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式通信装置及其应用的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905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包含一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插卸一用户识别卡;一扩充连接机构,插卸一扩充晶片卡;一本机模组,设置于壳体内并耦接于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本机模组包含一本机控制单元及一本机天线单元,本机天线单元耦接于本机控制单元;及一扩充模组,设置于壳体内并同时耦接于本机模组与扩充连接机构,扩充模组包含一扩充控制单元,耦接于本机控制单元与扩充连接机构;一扩充天线单元,耦接于扩充控制单元;及一扩充密钥单元,耦接于扩充控制单元。同时,一种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亦一并揭示。(*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及其应用的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信网络相当普及的今日,个人通信技术的也快速地发展且已经广泛 地应用在生活中,为使个人通信得以更便利,微型化与多样化业已成为主要的技术 潮流,举例来说,搭配在个人通信装置上的常见应用有电子钱包模式(例如手 机支付、线上储值、网络査询…等等的操作)、物流追踪模式(例如追踪交易平 台、产品查询、网页防伪确认…等等的操作)、点对点传输模式(例如手机上蓝 牙与介面红外线传输…等等的操作)以及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系统的追踪、考勤管 理…等等的操作)等等,不过为避免个人资料被盗用、冒用,近来,个人通信技术 通常搭配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技术以确保个人资料不会 在资料传输的过程中遗失或被拦截。目前常见的近场通讯技术仍均固定在通信装置上,而无法随意自装置拆卸或 移除,举例来说, 一般双介面卡模式(SIMPASS)中,用户识别卡(SIM卡)与近 场通讯模组是以连接线彼此耦接,不过,双介面卡的天线与用户识别卡的高速数据 介面之间经常因为不相容而发生冲突的问题,因此一旦使用者更换新的通讯装置 (手机)时,用户识别卡和新的通讯装置内建的天线则可能会发生不相容而无法正 常操作的问题,此外,在双介面卡模式中的近场通信模组并不支援射频辨识(RFID)的读写功能,故,在实用性与泛用性均显得相当地受限。而在另一种具有近场通讯模组的习知通信装置中,通信装置与用户识别卡、近场通讯模组之间的信息传输介面为独立的,不过近场通讯模组与通信装置之间的 电性连接关系则是透过用户识别卡,也就是近场通讯模组直接耦接于用户识别卡的 部分接脚,以电性连接于通讯装置。然而,这样的设计仍必须面对用户识别卡高速传输接脚被占用、用户识别卡软件与硬件必须重新设计以及电刷卡的问题,以电刷 卡的问题为例,当使用者利用近场通讯模组以进入至地铁后,中途因为通信装置的 电池电力耗尽,则会因为通信装置中的近场通讯模组无法作动而使得使用者无法离 开地铁。另外,在特定的通讯协定系统中,例如单线传输技术(single wire protocol, SWP),其可藉由具有SWP通讯协定设定的用户识别卡以使得近场通讯模组的天线 可与外部通讯装置(例如读卡器)直接沟通,使通信装置内的近场通讯模组的天 线在通信装置无法供电的情况下,仍可透过外部的通讯装置而获得足够的电力而维 持正常的作动,并将电能传送至具有SWP通讯协定设定的用户识别卡内部的密钥晶 片而完成刷卡动作。不过因为这样的通讯协定仅适用在智能卡(CPU卡)系统而不 支援射频辨识卡系统,因此若要使此技术普及化,则必须改良相对应的射频辨识读 卡器。为避免上述各种已知近场通讯技术的问题,已知技术中则提出一种将射频辨 识卡、射频辨识读卡器整合至通讯装置内的技术,虽然这样的技术可以解决电刷卡 的问题,同时也因为射频辨识卡的开发可轻易导入任一系统(例如银行、网络交易…等等)而使得应用上变得更为便利,不过此一技术并非真正的近场通讯技术, 而仅为射频辨识技术的应用,且在进行刷卡、读卡的过程中,由于射频辨识卡、射频辨识读卡器与外部通讯装置(例如外部读卡器)同时作动,因此三个天线在作 动时将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及其应用的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 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及其应用的 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其整合扩充射频辨识单元、扩充天线单元及扩充密钥 单元,以使更换不同的扩充模组即可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使用不同网络以进行 语音与资料通信功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揭示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其包含一用户识别卡 连接机构,插卸一用户识别卡; 一扩充连接机构,插卸一扩充晶片卡; 一本机模组,设置于壳体内并耦接于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本机模组包含一本机控制单元及一本 机天线单元,本机天线单元耦接于本机控制单元;及一扩充模组,设置于壳体内并 同时耦接于本机模组与扩充连接机构,扩充模组包含一扩充控制单元,耦接于本机 控制单元与扩充连接机构; 一扩充天线单元,耦接于扩充控制单元;及一扩充密钥 单元,耦接于扩充控制单元。