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防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4133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防撞系统,包括壳体和防坠机构,所述壳体外部套接有防护套,且壳体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装置,同时壳体上端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飞行装置,所述壳体内部中间上端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放置盒上端连接,同时放置盒正面内部卡合连接有摄像机,所述壳体外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飞行装置,所述防坠机构安装在壳体上端中间。该无人机防撞系统,通过第一距离检测器和第二距离检测器以及防撞挡板,便于对壳体两侧安装的第二飞行装置以及壳体前后两侧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使得无人机在飞行期间能够与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提高防撞功能,使得无人机能够保持正常运行,不会影响无人机的使用。无人机的使用。无人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防撞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相关
,具体为一种无人机防撞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
[0003]现有的无人机在使用时,由于侧边旋翼上下侧没有设置有必要可靠的防碰撞装置,导致无人机很容易因强烈的冲击力出现损坏,致使无人机旋翼损坏,无法继续正常运行,影响无人机的使用,同时未设置防坠机构,当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失灵情况时,无人机会失去平衡,从而可能造成坠机现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防撞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无人机在使用时,由于侧边旋翼上下侧没有设置有必要可靠的防碰撞装置,导致无人机很容易因强烈的冲击力出现损坏,致使无人机旋翼损坏,无法继续正常运行,影响无人机的使用,同时未设置防坠机构,当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失灵情况时,无人机会失去平衡,从而可能造成坠机现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防撞系统,包括壳体和防坠机构,
[0006]所述壳体外部套接有防护套,且壳体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装置,同时壳体上端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飞行装置,所述壳体内部中间上端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放置盒上端连接,同时放置盒正面内部卡合连接有摄像机,所述放置盒背面安装有多个挂钩;
[0007]所述壳体外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飞行装置,所述壳体正面安装有散热板,且散热板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撞挡板,所述壳体背面安装有检修盖板,且检修盖板中间安装有第二距离检测器;
[0008]所述防坠机构安装在壳体上端中间,用于防止无人机坠落。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控制器,且壳体内部底端另一侧设置有蓄电池和备用蓄电池,同时壳体内部上端一侧安装有定位器。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下端中间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位于放置盒正下方,同时通孔内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板、液压缸和插杆,所述移动板一端通过液
压缸与壳体滑动连接,且移动板另一端通过插杆与壳体卡合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通孔位置进行防护,提高壳体整体的密封性。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套为橡胶材质,且防护套外侧涂有防水涂料;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无人机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电动伸缩杆和防滑套,所述支撑杆为U型结构,且支撑杆两端顶部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连接,同时第一电动伸缩杆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支撑杆中间位置外侧套接有防滑套;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根据情况对支撑杆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使用时的实用性。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飞行装置由引擎电机、连接杆和螺旋桨组成,所述引擎电机安装在壳体内部,且引擎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与螺旋桨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带动该装置进行飞行。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飞行装置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第二飞行装置为两两对称设置,同时第二飞行装置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部中间安装有风扇,且风扇底部通过底架与安装框连接,所述安装框上端卡合连接有防护罩,且安装框外侧中间内部安装有第一距离检测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飞行装置进行防护,提高无人机飞行的防护性,避免碰撞损坏。
[0020]优选的,所述防坠机构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部设置有降落伞,且降落伞下端连接的拉绳与固定环连接,同时固定环安装在固定盒内部中间,所述固定盒两侧对称开设有多个通风口,且固定盒上端内部安装有密封板,同时密封板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安装在转杆上,且转杆一端与固定盒内侧活动连接,同时转杆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失控的无人机进行支撑,避免下坠损坏,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0022]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动伸缩杆、引擎电机、第二电动伸缩杆、摄像机、蓄电池、备用蓄电池、定位器、风扇、第一距离检测器、第二距离检测器、驱动电机和液压缸为电性连接,且控制器与无线控制手柄电性连接。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机防撞系统,
[0024](1)通过第一距离检测器和第二距离检测器以及防撞挡板,便于对壳体两侧安装的第二飞行装置以及壳体前后两侧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使得无人机在飞行期间能够与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提高防撞功能,使得无人机能够保持正常运行,不会影响无人机的使用;
[0025](2)设置有防坠机构,使得无人机自由坠落时,能够有效减缓无人机下降速度,避免自由坠落引发安全事故,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降低损失,提高无人机高空飞行的安全性,同时防坠机构可以重复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0026](3)设置有防护套和备用蓄电池,通过防护套,便于对壳体进行防护,提高壳体使用寿命,通过备用蓄电池,便于延长无人机使用时间,避免使用时因蓄电池电量不足而导致无人机下坠,提高无人机使用时的实用性,同时有效合理的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
[0027](4)设置有移动组件,便于对下端开设的通孔进行遮挡形成密闭空间,从而方便对摄像机进行收纳,使得未使用时能够对摄像机进行防护;
[0028](5)设置有支撑杆、第一电动伸缩杆和防滑套,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支撑杆进行升降,便于调整壳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降落时减少对壳体的冲击力,通过防护套,提高支撑杆支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护罩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防坠机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壳体底部部分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壳体,2、防护套,3、支撑装置,301、支撑杆,302、第一电动伸缩杆,303、防滑套,4、第一飞行装置,401、引擎电机,402、连接杆,403、螺旋桨,5、第二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防撞系统,包括壳体(1)和防坠机构(1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部套接有防护套(2),且壳体(1)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装置(3),同时壳体(1)上端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飞行装置(4),所述壳体(1)内部中间上端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5),且第二电动伸缩杆(5)的输出端与放置盒(6)上端连接,同时放置盒(6)正面内部卡合连接有摄像机(7),所述放置盒(6)背面安装有多个挂钩(8);所述壳体(1)外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飞行装置(13),所述壳体(1)正面安装有散热板(14),且散热板(14)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撞挡板(15),所述壳体(1)背面安装有检修盖板(16),且检修盖板(16)中间安装有第二距离检测器(17);所述防坠机构(18)安装在壳体(1)上端中间,用于防止无人机坠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控制器(9),且壳体(1)内部底端另一侧设置有蓄电池(10)和备用蓄电池(11),同时壳体(1)内部上端一侧安装有定位器(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端中间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位于放置盒(6)正下方,同时通孔内部设置有移动组件(19),所述移动组件(19)包括移动板(1901)、液压缸(1902)和插杆(1903),所述移动板(1901)一端通过液压缸(1902)与壳体(1)滑动连接,且移动板(1901)另一端通过插杆(1903)与壳体(1)卡合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2)为橡胶材质,且防护套(2)外侧涂有防水涂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杆(301)、第一电动伸缩杆(302)和防滑套(303),所述支撑杆(301)为U型结构,且支撑杆(301)两端顶部与第一电动伸缩杆(302)的输出端连接,同时第一电动伸缩杆(302)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支撑杆(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艺张争坤姚雪莲孙迪兴袁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