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半三明治结构铱(III)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7556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苯胺修饰的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半三明治结构铱(III)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R1为氢、苯基;R2为氢、甲基、甲氧基;吡啶配体与三苯胺衍生物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单键、碳碳双键、碳氮双键。三苯胺衍生物的引入赋予配合物优异的荧光特性,在溶液中的绝对荧光量子产率高达77.75%。目标配合物均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配合物可以在A549肺癌细胞的线粒体内积累,通过下调Bc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半三明治结构铱(III)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金属配合物,具体为一种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半三明治结构铱(III)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学制药领域。
[0002]
技术介绍
:线粒体被称为“动力车间”,是一种双层膜包裹的细胞器。除了通过有氧呼吸给细胞提供能量外,线粒体还可以调节膜电位、控制细胞的凋亡。在缺乏能量的情况下,线粒体会通过改变自身结构将细胞色素C(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从而打开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文献表明,线粒体靶向型药物通常表现出两个特征:正电性和较强的亲脂性。由于表现出无限增殖和旺盛的代谢,癌细胞拥有比正常细胞更多的线粒体,又因线粒体代谢和功能在肿瘤发生和癌症进展中不可或缺,这使得线粒体和线粒体功能成为抗癌治疗的理想靶点。半三明治结构金属铱(III)配合物具有潜在抗癌活性且不同于顺铂(传统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机制,包括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过程(催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氧化,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过量积累)和抑制Bcl

2蛋白的抗凋亡功能,形成跨线粒体外膜通道,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但是,半三明治结构铱(III)配合物很难形成有效的共轭结构,所以发光性能较差,不便于研究其抗癌机制。本专利技术选择将三苯胺及其衍生物荧光基团引入到半三明治结构铱(III)吡啶配合物中,通过简单的配位反应制备了十种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半三明治结构铱(III)配合物。三苯胺的引入导致有效改善配合物的脂溶性,方便于目标配合物靶向肿瘤细胞中的线粒体。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半三明治结构金属铱(II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三苯胺

吡啶单齿配体与金属铱(III)配位,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1为氢、苯,R2为氢、甲基、甲氧基,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单键、碳碳双键、碳氮双键。
[0004]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有目标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三苯胺

吡啶单齿配体(III)与基础金属铱二聚体(II)反应得到式(I)所示目标化合物,具体反应路线如下:。
[0006]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1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63.68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氢),61.15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1),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1。
[0007]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2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73.60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苯),61.15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1),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2。
[0008]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3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63.68 mg基础铱二聚体(II, R1=氢),51.54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2),65.6 mg
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3。
[0009]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4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73.60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苯),51.54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2),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4。
[0010]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5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63.68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氢),60.19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3),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5。
[0011]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6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73.60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苯),60.19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3),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6。
[0012]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7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63.68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氢),65.31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4),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7。
[0013]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8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73.60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苯),65.31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4),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8。
[0014]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9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63.68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氢),55.87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5),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9。
[0015]进一步的,所述化合物为式10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73.60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苯),55.87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5),65.6 mg乙酸钠和甲醇(60.0 mL)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二氯甲烷(5.0 mL),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10。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半三明治结构金属铱吡啶配合物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富含电子的芳香配体(环戊二烯基及衍生物)与铱(III)配位,可以稳定铱(III)的高氧化态。三苯胺及其衍生物可以调控配合物的亲脂性,促进配合物与酶的受体或特定靶向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调节细胞的组织靶向,影响抗肿瘤活性;另外,可以调控配合物的电子特性,赋予配合物优异的荧光特性。
[00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三明治结构金属铱(II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三苯胺

吡啶单齿配体与铱(III)配位,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三明治结构金属铱(II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为氢、R2为甲氧基、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单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1所示;R1为苯、R2为甲氧基、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单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2所示;R1为氢、R2为氢、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单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3所示;R1为苯、R2为氢、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单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4所示;R1为氢、R2为甲基、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碳碳双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5所示;R1为苯、R2为甲基、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碳碳双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6所示;R1为氢、R2为甲氧基、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碳碳双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7所示;R1为苯、R2为甲氧基、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碳碳双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8示;R1为氢、R2为氢、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碳氮双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9所示;R1为苯、R2为氢、吡啶与三苯胺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碳氮双键时,具体结构式如式10所示;。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半三明治结构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三苯胺吡啶单齿配体(III)与基础金属铱二聚体(II)反应得到式(I)所示目标配合物,具体反应路线如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三明治结构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式1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63.68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氢),61.15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1),65.6 mg乙酸钠和60.0 mL甲醇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5.0 mL二氯甲烷,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1;所述化合物为式2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73.60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苯),61.15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1),65.6 mg乙酸钠和60.0 mL甲醇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5.0 mL二氯甲烷,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式3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63.68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氢),51.54 mg三苯胺吡啶前配体(L2),65.6 mg乙酸钠和60.0 mL甲醇在室温、氮气保护环境下搅拌过夜(TLC监测);减压除去溶剂,然后加入5.0 mL二氯甲烷,过滤除去沉淀物醋酸钠,加入正己烷扩散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3;所述化合物为式4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73.60 mg基础铱二聚体(II,R1=苯),5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西成王丽艳刘哲吕澳李光晓王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曲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