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纳到飞行器的货舱中的货物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34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4
展示并描述了一种用于接纳到飞行器(1)的货舱(3)中的货物集装箱,该货物集装箱具有底部元件(9),其中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21,23)背离底部元件(9)的基面(13)的彼此相反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17,19)延伸,其中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21,23)的远离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17,19)的边缘(25)之间设有顶壁(27),该顶壁平行于底部元件(9)的支撑面(11)延伸,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21,23)之间的前壁(29)从基面(13)的第三边缘(31)延伸至顶壁(27)的前边缘(33),其中前壁(29)具有第一前壁区段(35),该第一前壁区段从基面(13)的第三边缘(31)、与支撑面(11)成至少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接纳到飞行器的货舱中的货物集装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纳到飞行器的货舱中的货物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从现有技术已知的是,以如下方式来对飞行器的货舱进行装载,即:将各个货物元件装载到所谓的货物集装箱中,这些货物集装箱具有可放置在货舱的地板上的底部元件以及由形状稳定的材料(如铝)构成的壁。通过入口或装卸舱口将这些货物集装箱输送到货舱中,其中为此使用输送装置、例如输送带,该输送带与飞行器所在的滑行道的平面成一定角度地延伸,并且还与货舱的地板的平面成一定角度地延伸。
[0003]这进而导致:货物集装箱首先以该角度倾斜地到达货舱的入口,并且然后当货物集装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位于货舱的内部时,朝向货舱的地板的平面枢转该货物集装箱,然后进一步朝货舱中输送该货物集装箱。
[0004]常规的集装箱被设计成:在运输货物集装箱时指向装卸舱口且首先移动通过装卸舱口的前壁被设计成使其与货物集装箱的构成其上侧的顶壁围成90
°
的角度。这导致:当货物集装箱倾斜地通过装卸舱口朝货舱中移动时,如果顶壁与底部元件的间距过大,则货物集装箱的上方前端部可能与货舱的顶板产生接触。
[0005]为了避免货物集装箱的顶壁损坏货舱的顶板,因此顶壁在底部元件上方的高度限制在预先设定的高度,这限定了货物集装箱的容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基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装载飞行器的货舱的货物集装箱,使得该货物集装箱具有尽可能大的容积并且仍可以在前端部没有与货舱的顶板产生接触的情况下倾斜地进入飞行器的货舱内部。
[0007]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接纳到飞行器的货舱中的货物集装箱来实现,该货物集装箱具有带有支撑面的底部元件,该支撑面被设计成用于放置在飞行器的货舱的地板表面上,其中底部元件具有矩形的基面,基面布置在底部元件的背离支撑面的一侧,其中基面优选平行于支撑面延伸。
[0008]基面在此构成货物集装箱的接纳空间的底侧,被接纳在货物集装箱中的货物元件放置在该底侧上。优选地,基面被设计为平坦的且平行于支撑面延伸,货物集装箱借助该支撑面放置在货舱的地板上。然而还可以实现的是,基面具有弯曲的走向或者倾斜于支撑面延伸。
[0009]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货物集装箱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背离基面的彼此相反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延伸,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彼此间隔开的平面上延伸。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这些侧壁在垂直于支撑面延伸的平面上延伸,因为由此能够使两个货物集装箱尽可能靠近彼此地布置。然而还可以实现的是,这些侧壁在相对于支撑面倾斜且彼此背离地倾斜的平面上延伸。
[0010]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远离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边缘之间设有顶壁,该顶壁平行于支撑面延伸。顶壁构成货物集装箱的上侧,并且侧壁的、顶壁在其间延伸的边缘在平行于支撑面延伸的平面上延伸。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货物集装箱还具有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前壁,该前壁从基面的第三边缘延伸至顶壁的前边缘,其中该第三边缘将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彼此相连接。第三边缘(在基面的平面上观察)和前边缘(在顶壁的平面上观察)均指向同一方向。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前壁被设计成其具有第一前壁区段,该第一前壁区段从基面的第三边缘、相对于支撑面成至少90
°
的第一角度地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延伸。此外,前壁具有第二前壁区段,该第二前壁区段从顶壁的前边缘、与顶壁成小于180
°
且大于90
°
的第二角度地延伸。
[0013]最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货物集装箱设有后壁,该后壁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从基面的第四边缘延伸至顶壁的后边缘,其中第四边缘将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彼此相连接,并且其中第四边缘(在基面的平面上观察)和后边缘(在顶壁的平面上观察)均指向同一方向。
