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75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体;以及输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的外部,且与所述冷却塔体相互连通;水泵,其与所述冷却塔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却塔体相互连通,并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接;出水块,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的内部,且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接。该低噪音的冷却塔,通过水泵将冷却塔体内部的水流运输至出水块的内部,水流通过出水块喷洒在换热填料的顶部,此时通过排风扇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冷却塔体的内部,这个过程中气流经过静压箱,对气流起到了降噪的作用,换热结束后的水滴滴落在水流降噪机构的顶部,从而顺着水流降噪机构流入冷却塔体的内部,对水流起到了降噪作用。对水流起到了降噪作用。对水流起到了降噪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具体为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0003]冷却塔在运行时会产生噪音,噪音会对周边居民健康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冷却塔噪音包括有风机的进排气和减速噪声、淋水噪声及电动机在运行时水泵、配管、阀门、塔体向外辐射的噪声,常规的冷却塔在对淋水噪声和进气噪声缺少相对应的降噪结构,因此淋水噪声和进气噪声相对较大,故此提出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具备降噪等优点,解决了噪音较大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包括:
[0008]冷却塔体;以及
[0009]输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的外部,且与所述冷却塔体相互连通;
[0010]水泵,其与所述冷却塔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却塔体相互连通,并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接;
[0011]出水块,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的内部,且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接;
[0012]换热填料,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的内部;
[0013]排风扇,其位于所述出水块的上方;
[0014]水流降噪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冷却塔体固定连接;
[0015]引风套筒,其与所述冷却塔体内部的前后两侧壁活动连接;
[0016]静压箱,其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冷却塔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却塔体相互连通。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该低噪音的冷却塔,通过水泵将冷却塔体内部的水流运输至出水块的内部,水流通过出水块喷洒在换热填料的顶部,此时通过排风扇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冷却塔体的内部,这个过程中气流经过静压箱,从而对气流起到了降噪的作用,稳定的气流进入换热填料中与水流充分接触,换热结束后的水滴滴落在水流降噪机构的顶部,从而顺着水流降噪机构流入冷却塔体的内部,对水流起到了降噪作用。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20]进一步,所述冷却塔体由外壳、进气方孔以及出气孔组成,其中:
[0021]两个进气方孔,其分别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
[0022]出气孔,其开设在所述外壳的顶部。
[0023]进一步,所述水流降噪机构包括:
[0024]底板,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冷却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5]分隔竖板,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26]安装横杆,其一端与所述分隔竖板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7]引水块,其同时与所述底板和安装横杆相互连接。
[0028]进一步,所述安装横杆共有三十二个,三十二个所述安装横杆分为左右两列,一列十六个所述安装横杆分为上下两组,一组八个所述安装横杆呈等距分布;
[0029]上下两组所述安装横杆呈交错分布。
[0030]进一步,所述引水块由球形海绵和棉线组成,其中:
[0031]棉线,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横杆和底板之间,且同时与所述安装横杆和底板活动连接;
[0032]两个球形海绵,其同时与所述棉线固定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安装横杆和底板相接触。
[0033]进一步,所述引风套筒由转动轴、中空套筒以及扇叶板组成,其中:
[0034]转动轴,其同时与所述冷却塔体的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
[0035]中空套筒,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
[0036]六个扇叶板,其与所述中空套筒固定连接,且呈环形等距分布。
[0037]进一步,所述引风套筒共有六个,六个所述引风套筒分为左右两组,一组三个所述引风套筒呈等距分布;
[0038]两组所述引风套筒分别位于所述分隔竖板的左右两侧。
[0039]进一步,所述静压箱包括:
[0040]箱体,其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冷却塔体固定连接;
[0041]三个引导板,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且呈等距分布;
[0042]两个带孔板,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引导板的上方。
[0043]进一步,所述引导板远离冷却塔体一侧的上下两侧均为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度为二十五度。
[0044]进一步,所述静压箱共有两个,两个所述静压箱分别与所述冷却塔体的左右两侧壁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004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46]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
[0047]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48]图4为本技术箱体和引导板三维连接示意图。
[0049]图中:1、冷却塔体;2、输水管;3、水泵;4、出水块;5、换热填料;6、排风扇;7、水流降
噪机构;701、底板;702、分隔竖板;703、安装横杆;704、引水块;8、引风套筒;9、静压箱;901、箱体;902、引导板;903、带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1]实施例中,由图1

4给出,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包括:
[0052]冷却塔体1;以及
[0053]输水管2,其设置于冷却塔体1的外部,且与冷却塔体1相互连通;
[0054]水泵3,其与冷却塔体1固定连接,且与冷却塔体1相互连通,并与输水管2相连接;
[0055]出水块4,其设置于冷却塔体1的内部,且与输水管2相连接;
[0056]换热填料5,其设置于冷却塔体1的内部;
[0057]排风扇6,其位于出水块4的上方;
[0058]水流降噪机构7,其设置于冷却塔体1的内部,且与冷却塔体1固定连接;
[0059]引风套筒8,其与冷却塔体1内部的前后两侧壁活动连接;
[0060]静压箱9,其通过固定螺钉与冷却塔体1固定连接,且与冷却塔体1相互连通。
[0061]优选的,冷却塔体1由外壳、进气方孔以及出气孔组成,其中:
[0062]两个进气方孔,其分别开设在外壳的左右两侧;
[00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体(1);以及输水管(2),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1)的外部,且与所述冷却塔体(1)相互连通;水泵(3),其与所述冷却塔体(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却塔体(1)相互连通,并与所述输水管(2)相连接;出水块(4),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1)的内部,且与所述输水管(2)相连接;换热填料(5),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1)的内部;排风扇(6),其位于所述出水块(4)的上方;水流降噪机构(7),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1)的内部,且与所述冷却塔体(1)固定连接;引风套筒(8),其与所述冷却塔体(1)内部的前后两侧壁活动连接;静压箱(9),其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冷却塔体(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冷却塔体(1)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体(1)由外壳、进气方孔以及出气孔组成,其中:两个进气方孔,其分别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出气孔,其开设在所述外壳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降噪机构(7)包括:底板(701),其设置于所述冷却塔体(1)的内部,且与所述冷却塔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分隔竖板(702),其与所述底板(701)固定连接;安装横杆(703),其一端与所述分隔竖板(70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塔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引水块(704),其同时与所述底板(701)和安装横杆(703)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噪音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杆(703)共有三十二个,三十二个所述安装横杆(703)分为左右两列,一列十六个所述安装横杆(703)分为上下两组,一组八个所述安装横杆(703)呈等距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游李姣英刘宏玉商光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时力模具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