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救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44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救援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空救援设备,包括救援平台装置、动力提升装置和控制单元,将通道单元的一端与承载单元铰接,在提升过程中,通道单元能够收纳起来,减少整体设备的体积,有利于快速准确到达待救援位置。本实施例中的高空救援设备通过动力提升装置准确以及快速将救援平台装置提升至待救援位置,能够实现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快速救援,同时由于动力提升装置无需地面支撑设备,能够减少地面交通对高空救援作业的影响,提高高空救援效率。援效率。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救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救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空救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大场馆设施和建构筑物等,造成了越来越多复杂的高空救援环境,给高空救援带来了极大挑战。高空救援的难度大,危险性高,因此,高空救援工作不易展开。
[0003]例如,当楼层爆炸或失火等高空危险事故发生时,由于事故往往是突发的且危险性持续扩大蔓延,因此,处于火灾楼层或火灾楼层之上楼层的人员往往受困于楼层中,无法转移到下方安全的楼层。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中,受困人员通常只能躲避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以远离火势,或者逃到天台等待救援,然而,当楼梯无法通行或天台楼层不通时,则受困人员只能困于原地,无法通过其它渠道进行自救。
[0004]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索道下降装置、弹力管救援装置、柔性救生滑梯、可挂式救生梯以及各种样式的便携升降机等消防救援设备进行高空救援,然而,这些设备在使用之前,需先把设备固定到高于高空受困人员的位置,然后才能展开救援。而这些救援设备固定点的选择比较麻烦,受制于场地特殊、环境复杂,因此,需要针对复杂环境先观察再研究设备固定点,往往耽误了最佳救援时间。由于普通消防车、云梯车等作业高度有限,同时受地面交通影响较大,已经不能满足高空救援的需求。
[0005]因此亟需一种高空救援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空救援设备,能够减少地面交通对高空救援作业的影响,可实现高层、超高层建筑火灾、爆炸等多种事故场景快速救援,为高空救援提供一种可选方法,提高高空救援效率。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8]一种高空救援设备,包括救援平台装置、动力提升装置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与该救援平台装置以及该动力提升装置通讯连接,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该救援平台装置和该动力提升装置工作,该救援平台装置包括承载单元和通道单元,该承载单元用于承载待救援人员和物资,该通道单元的一端与该承载单元铰接,该通道单元能够相对该承载单元转动并展开以形成救援通道,该动力提升装置与该救援平台装置连接,该动力提升装置被配置为提供动力并提升该救援平台装置至待救援位置。
[0009]示例性地,该高空救援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该图像采集装置与该动力提升装置连接,该图像采集装置与该控制单元通讯连接,该图像采集装置被配置为采集待救援位置的图像情况。
[0010]示例性地,该高空救援设备还包括距离采集装置,该距离采集装置与该动力提升装置连接,该距离采集装置与该控制单元通讯连接,该距离采集装置被配置为测量该救援
平台装置与待救援位置的距离,以保证该通道单元能够形成救援通道。
[0011]示例性地,该动力提升装置包括支架、螺旋桨叶片和第一驱动件,该支架开设有通孔,该螺旋桨叶片设置于该通孔内,该第一驱动件设置于该支架上,该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该螺旋桨叶片连接,该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该螺旋桨叶片转动。
[0012]示例性地,该承载单元包括底板和围蔽组件,该围蔽组件和该通道单元设置于该底板上,该通道单元收起时与该围蔽组件形成围蔽空间,该围蔽组件的顶部与该动力提升装置的该支架底部连接。
[0013]示例性地,该围蔽组件包括三个防护网,三个该防护网与该底板连接,至少一个该防护网与该底板转动连接以保证能连通该围蔽空间和外界。
[0014]示例性地,该通道单元包括通道底板、第二驱动件和第一传动绳,该通道底板的一端与该底板转动连接,该第二驱动件设置于该支架上,该第一传动绳的一端与该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一传动绳的另一端与该通道底板远离与该底板转动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该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收卷或释放该第一传动绳以收起或开展该通道底板。
[0015]示例性地,该通道单元还包括护栏机构和第二传动绳,该通道底板还包括轴承座、转动轴和第一传动轮,该护栏机构包括横杆、竖杆和第二传动轮,该转动轴穿设于该轴承座中,第一传动轮与轴承座转动连接,该竖杆与该通道底板通过该第二传动轮转动连接,该第二传动绳的一端与该第一传动轮连接,该第二传动绳的另一端与该第二传动轮连接,通道底板下降时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绳带动该第二传动轮转动以使该竖杆相对该通道底板转动,该横杆转动设置于该竖杆顶部。