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种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其包含一 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插卸一用户识别卡; 一近场通讯连接机构,插卸一近场通讯 晶片卡; 一本机模组,设置于壳体内并耦接于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本机模组包含 一本机控制单元及一本机天线单元,本机天线单元耦接于本机控制单元;及一近场 通讯模组,设置于壳体内并同时耦接于本机模组与近场通讯连接机构,近场通讯模 组包含一近场通讯控制单元,耦接于本机控制单元与近场通讯连接机构; 一近场通 讯天线单元,耦接于近场通讯控制单元;及一近场通讯密钥单元,耦接于近场通讯 控制单元。承上所述,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及其应用的插卸式近场 通讯的通信装置,其藉由一扩充连接机构(例如近场通讯连接机构)以让使用者 可依据不同的需求更换具有不同的功能的模组(例如近场通讯模组),且由于在 扩充模组中包含有扩充射频辨识单元、扩充天线单元及扩充密钥单元,因此可使得 搭载有此扩充模组的通信装置可执行通信模式、近场通讯卡模式、读卡器模式以及 点对点通信模式。与已知技术相较,由于本技术所揭露的扩充式通信装置及其 应用的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中的扩充模组具有独立的扩充射频辨识单元、扩 充天线单元及扩充密钥单元,因此本机模组的软、硬设计将不会受到扩充模组的影 响或限制,同时也不会有因为多个天线同时作动而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的方块示意图;以及图2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的方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及其应用的插卸式近场通讯的通信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加以说 明。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的方块示意图。此扩充式通信装置1包含一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12、 一扩充连接机构16、 一 本机模组14与一扩充模组18;其中,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12用以插卸用户识别卡A;扩充连接机构16则是用以插卸一扩充晶片卡B;本机模组14,设置于壳体C内并耦接于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12,且本机模组14包含一本机控制单元141及一 本机天线单元142,其中,本机天线单元142耦接于本机控制单元141;扩充模组 18,则是设置于壳体C内并同时耦接于本机模组14与扩充连接机构16,且扩充模 组18包含一扩充控制单元181、 一扩充天线单元182及一扩充密钥单元183,扩充 控制单元181耦接于本机控制单元141与扩充连接机构16,扩充天线单元182与 扩充密钥单元183分别耦接于扩充控制单元181。此外,此扩充式通信装置l还包含一电源供应模组ll,其耦接于本机模组14 与扩充模组18以提供所需的电能;且,扩充模组18还包含一扩充射频辨识单元 184,其耦接于扩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充式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插卸一用户识别卡; 一扩充连接机构,插卸一扩充晶片卡; 一本机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并耦接于该用户识别卡连接机构,该本机模组包含: 一本机控制单元;及   一本机天线单元,耦接于该本机控制单元;及 一扩充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同时耦接于该本机模组与该扩充连接机构,该扩充模组包含: 一扩充控制单元,耦接于该本机控制单元与该扩充连接机构; 一扩充天线单元,耦接于该扩充控制单元; 及 一扩充密钥单元,耦接于该扩充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林铧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