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877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热转印树脂碳带包括基体、分别设置在基体两侧的背涂层和离型层,以及设置在离型层表面的油墨层,其中,油墨层通过油墨层涂布液干燥而成,油墨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第一聚酯树脂,质量占比8%~15%;氯醋树脂,质量占比0.5%~2%;氯化聚丙烯;质量占比0.5%~5%;颜料,质量占比4%~8%;填料,质量占比0.05%~2%;溶剂,质量占比74%~81%。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转印碳带基材适应性强,在不同的基材上都可实现清晰的打印效果,并且打印后的图案耐磨性能及耐溶剂性能高。性能及耐溶剂性能高。性能及耐溶剂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转印相关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树脂碳带往往针对某一种基材去开发,基材适应性差。同时,面对复杂的使用环境,高解析度、高耐溶剂性成为了树脂碳带新的要求。
[0003]因此,需要一种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树脂碳带,所述热转印树脂碳带包括基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基体两侧的背涂层和离型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离型层表面的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层通过油墨层涂布液干燥而成,所述油墨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
[0006]第一聚酯树脂,质量占比8%~15%,
[0007]氯醋树脂,质量占比0.5%~2%,
[0008]氯化聚丙烯,质量占比0.5%~5%,
[0009]颜料,质量占比4%~8%,
[0010]填料,质量占比0.05%~2%,
[0011]溶剂,质量占比74%~81%。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油墨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
[0013]第一聚酯树脂,质量占比9%~15%,
[0014]氯醋树脂,质量占比0.5%~1.6%,
[0015]氯化聚丙烯,质量占比1.6%~4.6%,
[0016]颜料,质量占比4.1%~7.5%,
[0017]填料,质量占比0.4%~1.2%,
[0018]溶剂,质量占比74%~81%。
[0019]进一步地,所述油墨层涂布液中:
[0020]所述第一聚酯树脂分子量为3000~20000,羟基值>10mg/g,Tg为50℃~90℃;
[0021]所述氯醋树脂为二元氯醋树脂,分子量在20000~30000,醋酸乙烯的含量为10%~14%;
[0022]所述氯化聚丙烯为马来酸酐改性氯化聚丙烯,氯的含量为20%~25%。
[0023]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层通过离型层涂布液干燥而成,所述离型层涂布液的配方包
括:
[0024]第二聚酯树脂,质量分数7%~15%,
[0025]聚乙二醇,质量分数2%~8%,
[0026]溶剂,质量分数84%~88%。
[0027]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
[0028]第二聚酯树脂,质量分数7%~14%,
[0029]聚乙二醇,质量分数2.5%~8%,
[0030]溶剂,质量分数84%~88%。
[0031]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层涂布液中:
[0032]所述第二聚酯树脂分子量为3000~15000,Tg值为50~100℃;
[0033]所述聚乙二醇分子量为6000~25000。
[0034]进一步地,所述基体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1,4

聚环亚己基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硫醚膜、聚苯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尼龙膜、聚酰亚胺膜中的一种。
[0035]进一步地,所述背涂层通过背涂层涂布液干燥而成,所述背涂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树脂、填料、流平剂、分散剂、抗静电剂、交联剂、溶剂;
[0036]其中,树脂选自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37]填料选自滑石、高岭土、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石墨、氮化硼中的至少一种。
[0038]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厚度为4μm~10μm,
[0039]所述背涂层的厚度为0.5μm~1.2μm,
[0040]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0.2μm~0.6μm,
[0041]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0.3μm~0.8μm。
[004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基材适应性强,在不同的基材上都可实现清晰的打印效果,并且打印后的图案耐磨性能及耐溶剂性能高。
[004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第一方面的热转印树脂碳带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S1:在基体双面打上电晕;
[0045]S2:制备背涂层涂布液,用200~250线的陶瓷网纹辊,采用凹版涂布机将所述背涂层涂布液涂布到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涂布速度60~100m/min,在60~100℃下烘干形成背涂层;
[0046]S3:制备离型层涂布液,用230~250线的陶瓷网纹辊,采用凹版涂布机将所述离型层涂布液涂布到所述基体的相对于所述背涂层相反的表面上,涂布速度60~100m/min,在60~100℃下烘干形成离型层;
[0047]S4:制备油墨层涂布液,用200~250线的陶瓷网纹辊,采用凹版涂布机将所述油墨层涂布液涂布到所述离型层表面上,涂布速度60~100m/min,在60~100℃下烘干形成油墨层,并得到热转印树脂碳带。
[004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热转印碳带,且制备出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基材适应性强,在不同的基材上都可实现清晰的打印效果,并且打印后的
图案耐磨性能及耐溶剂性能高。
附图说明
[0049]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50]附图中:
[0051]图1为碳带的层结构示意图;
[0052]图2为打印测试所用的转印图案;
[0053]图3为耐磨测试所用的条码图。
[0054]附图标记说明:
[0055]1:基材;
[0056]2:离型层;
[0057]3:油墨层;
[0058]4:背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5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60]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61]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转印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基体两侧的背涂层和离型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离型层表面的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层通过油墨层涂布液干燥而成,所述油墨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第一聚酯树脂,质量占比8%~15%,氯醋树脂,质量占比0.5%~2%,氯化聚丙烯,质量占比0.5%~5%,颜料,质量占比4%~8%,填料,质量占比0.05%~2%,溶剂,质量占比74%~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第一聚酯树脂,质量占比9%~15%,氯醋树脂,质量占比0.5%~1.6%,氯化聚丙烯,质量占比1.6%~4.6%,颜料,质量占比4.1%~7.5%,填料,质量占比0.4%~1.2%,溶剂,质量占比74%~8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涂布液中:所述第一聚酯树脂分子量为3000~20000,羟基值>10mg/g,Tg为50℃~90℃;所述氯醋树脂为二元氯醋树脂,分子量在20000~30000,醋酸乙烯的含量为10%~14%;所述氯化聚丙烯为马来酸酐改性氯化聚丙烯,氯的含量为20%~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通过离型层涂布液干燥而成,所述离型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第二聚酯树脂,质量分数7%~15%,聚乙二醇,质量分数2%~8%,溶剂,质量分数84%~8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涂布液的配方包括:第二聚酯树脂,质量分数7%~14%,聚乙二醇,质量分数2.5%~8%,溶剂,质量分数84%~88%。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涂布液中:所述第二聚酯树脂分子量为3000~15000,Tg值为50~100℃;所述聚乙二醇分子量为6000~25000。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葛佳洋彭李崔仲晖唐国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鼎一智造数字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