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4545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利用封闭的状态下的舱体将放置静音舱的房间和静音舱内部隔绝成两个独立的声学环境,在房间内声场激励的两个无指向性声源、六个外测点和静音舱内三个外测点测试点,将房间内作为隔声测试的发声室,静音舱内作为受声室。尽量使静音舱处于混响声场中,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为静音舱生产厂家设计不同声学性能的静音舱提供依据。能的静音舱提供依据。能的静音舱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静音舱内的声学环境,直接影响里面人员的舒适性,是保证乃至提升静音舱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静音舱内的声学环境主要与板壁的隔声性能、密封性和通风系统的噪声大小密切相关。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测试静音舱的声学性能可为静音舱的隔声设计、密封处理和通风系统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现有实验室隔声法常仅针对单独的舱体的壁板样件,不能测量舱体整体的隔声性能和隔声间隔声性能测量方法不能完全表征静音舱声学性能的问题,所以本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解决了静音仓声学性能测试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密闭的静音舱非对称的放置在测量房间的地面上,且不与测量房间内的任意墙面平行,
[0007]S2:关闭静音舱内有效发声元件并同时打开静音舱内通风系统,
[0008]S3:在静音舱内的外围均匀设置二个扬声点,所述扬声点间的距离至少应为3.0m,所述静音舱与扬声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m;
[0009]S4:在扬声点的外围设置有六个外测点,所述外测点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1.2m,所述外测点与测量房间和静音舱的任一表面距离不小于1.0m;
[0010]S5:静音舱内设置三个内测点位置,三个所述的内测点位置分布在半径为0.3m,中心在操作者听觉位置的一个球面上,三个测点位置参照操作者鼻子和耳朵的位置;所有内测点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1.2m;
[0011]S6;对静音舱内背景噪声声压级测量,将声级计放置在内测点位置,且声级计距离静音舱地面大于1.2m,关闭静音舱舱门,测量静音舱的背景噪声,每个位置测两次,保存数据;
[0012]S7:房间内声压级测量,调整扬声点高度使之距离房间地面的高度大于1.5m,将声级计放置在外测点上,开启扬声器,测量房间内扬声器的声压级,每个位置测一次,数据保存;
[0013]S8:静音舱内声压级测量,将声级计放置在内测点位置,且声级计距离静音舱地面大于1.2m,开启扬声器,关闭静音舱舱门,测量静音舱内的声压级,每个位置测两次,数据保存;
[0014]S9:通风设备噪声声压级测量,调整扬声点高度使之距离房间地面的高度大于
1.2m,将声级计放置在内测点上,打开通风设备且依次打开所有档位,关闭静音舱舱门,测量通风设备的噪声声压级,每个位置测两次,数据保存;
[0015]S10:静音舱漏声检测,对静音舱边缝进行漏声检测;检测完毕后,导出声像图。
[0016]S11:进行数据计算,然后评级,评级包括静音舱隔声性能评价分级和静音舱通风系统噪声大小评价分级。
[0017]优选地,测量前,应将静音舱的所有可动部分至少应运作10次。
[0018]优选地,扬声器与距离其最近声级计位置的最小距离不小于0.3V
1/3
,其中V为房间的容积。
[0019]优选地,所述外测点位置间距不小于λ/2,λ是测试频率范围内最低倍频带中心频率的波长。
[0020]优选地,S6中静音舱内部的背景噪声声压级与S8中开启扬声器静音舱内声压级的差值在10dB~15dB之间的数据,进行修正。
[0021]进一步地,修正的公式为L
p
=10log
10
(10
Lsb/10

10
Lb/10
)其中L
p
为修正后的扬声器的声压级,其中10
Lsb
为开启扬声器时静音舱内的声压级,L
b
为静音舱内部的背景噪声声压级。
[00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本专利首创性提出静音舱的隔声性能测量方法、通风系统测量和舱体的漏声检测,适用于静音舱实验室和现场测量,利用封闭的状态下的舱体将放置静音舱的房间和静音舱内部隔绝成两个独立的声学环境,房间内作为隔声测试的发声室,静音舱内作为受声室,将静音舱整体作为测试试件,给出了静音舱放置位置的要求,以及房间内声场激励的两个无指向性声源、六个外测点和静音舱内三个内测点,测试点具体布置时,尽量使静音舱处于混响声场中,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本专利还通过对不同静音舱实验测试和经验总结,首创性给出了静音舱隔声性能评价分级、静音舱通风系统噪声大小评价分级,为静音舱生产厂家设计不同声学性能的静音舱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002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5]图1是静音舱接近房间墙壁放置测点布局原理示意图;
[0026]图2是静音舱未接近房间墙壁放置测点布局原理示意图;
[0027]图3是静音舱隔声性能评价分级;
[0028]图4是静音舱的通风设备噪声大小评价分级。
[002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静音舱;
[0031]2、房间墙壁;
[0032]3、扬声点;4、外测点;5、内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6]本例是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静音舱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保护人免受噪声干扰的围护结构。
[0037]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38]S1:将静音舱1非对称的放置在测量房间的地面上,且不与测量房间内的任意墙面平行,原因在于平行设置可能会产生共振等产生额外噪声,可以接近房间墙壁2也可以不接近房间墙壁2。如图1和图2所示,就是静音舱的不同放置位置。
[0039]S2:关闭静音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于静音舱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将静音舱非对称的放置在测量房间的地面上,且不与测量房间内的任意墙面平行,S2:关闭静音舱内有效发声元件并同时打开静音舱内通风系统,S3:在静音舱内的外围均匀设置二个扬声点,所述扬声点间的距离至少应为3.0m,所述静音舱与扬声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m;S4:在扬声点的外围设置有六个外测点,所述外测点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1.2m,所述外测点与测量房间和静音舱的任一表面距离不小于1.0m;S5:静音舱内设置三个内测点位置,三个所述的内测点位置分布在半径为0.3m的圆形面上,三个内测点位置参照操作者鼻子和耳朵的位置;所述内测点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1.2m;S6; 对静音舱内背景噪声声压级测量,将声级计放置在内测点位置,且声级计距离静音舱地面大于1.2m,关闭静音舱舱门,测量静音舱的背景噪声声压级,每个位置测两次,保存数据;S7:房间内声压级测量,调整扬声点高度使之距离房间地面的高度大于1.5m,将声级计放置在外测点上,开启扬声器,测量房间内扬声器的声压级,每个位置测一次,数据保存;S8:静音舱内声压级测量,将声级计放置在内测点上,且声级计距离静音舱地面大于1.2m,开启扬声器,关闭静音舱舱门,测量静音舱内的声压级,每个位置测两次,数据保存;S9:通风设备噪声声压级测量,调整扬声点高度使之距离房间地面的高度大于1.2m,将声级计放置在内测点上,打开通风设备且依次打开所有档位,关闭静音舱舱门,测量通风设备的噪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璐赵雨生卢明辉谢海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