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43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AA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油罐、调和油罐和局部加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既可以利用基础油罐和调和油罐的加热夹套进行全局加热,又可以利用局部加热装置对油网内的润滑油进行局部少油量加热,在处理大油量时,可以通过先对基础油罐进行预加热,然后用局部加热装置和调和油罐的加热夹套进行二次加热,从而大大提升加热速度,进而提升调和润滑油的生产效率;局部加热装置内部布置S型弯折油管,覆盖导热铝套、加热丝和保温层,大大提高了局部油管的加热速度,在应对小油量调和的生产需求时,通过单独开启局部加热装置节省能耗。节省能耗。节省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AA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基础油在调和工序中,从基础油罐被泵送至调和油罐内,需要加热至指定的温度进行调和,现有的油罐通过设置于其外壁的加热夹套对油罐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当生产中只需要对少量的基础油进行输送和调和时,仍然需要对整个油罐加热,使润滑油加热至40

50摄氏度,导致通过加热夹套的蒸汽热能极大的浪费;基础油在和添加剂在进入调和油罐内后要进行二次加热,使得温度达到调和温度,然后进行搅拌,而在低温较低的冬天,要加热至指定温度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现有的通过压缩空气脉冲搅拌的方式,加热时间过久容易导致油品氧化变质,有鉴于此,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油罐、调和油罐和局部加热装置,所述基础油罐和调和油罐通过输油管网连接,所述局部加热装置设置于输油管网的中部,所述基础油罐的外壁设有第一全局加热夹套,所述调和油罐的外壁设有第二全局加热夹套,所述局部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布置S型弯折油管,所述S型弯折油管外部覆盖导热铝套,所述导热铝套外部覆盖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和壳体之间填充保温层。
[0005]优选的,所述基础油罐和调和油罐的出料口均设于底部最低点。
[0006]优选的,所述基础油罐和调和油罐的底部为弧形。
[0007]优选的,所述输油管网包括基础油出料管、输油泵、调和油进料管和换位阀,所述输油泵设置于基础油罐的出料口,所述换位阀通过基础油出料管与输油泵连通,所述换位阀通过调和油进料管与调和油罐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换位阀的旁通口与局部加热装置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局部加热装置的出油口与调和油进料管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局部加热装置的出油口设有温度传感器。
[0009]优选的,所述调和油罐的进料口设于侧壁顶部,该进料口设有预混合喷嘴,所述预混合喷嘴包括混合腔和添加剂腔,所述添加剂腔的中线与混合腔的中线呈30

45度夹角。
[0010]优选的,所述基础油罐内部设有基础油搅拌器。
[0011]优选的,所述调和油罐内部设有调和油搅拌器,所述调和油搅拌器包括主轴、横臂、外搅拌叶片和涡流搅拌叶片,多个横臂固设于主轴顶部,多个外搅拌叶片固设于横臂末端,所述涡流搅拌叶片固设于主轴的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涡流搅拌叶片设有两层,上层的涡流搅拌叶片直径小于下层的涡流搅拌叶片直径。
[0013]优选的,所述涡流搅拌叶片和调和油罐内壁之间设有挡片,挡片和调和油罐底部之间设有回油通道。
[0014]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既可以利用基础油罐和调和油罐的加热夹套进行全局加热,又可以利用局部加热装置对油网内的润滑油进行局部少油量加热,在处理大油量时,可以通过先对基础油罐进行预加热,然后用局部加热装置和调和油罐的加热夹套进行二次加热,从而大大提升加热速度,进而提升调和润滑油的生产效率;局部加热装置内部布置S型弯折油管,覆盖导热铝套、加热丝和保温层,大大提高了局部油管的加热速度,在应对小油量调和的生产需求时,通过单独开启局部加热装置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调和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局部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基础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包括基础油罐1、调和油罐2和局部加热装置3,基础油罐1和调和油罐2通过输油管网连接,局部加热装置3设置于输油管网的中部,基础油罐1的外壁设有第一全局加热夹套11,调和油罐2的外壁设有第二全局加热夹套21,局部加热装置3包括壳体31,壳体31内部布置S型弯折油管32,S型弯折油管32外部覆盖导热铝套33,导热铝套33外部覆盖加热丝34,加热丝34和壳体31之间填充保温层35。
[0021]基础油从基础油罐1被泵送至调和油罐2内,需要加热至指定的温度进行调和,现有的油罐通过设置于其外壁的加热夹套对油罐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当生产中只需要对少量的基础油进行输送和调和时,仍然需要对整个油罐加热,使润滑油加热至40

50摄氏度,导致通过加热夹套的蒸汽热能极大的浪费;基础油在和添加剂在进入调和油罐2内后要进行二次加热,使得温度达到调和温度,然后进行搅拌,而在低温较低的冬天,要加热至指定温度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现有的通过压缩空气脉冲搅拌的方式,加热时间过久容易导致油品氧化变质。
[0022]本专利技术既可以利用基础油罐1和调和油罐2的加热夹套进行全局加热,又可以利用局部加热装置3对油网内的润滑油进行局部少油量加热,在处理大油量时,可以通过先对基础油罐1进行预加热,然后用局部加热装置3和调和油罐2的加热夹套进行二次加热,从而大大提升加热速度,进而提升调和润滑油的生产效率;局部加热装置3内部布置S型弯折油管32,覆盖导热铝套33、加热丝34和保温层35,大大提高了局部油管的加热速度,在应对小油量调和的生产需求时,通过单独开启局部加热装置3节省能耗。
[0023]S型弯折油管32内部可通过布置螺纹以增加内部热交换面积,进而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
[0024]出料口设置电控阀门或手动阀门,基础油罐1和调和油罐2的底部为弧形,基础油罐1和调和油罐2的出料口均设于底部最低点,便于排油时快速而彻底的排净。
[0025]输油管网包括基础油出料管41、输油泵42、调和油进料管43和换位阀44,输油泵42设置于基础油罐1的出料口,换位阀44通过基础油出料管41与输油泵42连通,换位阀44通过调和油进料管43与调和油罐2的进料口连通,换位阀44的旁通口与局部加热装置3的进油口连通,局部加热装置3的出油口与调和油进料管43连接,通过切换换位阀44控制润滑油是否经过局部加热装置3,基础油出料管41和调和油进料管43直接连通,此时输油速度快,基础油出料管41通过换位阀44的旁通口与局部加热装置3的进油口连通,此时能够对润滑油进行二次加热。
[0026]局部加热装置3的出油口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出油口的温度。
[0027]调和油罐2的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油罐、调和油罐和局部加热装置,所述基础油罐和调和油罐通过输油管网连接,所述局部加热装置设置于输油管网的中部,所述基础油罐的外壁设有第一全局加热夹套,所述调和油罐的外壁设有第二全局加热夹套,所述局部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布置S型弯折油管,所述S型弯折油管外部覆盖导热铝套,所述导热铝套外部覆盖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和壳体之间填充保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罐和调和油罐的出料口均设于底部最低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罐和调和油罐的底部为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网包括基础油出料管、输油泵、调和油进料管和换位阀,所述输油泵设置于基础油罐的出料口,所述换位阀通过基础油出料管与输油泵连通,所述换位阀通过调和油进料管与调和油罐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换位阀的旁通口与局部加热装置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局部加热装置的出油口与调和油进料管连接。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然坤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沃德士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