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缓释腔及用于液体管路中固态抑尘剂的缓释添加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缓释腔及用于液体管路中固态抑尘剂的缓释添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7453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释腔及用于液体管路中固态抑尘剂的缓释添加系统,所述缓释腔包括药块罐、单向阀和自动切换阀,所述缓释添加系统包括进水管和多个缓释腔,所述进水管包括主管路和两支路,所述主管路上安装有阀门I,一支路上安装有阀门II,该侧支路连通有至少一个缓释腔,另一支路上安装有新型球阀,该侧支路连通有至少一个作备用的缓释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中的每个缓释腔配备模块化药块罐,固态抑尘剂随着溶解而自动推送,通过自动切换阀,一旦某个缓释腔内固态抑尘剂完全溶解,当前腔体会自动关闭并打开另一个腔体,以确保水流的稳定并保持固态抑尘剂浓度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无需额外的动力源即可实现水流与固态抑尘剂的稳定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态抑尘剂缓释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缓释腔及用于液体管路中固态抑尘剂的缓释添加系统


技术介绍

1、煤矿井下工作面粉尘浓度较高,对煤矿工人的健康产生较大威胁。井下降尘主要采用喷雾技术,但大多数粉尘疏水性较高,粉尘不易被水捕集,利用水作为原料进行喷雾降尘效果较差。目前,常通过往水中添加抑尘剂来提高喷雾雾滴与粉尘的粘附性,提高喷雾降尘效率,但液态抑尘剂在煤矿井下运输不便,且通过加压的方法注入高压管路中,需要为其提供动力源。

2、相比于液态抑尘剂,固态抑尘剂药量浓缩度高、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通过缓释溶解可实现喷雾管路中的便携添加。然而,在缓释过程中,水与固态抑尘剂的接触面积不断变化,固态抑尘剂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不稳定,无法维持水体中抑尘剂浓度恒定。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释腔及用于液体管路中固态抑尘剂的缓释添加系统。本专利技术系统无需额外动力源,只需调节进水管阀门即可实现水流与固态抑尘剂的稳定均匀混合,不仅固态抑尘剂溶解速率可调,并且水中固态抑尘剂浓度自动适应流量变化,安全系数较高。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新型球阀,用于液体管路中对过大水流量进行分流。

4、所述新型球阀安装于进水管上,所述进水管设有支路;

5、所述新型球阀包括安装于进水管上方的滑动块i,所述滑动块i受水流量影响可上下移动,所述滑动块i上方连接有弹簧i和固定块i,所述滑动块i上固定有锯齿条,所述锯齿条传动连接有圆柱齿轮,所述圆柱齿轮同轴连接有伞形齿轮i,所述伞形齿轮i传动连接有伞形齿轮ii,所述伞形齿轮ii同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支路水流的球阀。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动块i的下端面暴露在进水管中且正对进水管入口,使其正面接受水流冲击。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动块i的行程顶端设置有限位装置使其滑动范围有限,当所述滑动块i上移至最高位置处时可使球阀旋转90°。

8、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缓释腔,用于液体管路中缓释固态抑尘剂。

9、所述缓释腔包括安装于其内的药块罐及设置于其排液侧的单向阀、设置于其进出水侧的自动切换阀;

10、所述药块罐内设置有固态抑尘剂,所述固态抑尘剂通过顶部隔板、侧边隔板、金属网将其包裹,其中金属网侧为其暴露侧,所述顶部隔板上方设置有弹簧ii,所述弹簧ii的上端固定于挡板i上,所述挡板i与缓释腔顶部密封连接,所述顶部隔板与侧边隔板固定连接,所述侧边隔板上设置有锯齿i;

11、所述自动切换阀包括联动设置的金属杆ii和挡板ii,所述金属杆ii的上端设置有锯齿ii,所述金属杆ii的中段设置有滑动块ii、弹簧iii、固定块ii,所述挡板ii与金属杆ii相交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槽,所述挡板ii的中段设置有固定块iii、滑动块iii、弹簧iv,所述金属杆ii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控制槽内,所述锯齿ii通过齿轮ii与锯齿i联动;

