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及二次事故联动预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757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及二次事故联动预警系统,包括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底座,设有喷头;喷雾组件,设置于底座上,连接于喷头上;储油组件,内部设有储油箱和连接于喷头上的水箱;减速组件,连接于储油箱和水箱上,表面设有减速块,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板和流通的液压油,第一活塞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喷雾组件和减速组件的配合,使得喷头喷射雾气对驾驶员进行减速提示,驾驶员无法忽略车前方的雾气,提示效果好。提示效果好。提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及二次事故联动预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安全
,尤其涉及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及二次事故联动预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地带,驾驶员进出隧道时,由于视觉突变和环境因素,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当隧道发生交通事故、火灾等特殊情况时,如果不能及时通知后续进入隧道的车辆,由于隧道内视线受阻、烟雾无法及时消散、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后方司机预警等原因,极易造成后方车辆因不明情况在隧道内追尾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0003]综合国内各高速公路多起二次交通事故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路面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及时撤离现场且未设置危险警告标志,后方来车车速过快。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引发二次交通事故。二次交通事故危害性很大,事故现场范围广。涉及车辆、人员多且容易发生重大交通堵塞,经济损失大,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当车流量大或处于交通高峰期隧道内发生火灾或交通事故,由于隧道内能见度低疏散通道有限,加之驾驶员对烟火及事故现场的恐惧,更容易出现慌不择路而造成交通堵塞或新的交通事故。可以说.隧道越长、车辆疏散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极容易发生二次灾害。
[0004]现有的二次事故联动控制系统大多为多模块的融合,各模块各自工作,无法实现联合控制,在遇到超速车辆进入隧道时虽然会设置减速装置,但没有具体的感应装置来显示减速装置的开关情况,只能通过设置固定时间来开关减速装置,无法实现减速装置的智能化控制与显示,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减速装置的减速效果并不理想,无法真正的起到对驾驶员的提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及二次事故联动预警系统,通过喷雾组件和减速组件的配合,使得喷头喷射雾气对驾驶员进行减速提示,驾驶员无法忽略车前方的雾气,提示效果好。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包括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底座,设有喷头;喷雾组件,设置于底座上,连接于喷头上;储油组件,内部设有储油箱和连接于喷头上的水箱;减速组件,连接于储油箱和水箱上,表面设有减速块,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板和流通的液压油,第一活塞板上设有若干通孔。
[0008]作为优选,减速组件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内滑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一端连接第一活塞板,另一端连接减速块。
[0009]作为优选,第一活塞板底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均和支撑座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座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
[0010]作为优选,水箱一侧外壁设有与第三电磁阀连接的输出管;水箱内固定连接有和
输出管连通蛇形管。
[0011]作为优选,储油箱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板,第二活塞板与储油箱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储油箱一侧外壁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一端固定连接有和抽气组件连通的输油管。
[0012]作为优选,所述抽气组件包括两个圆形座,两个圆形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其中一个圆形座弧形外壁固定连接有排气管和与底座连通的抽气管,输油管和另一个圆形座连通,与输油管连接的圆形座连接有和缓冲组件连通的连接管。
[0013]作为优选,缓冲组件包括与连接管连通的缓冲箱,缓冲箱一侧连接有输入管,减速组件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与输入管连通的第二单向阀。
[0014]二次事故联动预警系统,包括:事故检测摄像头,设置于隧道内,用于检测所述隧道内是否发生事故;管控装置,其减速装置设置于隧道入口前方;雷达测速装置,设置于所述减速装置前方,用于判断是否有车欲驶进所述隧道并且车辆是否超速;提醒装置,包括具有通行灯的闪烁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所述事故检测摄像头、雷达测速装置、提醒装置和减速装置无线通信。
[0015]作为优选,所述喷雾组件上固定连接有测速探头,且测速探头和减速组件电性连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通行灯分为绿灯模块、黄灯模块和红灯模块,所述绿灯模块、黄灯模块和红灯模块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还包括主线门框、洞口门框、设置在所述主线门框上的主线情报板、设置在所述洞口门框上的隧道门架情报板,所述主线门框、洞口门框之间依次设有多功能情报板、提醒装置、禁行灯,来车监控探头、洞口交通灯、弥漫式警示灯、洞内通行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及二次事故联动预警系统,通过喷雾组件和减速组件的配合,使得喷雾组件输出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并且减速组件受到车的重力而通过高温液压油使得水箱内的水受热输出水蒸气,使得喷头喷射雾气对驾驶员进行减速提示,驾驶员无法忽略车前方的雾气,提示效果好。
[0019]2、本专利技术在检测到隧道出现事故时,对来往车辆进行测速,当检测到车辆超速时,开启减速装置,本专利技术各模块配合工作来预防二次事故发生,减速装置中各模块紧密配合,能够对当前车辆的驾驶员进行减速提示。
[0020]3、本专利技术在整合现有隧道机电设备、主线监控设备、洞口预警设备,包括洞内车道指示器、洞口四可变信号灯、洞外情报板、前方主线情报板、多功能预警情报板、路侧警示灯、转体栏杆机、提醒装置、来车监控等多项预警措施,在提高隧道的安全通行能力的基础上,搭建预防隧道二次事故的安全联动综合预警系统。当隧道发生事故需要紧急禁止通行时,通过后端平台一键控制,联动所有设备封闭交通,从而能有效减少隧道二次事故的发生,同时该系统操作非常的简单和方便。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二次事故联动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二次事故联动预警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缓冲箱和输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抽气管和圆形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座和抽气管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水箱和L型管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水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圆形座和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圆形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座、第一活塞板和第二弹簧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控制单元1、人机交互单元2、驱动和接口单元3、PLC电源4、CPU模块5、存储模块6、I/O输入模块7、I/O输出模块8、串口模块9、以太网模块10、触屏控制单元11、本地遥控单元12、应急控制单元13、开关量接口14、闪烁控制单元15、协议网关单元16、工业交换机17、状态采集单元18、负载驱动单元19、转体栏杆20、喷雾组件21、保温箱211、水箱212、高压管213、进气管214、第一单向阀215、第二电磁阀216、L型管217、蛇形管218、减速装置22、底座221、支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装置(22),所述减速装置(22)包括:底座(221),设有喷头(227);喷雾组件(21),设置于底座(221)上,连接于喷头(227)上;储油组件(24),内部设有储油箱(241)和连接于喷头(227)上的水箱(212);减速组件(25),连接于储油箱(241)和水箱(212)上,表面设有减速块(253),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板(255)和流通的液压油,第一活塞板(255)上设有若干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速组件(25)包括支撑座(251),支撑座(251)内滑动连接有支撑轴(254),支撑轴(254)一端连接第一活塞板(255),另一端连接减速块(25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板(255)底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256),且第二弹簧(256)均和支撑座(25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座(251)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25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212)一侧外壁设有与第三电磁阀(257)连接的输出管(258);水箱(212)内固定连接有和输出管(258)连通蛇形管(2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油箱(24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板(244),第二活塞板(244)与储油箱(24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45)固定连接;储油箱(241)一侧外壁设有第一电磁阀(242),第一电磁阀(242)一端固定连接有和抽气组件(27)连通的输油管(24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隧道入口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组件(27)包括两个圆形座(272),两个圆形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275),其中一个圆形座(272)弧形外壁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74)和与底座(221)连通的抽气管(226),输油管(243)和另一个圆形座(272)连通,与输油管(243)连接的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甬应豪林璟刘飞蔡坚健刘松荣王龙陈晓强吕德周潘哲叶夏蔚吴书亮张亮柯威曳蓝梓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丽水管理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