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31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榨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其技术方案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安装有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的内部安装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后端壁一侧设置有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内壳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与隔热保温层内壁前端和后端之间均设置有电加热盘管,所述内壳的内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在环状连接板外壁中心位置上的轴承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榨油原料榨油时进行加热,避免了榨油原料榨油时所产生的热量不足而导致油脂粘附在内壳内壁或其它结构上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顺利的将油脂分离出,提高榨油原料的出油率,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


[0001]本技术涉及榨油设备
,具体为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

技术介绍

[0002]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榨油机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目前榨油机主要包括螺旋榨油机和液压榨油机,现在市场上大多数都是螺旋榨油。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3353643U公开一种菜籽油螺旋榨油机,包括榨油罐,所述榨油罐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入料斗,所述榨油罐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榨油罐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与榨油杆。该技术,通过在榨油罐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相互连接的转动杆与榨油杆,且外部分别安装有螺旋推动叶片与螺旋榨油环,电动机运行可带动螺旋推动叶片可对菜籽向左挤压推动。
[0004]现有的榨油机存在的缺陷是:在实际使用时,在冬季,设备处于温度较底的环境中,榨油原料在榨油过程中,靠挤压、摩擦产生的热量不足,热变系数小,油脂在料中的粘度大,不能从料中顺利的分离开来,不仅增加了榨油原料在榨制过程中的阻力,延长了榨制时间,同时也加大了动力的消耗,影响出油率,为此我们提出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安装有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的内部安装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后端壁一侧设置有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内壳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与隔热保温层内壁前端和后端之间均设置有电加热盘管,所述内壳的内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在环状连接板外壁中心位置上的轴承内,所述环状连接板通过连接杆与残渣排出孔的孔壁连接,所述残渣排出孔开设在外壳、隔热保温层和内壳的一端端壁中心位置处。
[0007]通过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在冬季对榨油原料进行榨油时,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内壳上的温度,当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低于预设的温度数据值范围内时,控制器控制电加热盘管对内壳的内部进行加热,当当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大于预设的温度数据值范围内时,控制器控制电加热盘管关闭,从而,从上述可知,本技术可以对榨油原料榨油时进行加热,避免了榨油原料榨油时所产生的热量不足而导致油脂粘附在内壳内壁或其它结构上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可以顺利的将油脂分离出,提高榨油原料的出油率,通过隔热保温层的设置,可以对外壳的内部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降低了热量的散失速度,也避免了外壳温度过高而烫伤工作人员的情况发生,实用性强。
[0008]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内壳、隔热保温层和外壳另一侧外壁中心位置上的轴承并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支撑板安装在外壳的另一侧外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壁两侧分别安装有螺旋榨油环和螺旋输送叶片。
[0010]优选的,所述内壳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的顶部并延伸到外部。
[0011]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底部一侧开设有出油滤孔,所述内壳的底部一侧安装有出油槽,所述出油槽的底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的底部并延伸到外部。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一侧外壁下方设置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上设置有排油阀。
[0013]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端面一侧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前端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面板,且显示屏位于控制面板的上方,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模数转换模块和控制器。
[0014]优选的,所述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减速电机、电加热盘管和显示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在冬季对榨油原料进行榨油时,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内壳上的温度,当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低于预设的温度数据值范围内时,控制器控制电加热盘管对内壳的内部进行加热,当当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大于预设的温度数据值范围内时,控制器控制电加热盘管关闭,从而,从上述可知,本技术可以对榨油原料榨油时进行加热,避免了榨油原料榨油时所产生的热量不足而导致油脂粘附在内壳内壁或其它结构上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可以顺利的将油脂分离出,提高榨油原料的出油率。
[0017]2、本技术通过隔热保温层的设置,可以对外壳的内部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降低了热量的散失速度,也避免了外壳温度过高而烫伤工作人员的情况发生,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外壳的俯视剖视图。
[0021]图中:1、控制箱;2、外壳;3、进料斗;4、转轴;5、联轴器;6、减速电机;7、支撑板;8、支撑柱;9、底座;10、显示屏;11、控制按钮;12、控制面板;13、集油槽;14、排油阀;15、排油管;16、残渣排出孔;17、环状连接板;18、连接杆;19、出油槽;20、螺旋榨油环;21、出油滤孔; 22、隔热保温层;23、内壳;24、螺旋输送叶片;25、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26、电加热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包括外壳2,外壳2的内壁上安装有隔热保温层22,隔热保温层22的内部安装有内壳23,内壳23的后端壁一侧设置有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25,内壳23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与隔热保温层22内壁前端和后端之间均设置有电加热盘管26,内壳 23的内部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一端安装在环状连接板17外壁中心位置上的轴承内,环状连接板17通过连接杆18与残渣排出孔16的孔壁连接,残渣排出孔16开设在外壳2、隔热保温层22和内壳23的一端端壁中心位置处。
[0025]基于实施例一的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接通外部电源,在冬季对榨油原料进行榨油时,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25实时检测内壳23上的温度,当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25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低于预设的温度数据值范围内时,控制器控制电加热盘管26对内壳23的内部进行加热,当当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25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值大于预设的温度数据值范围内时,控制器控制电加热盘管26关闭,从而,从上述可知,本技术可以对榨油原料榨油时进行加热,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包括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壁上安装有隔热保温层(22),所述隔热保温层(22)的内部安装有内壳(23),所述内壳(23)的后端壁一侧设置有贴片式温度检测传感器(25),所述内壳(23)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与隔热保温层(22)内壁前端和后端之间均设置有电加热盘管(26),所述内壳(23)的内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一端安装在环状连接板(17)外壁中心位置上的轴承内,所述环状连接板(17)通过连接杆(18)与残渣排出孔(16)的孔壁连接,所述残渣排出孔(16)开设在外壳(2)、隔热保温层(22)和内壳(23)的一端端壁中心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另一端穿过内壳(23)、隔热保温层(22)和外壳(2)另一侧外壁中心位置上的轴承并通过联轴器(5)与减速电机(6)连接,所述减速电机(6)安装在支撑板(7)的顶部,所述支撑板(7)安装在外壳(2)的另一侧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外壁两侧分别安装有螺旋榨油环(20)和螺旋输送叶片(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堂自动加热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3)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3)的另一端依次贯穿隔热保温层(22)和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锁
申请(专利权)人:新野顺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