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国平专利>正文

针芯自锁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4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针芯自锁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包括:壳体、针芯[3]以及弹簧[4],其特征在于:针芯[3]上设有自锁型弹性臂,该自锁型弹性臂由针芯[3]侧向延伸出的一个弹性臂[8]和一个自锁钩[9]构成,自锁钩[9]位于弹性臂[8]末端对应的位置上,弹性臂[8]末端在发射前装配状态下位于自锁钩[9]之外,并卡在壳体上,按击发射时弹性臂[8]在外力作用下向内折弯,并迫使末端越过钩体最终卡在自锁钩[9]上形成自锁,从而实现一次发射,不可恢复的目的。本方案为整体针芯自锁,它是依靠针芯本身携带的自锁钩来锁住弹性臂的,其自锁结构在同一构件上,工作中先自锁再发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具体涉及针芯自锁型卡射结构的“迷你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该采血针卡射结构在发射后针芯上的弹性臂末端越过针芯上的自锁钩钩体进入一种自锁状态,因而不可重复使用。
技术介绍
一次性发射的“迷你型”采血针是当今采血针器件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类采血针与普通采血针一样也是由壳体、针芯和弹簧构成,但不同的是这种采血针内部设计有一种特殊的自锁型卡射结构,该结构的作用是在采血针发射后立即产生自锁效果,使卡射结构自动失效,从而进一步排除采血针再次使用的可能性,彻底根除以往采血针遗留的安全隐患。比如,中国专利于2002年2月20日公告授权的一种名称为《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专利号为ZL01237714.7的技术专利,就提供了一种带自锁型安全防护结构的采血针,其原理是在针芯上斜设弹性臂,在外壳上设止动口,弹性臂随针芯发射后在回程中落入止动口中形成自锁。因此,这种采血针的卡射结构只能一次性使用,彻底排除了再次使用的可能,真正成为当之无愧的一次性产品。本技术按照上述“一次发射,不可再用”的原则,设计了另一种自锁型卡射结构的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该采血针卡射结构在发射同时进入自锁状态,因此不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芯自锁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包括壳体、针芯以及弹簧,壳体构成一个弹射腔,弹射腔的前端设有出针孔,针芯滑动设在弹射腔内,弹簧设在针芯后部的弹射方向上,针芯上设有自锁型弹性臂,该自锁型弹性臂由针芯侧向延伸出的一个弹性臂和一个自锁钩构成,自锁钩位于弹性臂末端对应的位置上,弹性臂末端在发射前装配状态下位于自锁钩之外,并卡在壳体上,按击发射时弹性臂在外力作用下向内折弯,并迫使末端越过钩体最终卡在自锁钩上形成自锁。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针芯”是指带针体的构件,一般由针体和包裹针体的部分组成。为了达到保护针尖的效果可以在针芯前设有针帽,该针帽一段露在出针孔外,另一段穿过出针孔套在针尖上。2、上述方案中,自锁型弹性臂为一种整体针芯自锁结构,它可以与下列三种类型的按击结构相配合(1)、按击结构为采血针侧部的一弹臂按钮,该弹臂按钮为壳体侧向的一个延伸臂结构,其按压端通过壳体侧壁上所设的按压孔作用在弹性臂上,见附图1所示。(2)、按击结构为采血针侧部的一按钮,该按钮由弹性臂上的一凸起按钮结构形成,该凸起按钮结构位于壳体侧面所设的按压孔中,见附图4所示。(3)、按击结构为采血针端部的一滑套,该滑套作为壳体一部分与壳体的另一部分滑动连接,弹性臂末端在发射前卡在滑套上,弹性臂外侧设有斜面或顶块,该斜面或顶块固定在另一部分壳体上,见附图5所示。3、上述方案中,为了确保弹性臂顺利的实现自锁,弹性臂在向内折弯的方向上设有足够的避让空间。4、上述方案中,为了保证针芯在弹射腔内发射时的导向性,可以在壳体与针芯两侧设有导向槽与导向筋结构。技术工作原理是采血针使用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针芯上的弹性臂未端的卡口卡在按压孔侧面上,使针芯处于待发射状态,参见附图1所示。当用手指按下弹臂按钮时,弹臂按钮将弹性臂向内推使卡口与按压孔脱钩,弹簧推动针芯射击,参见附图2所示。由于发射时按钮的推压作用使弹性臂末端在脱钩后越过钩体最终卡在自锁钩上形成自锁,致使针芯无法再次卡锁,参见附图3所示。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采血针中的整体针芯自锁型卡射结构是一种创新,它是依靠针芯本身携带的自锁钩来锁住弹性臂的,而现有其它采血针的自锁型卡射结构是靠针芯与其它构件的相互作用来达到的,因此,相比之下本技术结构更加可靠。2、本技术整体针芯自锁型卡射结构在工作中的次序是先自锁,然后再发射针芯。