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时支架搭设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06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临时支架搭设连接件,涉及连接件技术领域,包括后夹环,所述后夹环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前夹环,且后夹环和前夹环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铆头,所述第一连接块后端固定连接有铆头,且铆头前端固定连接有插设于第一连接块内部的插管,所述插管之间内部开设有螺纹腔,且螺纹腔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于第二连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后夹环和前夹环,改变了传统的闭环式连接件,能够快速将管件插设于后夹环和前夹环内部,并且通过固定机构,能够快速将后夹环和前夹环闭合。能够快速将后夹环和前夹环闭合。能够快速将后夹环和前夹环闭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时支架搭设连接件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件
,尤其涉及一种临时支架搭设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支架是进行承载的临时搭建物,为了便于对多组单独的管件进行连接,一般通过连接件进行拼接;
[0003]现有的多两组管件进行连接时,一般通过尺寸相匹配的闭环连接件进行连接,但是由于连接件和管件之间的尺寸相适配,导致操作人员在将管件插入连接件内部时不够便捷,导致连接时的效率较低。
[000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临时支架搭设连接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连接件通常为闭环设计,不便将管件插入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时支架搭设连接件,包括后夹环,所述后夹环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前夹环,且后夹环和前夹环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铆头,所述第一连接块后端固定连接有铆头,且铆头前端固定连接有插设于第一连接块内部的插管,所述插管之间内部开设有螺纹腔,且螺纹腔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于第二连接块。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后端固定连接有握把。
[0008]优选的,所述后夹环和前夹环内壁皆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且防滑垫设置为橡胶材质。
[0009]优选的,所述后夹环和前夹环内部皆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内部皆开设有螺纹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后夹环和前夹环,改变了传统的闭环式连接件,能够快速将管件插设于后夹环和前夹环内部,并且通过固定机构,能够快速将后夹环和前夹环闭合。
附图说明
[001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例说明:
[0015]110、后夹环;120、前夹环;130、第一连接块;140、第二连接块;210、铆头;220、插管;230、螺纹腔;240、固定块;250、连接杆;260、握把;270、防滑垫;280、固定孔;290、螺纹
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临时支架搭设连接件,包括后夹环110,后夹环110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前夹环120,且后夹环110和前夹环120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30和第二连接块140,第一连接块130和第二连接块140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铆头210,第一连接块130后端固定连接有铆头210,且铆头210前端固定连接有插设于第一连接块130内部的插管220,插管220之间内部开设有螺纹腔230,且螺纹腔230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块240,固定块240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50,同时连接杆250和第二连接块140之间存在间隙,且连接杆250贯穿于第二连接块140。
[0019]连接杆250后端固定连接有握把260。
[0020]通过上述设计,便于操作人员带动连接杆250旋转。
[0021]后夹环110和前夹环120内壁皆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70,且防滑垫270设置为橡胶材质。
[0022]通过上述设计,提升了后夹环110和前夹环120对管件在夹持后的摩擦力。
[0023]后夹环110和前夹环120内部皆开设有固定孔280,且固定孔280内部皆开设有螺纹槽290。
[0024]通过上述设计,操作人员能够对管件夹持后将螺栓贯穿固定孔280,实现对管件的二次加固。
[0025]综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将管件插设于后夹环110和前夹环120之间,此时握持握把260进行转动,即可带动连接杆250和固定块240进行旋转,通过固定块240和螺纹腔230螺纹连接的作用,即可带动连接杆250、固定块240和握把260向后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块140和第一连接块130距离缩短,后夹环110和前夹环120开始旋转闭合。
[0026]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支架搭设连接件,包括后夹环(110),所述后夹环(110)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前夹环(120),且后夹环(110)和前夹环(120)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30)和第二连接块(14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30)和第二连接块(140)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铆头(210),所述第一连接块(130)后端固定连接有铆头(210),且铆头(210)前端固定连接有插设于第一连接块(130)内部的插管(220),所述插管(220)之间内部开设有螺纹腔(230),且螺纹腔(230)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块(240),所述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薛豪储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