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器及利用该元件的消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52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音器,进气孔、束流装置和排气孔分别设置在外壳上,并且束流装置设置在进气孔和排气孔之间,束流装置将外壳隔离为两个空腔,第一空腔与进气孔连通,第二空腔与排气孔连通;束流装置上设有微孔过滤装置,其过滤精度设在20微米至0.1微米之间、其过滤面积可根据需要设置大小;当高速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第一空腔后经过束流装置进入第二空腔、再从排气孔中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发动机、空压机、电磁阀、真空阀、高压锅炉、高压气罐、冲压设备、气缸、电磁阀、真空阀、卸压阀、减压阀等各类排气装置,以及各类自动化设备、气动工具等领域。等领域。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音器及利用该元件的消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气流消音
,具体涉及一种消音器(消声器)的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消音器(消声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抗阻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和小孔消声器等,其利用附有吸音衬里的管道或者利用截面积突然改变等降噪器件,使管道内的噪声得到衰减;由于高速气流冲击吸音填料,水气渗透等原因,消声器故障率高、消声效果差,而这历来是消音器的设计难点。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作环境的提高,工业自动化设备上的气动元件用量迅速增加,气动元件排放废气中的水和油对设备电路存在安全隐患,气动元件的噪音给工作环境带来的困扰越来越严重。为了持续推进行业进步和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及改进消声器的技术和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微孔过滤精度在20微米至0.1微米之间的束流装置将外壳隔离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进气孔连通,第二空腔与排气孔连通;高速气流接入进气孔,高速气流进入第一空腔后,经过束流装置进入第二空腔,再从排气孔中排出,其实现降噪音降污染功能。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消音器,包括外壳、至少一个进气孔、至少一个束流装置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进气孔、所述束流装置和所述排气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且所述束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之间,所述束流装置将所述外壳隔离为至少两个空腔,第一空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第二空腔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束流装置上设有微孔过滤装置,其过滤精度设在20微米至0.1微米之间、其过滤面积可根据需要设置大小;当高速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第一空腔后经过所述束流装置进入第二空腔、再从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孔中排出。实现降噪音降污染功能。
[0006]所述的消音器,其中还包括进气内螺纹(或者进气外螺纹)和排气内螺纹(或者排气外螺纹),所述进气内螺纹(或者所述进气外螺纹)设置在所述进气孔的所述外壳上,所述排气内螺纹(或者所述排气外螺纹)设置在所述排气孔的所述外壳上。
[0007]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进气孔、所述束流装置和所述排气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且所述束流装置相邻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侧、或者外侧(或者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束流装置的内、外两侧),所述束流装置分别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连通。
[0008]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内环和外环,多个所述排气孔设在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上,所述束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中间。
[0009]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与所述束流装置固定连接,N个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束流装置上、其过滤精度设在20微米至0.1微米之间、其过滤面积可根据需要设置大小,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排气孔为连通状态,当高速气流从所述
进气孔输入后、经过所述束流装置上的所述排气孔排出。
[0010]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束流装置还包括进气端和排气端,所述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端盖;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排气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外壳与第一端盖连接,第一端盖上分别设置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或者第一端盖上设置所述进气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所述排气孔,所述束流装置分别与所述外壳和第一端盖连接、或者所述外壳和第一端盖两个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元件与所述束流装置连接;或者所述外壳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连接,第一端盖上设置所述进气孔,第二端盖上设置所述排气孔,所述束流装置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连接,或者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两个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元件与所述束流装置连接。
[0011]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束流装置设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中空圆柱结构的两端均为开放口,并且与所述外壳连接,使所述中空圆柱结构和所述外壳之间构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另一个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0012]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中空圆柱结构的一端设为开放口端、另一端设为封闭端,所述开放口端与所述外壳(或者第一端盖)连接,使所述中空圆柱结构和所述外壳之间构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两个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元件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另一个元件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0013]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中空圆柱结构的一端设为开放口端、另一端设为封闭端,所述开放口端上设置第一外螺纹,所述外壳(或者第一端盖)上设置第一内螺纹,所述开放口端上的第一外螺纹与所述外壳(或者第一端盖)上设置的第一内螺纹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开放口端上设置第一内螺纹,所述外壳(或者第一端盖)上设置第一外螺纹,所述开放口端上的第一内螺纹与所述外壳(或者第一端盖)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固定连接。
[0014]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外壳与第一端盖之间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和第一端盖两个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元件上设置第二内螺纹、另一个元件上设置第二外螺纹。
[0015]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是进气孔设置在第一端盖端面,所述排气孔设置在第一端盖侧面。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两个排气孔3对称的设置在第一端盖1侧面。
[0017]所述的消音器,其中还包括固定螺杆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端盖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束流装置、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束流装置压紧连接在第一端盖上,同时,是束流装置上的所述进气端与第一端盖上的所述进气孔连通。
[0018]所述的消音器,其中还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束流装置,至少两个所述束流装置并联连接、或者串联连接。
[0019]所述的消音器,其中还包括第二束流装置和第二进气孔,所述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分别设置在第一端盖上、并且所述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并联,所述束流装置由所述中空圆柱结构构成、其中空部分构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束流装置固定连接在第一端盖上(或者为一个整体);第二束流装置由第二中空圆柱结构构成、其中空部分构成第三空腔,第三空腔与第二进气孔连通,第二束流装置也固定连接在第一端盖上(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外壳由杯形结构构成、其开口端与第一端盖固定连接,并
且,所述束流装置和第二束流装置均被装入所述杯形结构中,所述杯形结构内部构成第二空腔;所述排气孔与第二空腔连通。当高速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后经过所述束流装置进入第二空腔、再从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孔中排出。
[0020]所述的消音器,其中还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消音器,至少两个所述消音器并联连接、或者串联连接。
[0021]所述的消音器,其中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接,另一端将高速气流排放至大气中、或者另一端将高速气流排放至需要风冷装置上或者风力发电机(或者风动装置)上,以实现废气二次利用。
[0022]所述的消音器,其中所述风冷装置上设置有通风口1和通风口2,将所述排气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通风口1连接,所述通风口2作为出风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至少一个进气孔、至少一个束流装置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进气孔、所述束流装置和所述排气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且所述束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之间,所述束流装置将所述外壳隔离为至少两个空腔,第一空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第二空腔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束流装置上设有微孔过滤装置,其过滤精度设在20微米至0.1微米之间、其过滤面积可根据需要设置大小;当高速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第一空腔后经过所述束流装置进入第二空腔、再从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孔中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装置还包括进气端和排气端,所述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端盖;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排气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外壳与第一端盖连接,第一端盖上分别设置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或者第一端盖上设置所述进气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所述排气孔,所述束流装置分别与所述外壳和第一端盖连接、或者所述外壳和第一端盖两个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元件与所述束流装置连接;或者所述外壳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连接,第一端盖上设置所述进气孔,第二端盖上设置所述排气孔,所述束流装置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连接,或者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两个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元件与所述束流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装置设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中空圆柱结构的两端均为开放口,并且与所述外壳连接,使所述中空圆柱结构和所述外壳之间构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另一个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或者所述中空圆柱结构的一端设为开放口端、另一端设为封闭端,所述开放口端与所述外壳连接,使所述中空圆柱结构和所述外壳之间构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另一个与所述排气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螺杆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端盖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束流装置、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母将所述束流装置压紧连接在第一端盖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克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名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