12、当所述缓释腔运行时,所述固态抑尘剂与水的接触面保持稳定;随着固态抑尘剂溶解,所述侧边隔板逐渐下降,当固态抑尘剂溶解完毕时,所述锯齿i与齿轮ii接触,使得齿轮ii转动,同时带动金属杆ii从控制槽内上移,使得所述挡板ii在弹簧iv作用下横移将缓释腔的进出水侧关闭。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网包括金属网i、金属网ii,其中所述金属网i与固态抑尘剂接触,所述金属网ii上端面与金属网i紧密贴合,下端面固定在链带上,所述链带内设置有齿轮i,所述齿轮i通过旋钮调节转动。

14、所述固态抑尘剂与水通过金属网i与金属网ii错位所成孔隙通道相接触,使固态抑尘剂逐渐溶解在水中,当调节旋钮使得齿轮i转动,带动链带转动,使链带上的金属网ii移动,以此改变金属网i和金属网ii错位所成孔隙通道的大小,从而调节固态抑尘剂的溶解速率。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板ii的中段为杆状、两端为片状,当所述金属杆ii和挡板ii相交时,所述金属杆ii的下端插入所述控制槽内,当所述金属杆ii从控制槽内上移至二者分离时,所述挡板ii的片状端头在弹簧iv作用下横移将缓释腔的进出水侧关闭。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动块iii连接有拉杆,当拉动拉杆使弹簧iv压缩过程中,所述金属杆ii在弹簧ii的作用下重新插入所述控制槽内,所述自动切换阀复位,所述缓释腔的进出水侧开启。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顶部隔板上方固定有金属杆i,所述金属杆i的上端延伸至固定于挡板上方的观察仓内,所述金属杆i上端设置有限位装置。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观察仓设有透明窗口,且设置有刻度。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板通过螺接结构与缓释腔顶部密封连接。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杆ii于滑动块ii上方设置有限位装置。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侧边隔板的外侧平行设置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固定于缓释腔的内壁上,用于侧边隔板的动作限位。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锯齿i为具有弹性的橡胶锯齿,其与金属板紧密贴合。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齿轮ii安装在侧边隔板下方。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释腔并联设置有多个;

25、所述各缓释腔的排液侧汇集并形成排液管;

26、所述各缓释腔的进出水侧汇集并形成进出水管。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相邻的所述缓释腔,前一缓释腔的挡板ii延伸至后一缓释腔的进出水侧,当前一缓释腔的进出水侧因挡板ii横移关闭时,其挡板ii同时将后一缓释腔的进出水侧开启。

28、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同时还提供一种用于液体管路中固态抑尘剂的缓释添加系统,包括

29、进水管和与其连通的多个缓释腔;

30、所述进水管包括主管路和两支路,所述主管路上安装有阀门i,一支路上安装有阀门ii,该侧支路连通有至少一个缓释腔,另一支路上安装有新型球阀,该侧支路连通有至少一个作备用的缓释腔;

31、各缓释腔的排液侧均汇集至排液管;

32、各缓释腔的进出水侧均汇集至对应侧支路,所述支路的末端通过阀门iii连通有出水管。

3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释添加系统安装于一箱体内;

34、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若个旋钮,所述旋钮与每个缓释腔内药块罐的齿轮i同轴连接;

35、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若干拉杆,所述拉杆与每个缓释腔内自动切换阀的滑动块iii固定连接。

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释添加系统包括

37、进水管和与其连通的五个缓释腔;

38、所述进水管包括主管路和两支路,所述主管路上安装有阀门i,一支路上安装有阀门ii,该侧支路连通有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缓释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腔包括安装于其内的药块罐及设置于其排液侧的单向阀、设置于其进出水侧的自动切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8.用于液体管路中固态抑尘剂的缓释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释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释添加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缓释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腔包括安装于其内的药块罐及设置于其排液侧的单向阀、设置于其进出水侧的自动切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武杨斌徐晶格李建龙孙艳秋李小川钟乙琪谢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