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95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具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顶部上方设置有与其上下对应且上下平行的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左右长度长于下盖板的左右长度,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两块前后对称的外立板,所述外立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盖板的底面和下盖板的顶面固焊在一起;所述下盖板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块竖向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与上盖板的底部固焊在一起。这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结构简单,整体焊缝少,易于焊接,具有轻量化、刚度好、强度好、结构稳定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带铰接盘装置的转向架以及其它部件的安装接口要求,其与铰接盘仅需通过螺栓连接,易于实现与走行部的安装定位。现与走行部的安装定位。现与走行部的安装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枕梁,尤其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

技术介绍

[0002]枕梁是车体底架上与转向架相连接的组件,是车辆重要的承载部件,目前较为缺少实现车体底架与带铰接盘装置的铰接式转向架连接的枕梁结构。
[0003]现有的单轨车体枕梁结构需与二系悬挂系统相连接,接口较多,其结构设计较为复杂,质量重,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质量轻、刚度好且能够满足带铰接盘装置的转向架以及其它部件的安装的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具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顶部上方设置有与其上下对应且上下平行的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左右长度长于下盖板的左右长度,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两块前后对称的外立板,所述外立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盖板的底面和下盖板的顶面固焊在一起;所述下盖板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块竖向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与上盖板的底部固焊在一起。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前后两侧中心部位对称设置有两个向其中心内凹的凹口,所述凹口内设置有与所述上盖板一体成型的弧形凸面,所述弧形凸面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盖板的上下表面平齐,弧形凸面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连接孔。
[000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凹口内设置有两组弧形凸面,前后两个凹口内的弧形凹面前后对称。
[0008]进一步地,两块前后对称的外立板之间固焊有前后纵向设置的内立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立板为矩形板,其具有三块,左右并列设置,位于中间的内立板设置在下盖板的纵向中心线上,左右两块内立板相对于中间部位的内立板左右对称。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立板中间部位设置有向下盖板中心缩进的内凹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中空的矩形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呈中间厚两端薄的结构,其上表面水平,下表面由中心向左右两侧呈斜坡过渡,由厚渐薄,其前后两侧中间部位具有前后对称的凸起。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中间部位设置有两个对角分布的大通孔和四个对角交叉分布的小通孔,所述大通孔和小通孔均位于外立板的外侧部位,所述大通孔用于对接转向架上的定位销,小通孔是螺栓安装孔,用于连接枕梁和转向架上的铰接盘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的正面长度小于背面长度,其左右两侧为相互对称的斜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这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结构简单,整体焊缝少,易于焊接,具有轻量化、刚度好、强度好、结构稳定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带铰接
盘装置的转向架以及其它部件的安装接口要求,其与铰接盘仅需通过螺栓连接,易于实现与走行部的安装定位。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下盖板;11、凸起;12、大通孔;13、小通孔;2、上盖板;21、凹口;22、弧形凸面;221、连接孔;3、立柱;4、外立板;41、内凹面;5、内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2]图1和图2所示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具有下盖板1,所述下盖板1顶部上方设置有与其上下对应且上下平行的上盖板2,所述上盖板2的左右长度长于下盖板1的左右长度,所述下盖板1的正面长度小于背面长度,其左右两侧为相互对称的斜边;所述上盖板2和下盖板1之间设置有两块前后对称的外立板4,所述外立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盖板5的底面和下盖板1的顶面固焊在一起,外立板4中间部位设置有向下盖板1中心缩进的内凹面41;所述下盖板1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块竖向设置的立柱3,所述立柱3为中空的矩形管,其顶部与上盖板2的底部固焊在一起。
[0023]为了方便装配连接,所述上盖板2前后两侧中心部位对称设置有两个向其中心内凹的凹口21,所述凹口21内设置有与所述上盖板2一体成型的弧形凸面22,每个所述凹口21内设置有两组弧形凸面22,前后两个凹口21内的弧形凹面22前后对称,所述弧形凸面22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盖板2的上下表面平齐,弧形凸面22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连接孔221,用于连接座椅。
[0024]为了增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两块前后对称的外立板4之间固焊有前后纵向设置的内立板5,所述内立板5为矩形板,其具有三块,左右并列设置,位于中间的内立板5设置在下盖板1的纵向中心线上,左右两块内立板5相对于中间部位的内立板5左右对称。
[0025]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同时能够实现轻量化,所述下盖板1呈中间厚两端薄的结构,其上表面水平,下表面由中心向左右两侧呈斜坡过渡,由厚渐薄,其前后两侧中间部位具有前后对称的凸起11。
[0026]为了易于实现与走行部的安装定位,所述下盖板1中间部位设置有两个对角分布的大通孔12和四个对角交叉分布的小通孔13,所述大通孔12和小通孔13均位于外立板4的外侧部位,即位于内凹面41外侧,内凹面41的设计为了避免干涉大通孔12和小通孔13的位置,所述大通孔12用于对接转向架上的定位销,小通孔13是螺栓安装孔,用于连接枕梁和转向架上的铰接盘装置。
[0027]为了保证整体刚度,所述下盖板1、上盖板2、立柱3、外立板4和内立板5材料为S550MC。
[0028]这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结构简单,整体焊缝少,易于焊接,具有轻量化、刚度好、强度好、结构稳定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带铰接盘装置的转向架以及其它部件的安装接口要求,其与铰接盘仅需通过螺栓连接,易于实现与走行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其特征在于:具有下盖板(1),所述下盖板(1)顶部上方设置有与其上下对应且上下平行的上盖板(2),所述上盖板(2)的左右长度长于下盖板(1)的左右长度,所述上盖板(2)和下盖板(1)之间设置有两块前后对称的外立板(4),所述外立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盖板(5)的底面和下盖板(1)的顶面固焊在一起;所述下盖板(1)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块竖向设置的立柱(3),所述立柱(3)的顶部与上盖板(2)的底部固焊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2)前后两侧中心部位对称设置有两个向其中心内凹的凹口(21),所述凹口(21)内设置有与所述上盖板(2)一体成型的弧形凸面(22),所述弧形凸面(22)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盖板(2)的上下表面平齐,弧形凸面(22)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连接孔(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口(21)内设置有两组弧形凸面(22),前后两个凹口(21)内的弧形凹面(22)前后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体枕梁,其特征在于:两块前后对称的外立板(4)之间固焊有前后纵向设置的内立板(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跨座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俊龙徐红星江伟杰钱青黄鹏黄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合肥新型交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