而现有其它类型的采血针自锁型卡射结构都是先发射,然后再自锁,因此相比之下本技术更能体现“一次发射,不可再用”的设计原则。3、本技术构思独特,结构新颖,与现有自锁型卡射结构相比结构简单巧妙,具有显著地技术进步和非显而易见性,充分体现了本方案与以往公知技术的区别和个性。4、本技术使用极其方便,操作时只要将采血针对准采血部位按下按钮即可,如果设有针帽只要先转动针帽并拔掉,再对准采血部位按压按钮即可。5、本技术使用后针尖自动缩回壳体内,不会外露,确保了采血针使用后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剖视图,该图为使用前状态的装配结构;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剖视图,该图为射击采血状态的装配结构;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剖视图,该图为使用后状态的装配结构;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剖视图,该图为使用前状态的装配结构;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上壳;2、下壳 ;3、针芯;4、弹簧;5、针帽;6、出针孔;7、针尖;8、弹性臂;9、自锁钩;10、弹臂按钮;11、按压孔;12、卡片;13、按钮;14、滑套;15、上套;16、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附图3所示,一种针芯自锁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由壳体、针芯3和弹簧4组成。所述壳体由上壳1与下壳2拼合而成,壳体内构成一个弹射腔,弹射腔的前端设有出针孔6,针芯3滑动设在弹射腔内,针芯3的前部设有针帽5,该针帽5一段露在出针孔6外,另一端通过出针孔6插在针尖7上,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弹簧4设在针芯3后部的弹射方向上,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针芯尾部的弹簧柱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壳1尾部所设的卡片12上。针芯3与壳体侧向在弹簧压缩路径上设有卡射结构,该卡射结构由壳体上的弹臂按钮10与针芯3上的自锁型弹性臂构成,弹臂按钮10为壳体侧向的一个延伸臂结构,其通过壳体侧壁上所设的按压孔11作用在自锁型弹性臂上,自锁型弹性臂由针芯3侧向延伸出的一个弹性臂8和一个自锁钩9构成,自锁钩9位于弹性臂8末端对应的位置上,针芯3压缩弹簧4,其弹性臂8末端通过卡口卡在按压孔11侧面上构成待发射状态,按击发射后弹性臂8末端卡在自锁钩9上形成自锁结构。为了确保弹性臂顺利的实现自锁,一方面弹性臂8末端与自锁钩9的配合应适当,另一方面弹性臂8在向内折弯的方向上设有足够的避让空间。实施例二参见附图4所示,一种针芯自锁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由壳体、针芯3和弹簧4组成。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是按击结构为采血针侧部的一按钮,该按钮由弹性臂8上的一凸起按钮13结构形成,该凸起按钮13结构位于壳体侧面所设的按压孔11中。取销了实施例一中的弹臂按钮结构。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实施例三参见附图5所示,一种针芯自锁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由壳体、针芯3和弹簧4组成。壳体由滑套14与上套15构成,针芯3两面对称设有自锁型弹性臂,所述自锁型弹性臂与实施例一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按击结构为采血针端部的一滑套14,该滑套14作为壳体一部分与上套15滑动连接,弹性臂8末端在发射前卡在滑套14上,弹性臂8外侧设有斜面16,该斜面16固定在上套15上。工作时,先拧掉针帽5,然后手持上套15对准采血部位按压,滑套14在图5中相对上套15向右移动,滑套14前端通过弹性臂8推动针芯3向右移动,在移动中,斜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芯自锁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包括:壳体、针芯[3]以及弹簧[4],壳体构成一个弹射腔,弹射腔的前端设有出针孔[10],针芯[3]滑动设在弹射腔内,弹簧[4]设在针芯[3]后部的弹射方向上,其特征在于:针芯[3]上设有自锁型弹性臂,该自锁型弹性臂由针芯[3]侧向延伸出的一个弹性臂[8]和一个自锁钩[9]构成,自锁钩[9]位于弹性臂[8]末端对应的位置上,弹性臂[8]末端在发射前装配状态下位于自锁钩[9]之外,并卡在壳体上,按击发射时弹性臂[8]在外力作用下向内折弯,并迫使末端越过钩体最终卡在自锁钩[9]上形成自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施国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