振动给料机(32)将煤输送到所述斗提机(33),所述斗提机(33)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翮车建虎黄立峰李睿宇符艳阳袁亚楠薛小明冯希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润电力焦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