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819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顶端设置有尼龙工位,两侧所述定位销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侧所述连接杆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气缸,所述尼龙工位底端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前后侧均转动连接有链条拖轮,所述尼龙工位固定连接在链条排顶端,所述链条排两侧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同步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使用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时,通过在链条排上一定间距上同时放置多个相同的尼龙工位,保证了可供上料的数量,大大节约人力,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实现不间断上料。实现不间断上料。实现不间断上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上下料机器人能满足“快速-大批量加工节拍”、“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要求,上下料机器人系统具有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结构简单更易于维护,可以满足不同种类产品的生产,对用户来说,可以很快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扩大产能,并且可以大大降低产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可以实现对圆盘类、长轴类、不规则形状、金属板类等工件的自动上料/下料、工件翻转、工件转序等工作,不依靠机床的控制器进行控制,机械手采用独立的控制模块,不影响机床运转,刚性好,运行平稳,维护非常方便。
[0003]机器人辅助机床上下料是机床加工系统中重要环节,现有的机床上下料生产过程中需要有专人在机床的加工过程中分别上料、送料,挨个进行操作且需要人工等待和长时间干预操作,或是采用半自动化操作进行上料或下料,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效率,特别是人工上下料,工人要近距离的接触设备,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工工序操作繁琐,等待时间长,占用工人有效的工作时长且生产效率低的缺点,且没有固定的间距安装多个工位,并且每个工位上都无法放置多个不同型号尺寸的工件,大大减少了上料的数量,降低加工效率,对上述现有机床上下料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上料输送装置,通过机器人动作精度高及动作多样化的特点达到了机床自动上下料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顶端设置有尼龙工位,所述尼龙工位前端两侧均通过L型板转动连接有定位销,两侧所述定位销底端前后方均设置有多个限位块,两侧所述定位销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侧所述连接杆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后侧均通过定位孔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后侧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块,所述L型固定块底端设置有四个安装孔,所述L型固定块底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安装板,所述尼龙工位底端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前后侧均转动连接有链条拖轮,所述尼龙工位固定连接在链条排顶端,所述链条排两侧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同步轮,两侧所述链条排顶端均通过尼龙工位固定安装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承。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主体框架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座。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主体框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链条拖轮轴支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主体框架前侧一侧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主体框架顶端内部。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链条拖轮固定连接在链条拖轮轴前后两侧。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两侧所述同步轮前侧均设置有同步皮带。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链条拖轮内部靠近链条拖轮轴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链条拖轮轴承。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中,在使用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时,通过在链条排上一定间距上同时放置多个相同的尼龙工位,保证了可供上料的数量,提前做好充分的预送料工作,大大节约人力,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实现不间断上料无需有专人在机床的加工过程中分别上料、送料,通过和机器人配合工作,使用伺服电机给定速度,同步传动,让行进位移更加精确,挨个进行操作,无需人工等待,不用近距离接触设备,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等待时间短,不占用工人的有效时长,生产效率高。
[0022]2、本技术中,在使用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时,通过定位气缸和旋转装置直接连接尼龙工位固定在链条排上,每隔一个固定间距都安装一个工位,并且每个工位上都排列放置多个不同型号尺寸的工件,大大增加了上料的数量,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的主视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的局部结构主视立体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的定位装置结构立体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的链条拖轮结构立体图;
[0027]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主体框架;2、定位销;3、同步皮带;4、定位气缸;5、链条拖轮;6、链条排;7、伺服电机;8、尼龙工位;9、气缸安装板;10、定位块;11、旋转轴承;12、轴承套;13、链条拖轮轴支座;14、链条拖轮轴;15、链条拖轮轴承;16、凹槽;17、连接杆;18、支撑座;19、同步轮;20、L型板;21、安装孔;22、L型固定块;23、定位孔;2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顶端设置有尼龙工位8,将需要加工的原料放置在尼龙工位8上,并行排列的工件数量可以有多个,也可以不同型号的,根据现场需要可调可控,方便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机床上下料的上料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顶端设置有尼龙工位(8),所述尼龙工位(8)前端两侧均通过L型板(20)转动连接有定位销(2),两侧所述定位销(2)底端前后方均设置有多个限位块(24),两侧所述定位销(2)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两侧所述连接杆(17)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气缸(4),所述定位气缸(4)后侧均通过定位孔(23)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0),所述定位块(10)后侧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块(22),所述L型固定块(22)底端设置有四个安装孔(21),所述L型固定块(22)底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安装板(9),所述尼龙工位(8)底端设置有多个凹槽(16),所述凹槽(16)内部前后侧均转动连接有链条拖轮(5),所述尼龙工位(8)固定连接在链条排(6)顶端,所述链条排(6)两侧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同步轮(19),两侧所述链条排(6)顶端均通过尼龙工位(8)固定安装有轴承套(12),所述轴承套(12)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建石锦伟徐广标田堂征王瑞全张广亮郭新彬徐恩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和宇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