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31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换器组件,其包括:联接器(10)和转换器(20)。所述联接器(10)具有联接器本体(102)和与该联接器本体形成为一体的联接部(103),所述联接器本体(102)形成有容纳空间(101)。所述转换器(20)具有第一端(201)和相反的第二端(202),所述第一端(201)和所述第二端(202)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线缆连接器连接,并且所述转换器适于插接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所述联接部(103)适于与一帽(30)联接,以便所联接的帽将所述转换器(20)封闭所述容纳空间(101)中。容纳空间(101)中。容纳空间(101)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换器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转换器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诸如光纤之类的线缆的转换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光纤通信或信号传输中,当需要连接两根不同的光纤以延长光纤的长度时,或者需要对光纤的末端进行保护性密封,则需要转换器组件以与光纤的端部连接。目前的转换器组件包括转换器(adapter)、法兰头(bulkhead)壳体、联接件、帽以及连接各个部分的螺钉等部件,使得该转换器组件的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较多,组装工序繁琐,组装效率低,而且零件容易丢失,由此导致整个产品的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和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出了本申请。
[000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器组件,所述转换器组件包括:联接器,所述联接器具有联接器本体和与该联接器本体形成为一体的联接部,所述联接器本体形成有容纳空间;和转换器,所述转换器具有第一端和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线缆连接器连接,并且所述转换器适于插接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联接部适于与一帽联接,以便所联接的帽将所述转换器封闭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部还可适于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外壳联接,以便将所述线缆连接器和转换器封闭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光纤连接器连接。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组件还可以包括所述帽,所述帽适于与所述联接部联接,以将所述转换器封闭在所述联接器的所述容纳空间中。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包括轴向地贯穿所述联接器本体的通孔,所述转换器适于插接在所述通孔中,使得所述转换器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从所述通孔中露出。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通过紧固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所述联接器本体。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的外壁上设有具有穿孔的凸耳,所述联接器本体中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穿孔以紧固到所述连接孔,从而将所述转换器固定到所述联接器。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形成在所述联接器本体的容纳空间附近的支撑部中,所述支撑部适于支撑所述凸耳。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部从所述联接器本体的轴向侧壁沿背离该联接器本体的轴向方向伸出,所述帽包括外环形壁和相对于所述外环形壁在径向上靠内定位的内环形
壁,所述联接部适于在所述帽与所述联接器联接时定位在所述外环形壁与内环形壁之间所形成的环形间隙中。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部的外壁上形成有突起部,所述帽的所述外环形壁的内表面中形成有凹部,所述突起部适于在所述帽与所述联接器联接时嵌入到所述外环形壁的凹部中。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联接器本体的两个轴向相对的侧壁中的每一个侧壁上形成有一个所述联接部,每个联接部包括轴向地延伸远离相应的侧壁的一对径向相对的翅片状部分。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联接部具有从所述联接器本体的轴向侧壁延伸的环状支撑段,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环状支撑段上,以在所述帽与所述联接器联接时密封所述帽与所述联接器所封闭的空间。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状支撑段上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凹槽中。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帽还设有适于线缆穿过的孔口。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帽还设有端盖,所述端盖适于以可拆卸的方式盖合在所述帽的孔口上。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帽的外表面上设有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所述帽与所述联接器联接所沿的方向以及从所述联接器拆卸所述帽所沿的方向。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接器是由金属压铸制造的一体式部件;和/或所述帽是由塑料或金属制造的部件。
[0021]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转换器组件,可以显著地减少产品的组装零件,并且各个部件易于安装,由此降低物料成本以及组装工时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转换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转换器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截面图。
[0024]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转换器组件的联接器的透视图。
[0025]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转换器组件的联接器的俯视图。
[0026]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转换器组件的联接器沿图4中的线B

B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文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的附图中所示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指代执行基本相同功能的元件或部件。
[0028]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而非意图限制和/或约束本申请。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种”以及“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在本申请中,“包括”、“包含”、“具有”和类似术语用于列举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所述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0029]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种不同的元件,但
是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项目的多个组合或多个相关联的项目中的任一个项目。
[0030]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示意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0031]本申请提供一种转换器组件,其包括联接器10和转换器20。所述联接器10具有联接器本体102和与该联接器本体形成为一体的联接部103,所述联接器本体102形成有容纳空间101。所述转换器20具有第一端201和相反的第二端202,所述第一端201和所述第二端202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线缆连接器连接,并且所述转换器适于插接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所述联接部103适于与一帽30联接,以便所联接的帽将所述转换器20封闭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联接部103还可适于与线缆连接器的外壳联接,以便将该线缆连接器和转换器20封闭在容纳空间101中。该线缆连接器可以包括光纤连接器和电缆连接器等。在这种情况下,线缆连接器的外壳相当于所述帽30。在下文中所描述的关于帽30的特征同样地适用于该线缆连接器的外壳。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组件还包括帽30,所述帽适于与联接部103联接,以将所述转换器20封闭在联接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组件包括:联接器(10),所述联接器具有联接器本体(102)和与该联接器本体形成为一体的联接部(103),所述联接器本体(102)形成有容纳空间(101);和转换器(20),所述转换器具有第一端(201)和相反的第二端(202),所述第一端(201)和所述第二端(202)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一线缆连接器连接,并且所述转换器适于插接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所述联接部(103)适于与一帽(30)联接,以便所联接的帽将所述转换器(20)封闭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部(103)还可适于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外壳联接,以便将所述线缆连接器和所述转换器(20)封闭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01)和所述第二端(202)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光纤连接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组件还包括所述帽(30),所述帽适于与所述联接部(103)联接,以将所述转换器(20)封闭在所述容纳空间(101)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101)包括轴向地贯穿所述联接器本体(102)的通孔,所述转换器(20)适于插接在所述通孔中,使得所述转换器的所述第一端(201)和所述第二端(202)从所述通孔中露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20)通过紧固件(40)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所述联接器本体(10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20)的外壁上设有具有穿孔(204)的凸耳(203),所述联接器本体(102)中形成有连接孔(109),所述紧固件(40)穿过所述穿孔(204)以紧固到所述连接孔(109),从而将所述转换器固定到所述联接器(1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09)形成在所述联接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101)附近的支撑部(107)中,所述支撑部(107)适于支撑所述凸耳(203)。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辑何文科张海波刘松华汪云河翟鹏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