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07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6
一种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升降板,升降板与底座平行设置;油缸,油缸垂直设置在底座上,油缸的驱动杆与升降板连接,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升降板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升降板铰接,另一端与底座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成对设置,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在中间位置铰接。由上,通过垂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油缸提供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力,从而使油缸提供的所有驱动力都用于驱动升降平台的升降。由此,可以提高油缸驱动力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升降平台的载荷能力。荷能力。荷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升降平台是一种可以实现垂直升降,在室内外用途广泛的专用设备。主要用于生产流水线高度差之间的货物运送,物料上线与下线,工件装配时调节工件高度,向位于高处给料机送料,在大型设备装配时对部件进行举升,大型机床的上料与下料,仓储装卸场所与叉车等搬运车辆配套进行货物快速装卸等。
[0003]现有的升降平台是通过横向安装的两个剪刀臂组成,由油缸来驱动剪刀臂改变交叉的角度,从而实现升降。但是,采用这种驱动方式,油缸的驱动力中,只有部分驱动力用于升降平台的升降,限制了升降平台的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平台,以能够提高升降平台的载荷能力。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油缸,所述油缸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的驱动杆与所述升降板连接,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成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在中间位置铰接。
[0006]由上,通过设置在底座与升降板之间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形成剪叉结构,从而使升降板在升降移动时能够与底座保持平行状态。通过垂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油缸提供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的驱动力,从而使油缸提供的所有驱动力都用于驱动升降平台的升降。由此,可以提高油缸驱动力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升降平台的载荷能力。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缸设置有多个。
[0008]由上,通过设置多个油缸,可以提高对升降板的驱动力,进而提高升降平台的载荷能力。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通过球铰连接件与所述升降板连接。
[0010]由上,驱动杆通过球铰连接件与升降板连接,可以在多个油缸之间的驱动杆动作不同步时,使驱动杆与升降板之间能够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避免因驱动杆动作不同步造成的设备损坏。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缸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中间位置。
[0012]由上,通过将油缸设置在升降板的中间位置,可以使油缸施加到升降板上的力位于升降板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提高升降板在上升与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杆
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块沿接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升降板铰接位置滑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沿接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位置滑动。
[0014]由上,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滑块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滑块与升降台滑动连接,可以避免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在底座与升降台上滑动时发生偏移。由此,可以提高升降台的稳定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升降板之间,所述升降板下降到预定高度时与所述限位柱抵接。
[0016]由上,通过在在底座与升降板之间设置限位柱,可以防止下降板下降的高度过低,对其他的设备造成影响。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有多对,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平行设置。
[0018]由上,通过设置多对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可以提高升降平台的稳定性。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升降板之间铰接。
[0020]由上,通过使升降板之间铰接,可以提高升降板之间的灵活性,避免升降板之间的载荷不一致时,对升降机的结构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升降平台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两个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升降平台;100底座;200升降板;300油缸;310驱动杆;400第一支撑杆;410第一滑块;500第二支撑杆;510第一滑块;600限位柱;700第一连接件;710第一连接端;720第二连接端;800第二连接件;810第三连接端;820第四连接端;900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视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升降平台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平台10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升降平台10的顶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升降平台10包括:底座100、升降板200、油缸300、第一支撑杆400与第二支撑杆500。其中,底座100与升降板200可以是如图1、图2所示的长方形板状结构,升降板200与底座100平行设置。油缸300垂直设置在底座100上,油缸300的驱动杆310与升降板200连接,驱动升降板200上下移动。第一支撑杆400的一端与底座100铰接,另一端与升降板200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500的一端与升降板200铰接,另一端与底座100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400与第二支撑杆500成对设置,第一支撑杆400与第二支撑杆500在中间位置铰接。具体的,第一支撑杆400与第二支撑杆500的长度可以设置为相等,第一支撑杆400与第二支撑杆500的铰接位置距离朝向底座100的一端长度相等,距
离朝向升降板200一端的长度相等。例如,第一支撑杆400与第二支撑杆500可以在中点位置铰接。
[0029]由此,通过设置在底座100与升降板200之间的第一支撑杆400与第二支撑杆500形成剪叉结构,从而使升降板200在升降移动时能够与底座100保持平行状态。通过垂直设置在底座100上的油缸300提供驱动升降板200上下移动的驱动力,从而使油缸300提供的所有驱动力都用于驱动升降平台10的升降。由此,可以提高油缸300驱动力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升降平台10的载荷能力。
[0030]进一步的,油缸300可以设置有多个。从而可以提高对升降板200的驱动力,进而提高升降平台10的载荷能力。
[0031]进一步的,驱动杆310通过球铰连接件(未图示)与升降板200连接。从而使驱动杆310与升降板200之间在多个方向上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由此,可以在多个油缸300之间的驱动杆310动作不同步时,使驱动杆310与升降板200之间能够通过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避免因驱动杆310动作不同步造成的设备损坏。
[0032]如图1、图2所示,油缸300设置在升降板200的中间位置。具体的,中间位置可以是升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油缸,所述油缸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的驱动杆与所述升降板连接,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成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在中间位置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设置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通过球铰连接件与所述升降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中间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煜陈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