[0016]示例性地,该护栏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设置于该竖杆上,该限位组件包括插销座、弹性件和插销,该弹性件设置于该插销座内,该插销穿设于该弹性件,该横杆的底面设置有插销孔,该横杆与该竖杆相互垂直时该插销能插进该插销孔内。
[0017]示例性地,该护栏机构还包括电磁组件,该电磁组件设置于该竖杆上,该电磁组件位于该插销下方,该插销由金属导磁材料制成,该电磁组件通电时能够吸引该插销移动至离开该插销孔。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提供的高空救援设备中,由于通道单元的一端与承载单元铰接,在提升过程中,通道单元能够收纳起来,减少整体设备的体积,有利于快速准确到达待救援位置。本实施例中的高空救援设备通过动力提升装置准确以及快速将救援平台装置提升至待救援位置,能够实现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快速救援,同时由于动力提升装置无需地面支撑设备,能够减少地面交通对高空救援作业的影响,提高高空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高空救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
[0025]110、承载单元;111、底板;112、围蔽组件;1121、防护网;120、通道单元;121、通道
底板;1211、轴承座;1212、转动轴;1213、第一传动轮;122、第二驱动件;123、第一传动绳;124、护栏机构;1241、横杆;1242、竖杆;125、第二传动绳;126、限位组件;1261、插销座;1262、插销;127、电磁组件;200、动力提升装置;210、支架;211、通孔;220、螺旋桨叶片;230、第一驱动件;300、图像采集装置;400、距离采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7]本技术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救援平台装置、动力提升装置(200)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救援平台装置以及所述动力提升装置(200)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救援平台装置和所述动力提升装置(200)工作,所述救援平台装置包括承载单元(110)和通道单元(120),所述承载单元(110)用于承载待救援人员和物资,所述通道单元(120)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单元(110)铰接,所述通道单元(120)能够相对所述承载单元(110)转动并展开以形成救援通道,所述动力提升装置(200)与所述救援平台装置连接,所述动力提升装置(200)被配置为提供动力并提升所述救援平台装置至待救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救援设备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30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300)与所述动力提升装置(200)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300)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300)被配置为采集待救援位置的图像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救援设备还包括距离采集装置(400),所述距离采集装置(400)与所述动力提升装置(200)连接,所述距离采集装置(400)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距离采集装置(400)被配置为测量所述救援平台装置与待救援位置的距离,以保证所述通道单元(120)能够形成救援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提升装置(200)包括支架(210)、螺旋桨叶片(220)和第一驱动件(230),所述支架(210)开设有通孔(211),所述螺旋桨叶片(220)设置于所述通孔(211)内,所述第一驱动件(230)设置于所述支架(210)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30)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桨叶片(22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23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螺旋桨叶片(220)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110)包括底板(111)和围蔽组件(112),所述围蔽组件(112)和所述通道单元(120)设置于所述底板(111)上,所述通道单元(120)收起时与所述围蔽组件(112)形成围蔽空间,所述围蔽组件(112)的顶部与所述动力提升装置(200)的所述支架(210)底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空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蔽组件(112)包括三个防护网(1121),三个所述防护网(1121)与所述底板(111)连接,至少一个所述防护网(1121)与所述底板(111)转动连接以保证能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冬王飞朱敬聪许学瑞关磊胡萍史伟静赵颖解洪波徐燕乔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