[001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货物集装箱中,侧壁、顶壁、前壁和后壁围成用于货物元件的接纳空间,该接纳空间背离底部元件处的基面向上延伸。然而,前壁并非是以90
°
的角度与顶壁相接的方式延伸。而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前壁具有第二前壁区段,该第二前壁区段以大于90
°
且小于180
°
的第二角度背离顶壁延伸。该角度优选为大于120
°
。以特别优选的方式,该角度为135
°
。因此,第二前壁区段倾斜向下延伸。尤其,该第二角度可以被选择成使其对应于180
°
减去借以将货物集装箱输送到货舱中的输送带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这还具有如下优点:当借助于倾斜的输送带来将更加本专利技术的货物集装箱输送到飞行器的货舱中时,前部区段以第二前壁区段朝向货舱的顶板移动。但是,与顶壁可能在其平面上延伸直至货物集装箱的最前端的情况相比,借助于前壁区段的倾斜走向可以进一步朝货舱中输送倾斜的货物集装箱。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仍可以实现的是:在具有预先设定的高度的货舱中,将顶壁布置成以(与顶壁可能在唯一的平面上延伸直至最前端的情况相比)与支撑面的间距更大的方式使顶壁远离货物集装箱的最前端。由此,与常规设计相比,可以增大货物集装箱的容积。
[00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货物集装箱被设计成使得第一前壁区段借以从基面向前和/或向上延伸的第一角度大于90
°
且优选为至少135
°
。这具有如下优点,即,当前壁指向货舱的侧壁时,货物集装箱与货舱的侧壁的走向相适配。
[001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前壁区段与第二前壁区段之间可以设有第三前壁区段,该第三前壁区段将第一前壁区段与第二前壁区段相连接,其中第三前壁区段优选与支撑面成90
°
的角度地延伸。由此,在第一前壁区段与第二前壁区段之间没有形成锐角,并且货物集装箱同样可以被高效地装载在前壁的区域中。
[0017]此外,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货物集装箱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后壁具有第一后壁区段,该第一后壁区段从基面的第四边缘、与支撑面成大于90
°
的第三角度地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延伸,其中该第三角度优选为至少135
°
。在该实施方式中,接纳空间延伸超出由基面所预先设定的表面,并且容积进一步增大。
[0018]以进一步优选的方式,后壁可以具有第二后壁区段,该第二后壁区段从顶壁的后
边缘、与顶壁成小于180
°
、优选90
°
的第四角度地延伸,其中以特别优选的方式,第一后壁区段和第二后壁区段直接地彼此相连接。
[0019]在一个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实现的是,货物集装箱被设计成使得后壁从基面的第四边缘以90
°
的角度朝向顶壁的后边缘延伸。当飞行器的货舱的宽度足以使两个货物集装箱能够并排地“背对背”地被接纳在飞行器的货舱中时,这样的设计方案是有利的。于是,在该设计方案中,浪费的储存空间尽可能得小。
[0020]此外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接纳到飞行器(1)的货舱(3)中的货物集装箱,所述货物集装箱具有底部元件(9),所述底部元件具有支撑面(11),所述支撑面被设计成用于放置在飞行器(1)的货舱(3)的地板表面上,其中所述底部元件(9)具有矩形的基面(13),所述基面布置在所述底部元件(9)的背离所述支撑面(11)的一侧,其中所述基面(13)优选平行于所述支撑面(11)延伸,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21,23)背离所述基面(13)的彼此相反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17,19)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21,23)在彼此间隔开的、优选平行于彼此且垂直于所述支撑面(11)延伸的平面上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21,23)的远离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17,19)的边缘(25)之间设有顶壁(27),所述顶壁平行于所述支撑面(11)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21,23)之间的前壁(29)从所述基面(13)的第三边缘(31)延伸至所述顶壁(27)的前边缘(33),其中所述第三边缘(31)将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17,19)彼此相连接,其中在所述支撑面(11)的平面上观察的所述第三边缘(31)和在所述顶壁(27)的平面上观察的所述前边缘(33)均指向同一方向,其中所述前壁(29)具有第一前壁区段(35),所述第一前壁区段从所述基面(13)的第三边缘(31)、与所述支撑面(11)成至少90
°
的第一角度(W1)地在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21,23)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前壁(29)具有第二前壁区段(37),所述第二前壁区段从所述顶壁(27)的前边缘(31)、与所述顶壁(27)成小于180
°
且大于90
°
的第二角度(W2)地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21,23)之间的后壁(41)从所述基面(13)的第四边缘(43)延伸至所述顶壁(27)的后边缘(45),其中所述第四边缘(43)将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17,19)彼此相连接,并且其中在所述基面(13)的平面上观察的所述第四边缘(43)和在所述顶壁(27)的平面上观察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尔夫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