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72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包括后纵梁后段、后纵梁后段加强板、纵向摆臂、后减振器总成和后避震弹簧;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后纵梁后段连接后,与后纵梁后段形成腔体;所述纵向摆臂一端与后纵梁后段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连接;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一端与后纵梁后段销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连接;所述后避震弹簧连接于后纵梁后段与驱动桥之间;所述封闭腔体、纵向摆臂、后减振器总成和后避震弹簧形成三棱锥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后纵梁后段的加强件集成化设计为一个后纵梁后段加强板,减少了加强件的数量,从而实现轻量化;不仅能有效增强车身后纵梁及安装点刚强度,也能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NVH性能。也能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NVH性能。也能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属于汽车后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整车舒适型、可靠性以及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车体后部作为车身的后部框架,集中了后悬挂、油箱、安全带、排气等众多总装部件的安装点,会承受不同载荷,后纵梁作为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的连接点和安装载体,汽车运动时地面产生冲击力将通过底盘件传至后纵梁。因此提升后纵梁的整体刚强度和可靠性显得至关重要,以提升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整车性能。
[0003]而加强后纵梁最常见的方式是在其内侧增加加强板,进行局部强化。然而局部加强虽然提升了后纵梁的刚度,但往往存在后纵梁内部加强结构复杂,加强件众多,难以集成化设计的缺点。同时还会造成后续实际装配复杂,提高了整车的人工成本,且不利于轻量化,实用型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纵梁内部加强结构复杂,难以集成化、轻量化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包括后纵梁后段、后纵梁后段加强板、纵向摆臂、后减振器总成和后避震弹簧;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后纵梁后段连接后,与后纵梁后段形成腔体;所述纵向摆臂一端与后纵梁后段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连接;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一端与后纵梁后段销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连接;所述后避震弹簧连接于后纵梁后段与驱动桥之间;所述封闭腔体、纵向摆臂、后减振器总成和后避震弹簧形成三棱锥框架结构。<br/>[0006]优选地,所述的后纵梁后段加强板中段拱起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后纵梁后段形成腔体。腔体结构有利于提升后纵梁后段的刚强度。
[0007]优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的侧面翻边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销轴穿过连接孔后与后纵梁后段连接;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腔体处;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与销轴匹配,使得后纵梁后段加强板与后减振器总成贴合,进一步加强三棱锥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0008]优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上设置有减重孔,进一步实现加强件的轻量化。
[0009]优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后纵梁后段与后纵梁后段加强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不与后纵梁后段的侧面翻边连接,进一步减少加强件的用量,实现加强件的轻量化。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后沿负X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一延展部与后纵梁后段内部贴合,使得加强件与后纵梁后段的连接更加稳定。
[0011]优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上连接有前吊耳,所述纵向摆臂与所述前吊耳连接;所述前吊耳由前吊耳内板和前吊耳外板组成;所述前吊耳外板与后纵梁后段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展部与前吊耳外板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后沿正X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二延展部与后纵梁后段内部贴合,使得加强件与后纵梁后段的连接更加稳定。
[0013]优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内部连接有后纵梁内加强板,所述后避震弹簧通过避震弹簧安装座与后纵梁后段连接,所述后纵梁内加强板位于后纵梁后段与避震弹簧安装座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延展部与后纵梁内加强板连接。
[0014]本技术将后纵梁后段的加强件集成化设计为一个后纵梁后段加强板,减少了加强件的数量,从而实现轻量化;并通过该后纵梁后段加强板与后纵梁后段形成的腔体,与后桥部分组件共同形成类三棱锥的框架结构,不仅能有效增强车身后纵梁及安装点刚强度,也能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NVH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的轴测示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后纵梁后段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

后纵梁前段,2

后纵梁后段,201

连接孔,3

前吊耳内板,4

前吊耳外板,5

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01

减重孔,502

凸起部,5021

避让空间,503

第一连接部,5031

第一延展部,504

第二连接部, 5041

第二延展部5041,6

后纵梁内加强板,7

纵向摆臂,8

后减振器总成,801

销轴,9

后避震弹簧,10

避震弹簧安装座,11

驱动桥。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0]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后纵梁的加强,具体涉及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后纵梁后段2、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纵向摆臂7、后减振器总成8和后避震弹簧9。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的两端分别与后纵梁后段2连接后,与后纵梁后段2形成腔体;所述纵向摆臂7一端与后纵梁后段2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11连接;所述后减振器总成8一端与后纵梁后段2销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11连接;所述后避震弹簧9连接于后纵梁后段2与驱动桥11之间;所述腔体、纵向摆臂7、后减振器总成8和后避震弹簧9形成三棱锥框架结构。
[0021]所述后纵梁后段2的侧面翻边上设置有连接孔201,所述连接孔201用于后纵梁后段2与后减振器总成8的销连接。所述后减振器总成8的销轴801穿过连接孔201后,连接孔201处采用二保焊将后纵梁后段2与后减振器总成8连接。所述连接孔201位于后纵梁后段2与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形成的腔体处。后纵梁后段2与后减振器总成8连接后,销轴801位于所述腔体内。
[0022]所述后避震弹簧9一端与驱动桥11固定连接,一端通过避震弹簧安装座10与后纵梁后段2连接;所述后纵梁后段2内部与避震弹簧安装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后纵梁内加强板
6。所述后纵梁后段2上设置有前吊耳,所述前吊耳由前吊耳内板3和前吊耳外板4组成。所述纵向摆臂7一端与前吊耳内板3和前吊耳外板4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11连接。
[0023]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的前端沿正X方向延伸后,与后纵梁内加强板6焊接;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的后端沿负X方向延伸后,与前吊耳外板4焊接。
[0024]如图3所示,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上设置有减重孔501;所述的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中段拱起形成凸起部502;在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与后纵梁内加强板6、前吊耳外板4连接后,所述凸起部502与后纵梁后段2形成封闭腔体。
[0025]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后段(2)、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纵向摆臂(7)、后减振器总成(8)和后避震弹簧(9);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的两端分别与后纵梁后段(2)连接后,与后纵梁后段(2)形成腔体;所述纵向摆臂(7)一端与后纵梁后段(2)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11)连接;所述后减振器总成(8)一端与后纵梁后段(2)销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桥(11)连接;所述后避震弹簧(9)连接于后纵梁后段(2)与驱动桥(11)之间;所述腔体、纵向摆臂(7)、后减振器总成(8)和后避震弹簧(9)形成三棱锥框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中段拱起形成凸起部(502);所述凸起部(502)与后纵梁后段(2)形成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后段(2)的侧面翻边上设置有连接孔(201),所述后减振器总成(8)的销轴(801)穿过连接孔(201)后与后纵梁后段(2)连接;所述连接孔(201)位于所述腔体处;所述凸起部(502)上设置有避让空间(5021),所述避让空间(5021)与销轴(801)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上设置有减重孔(5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后段加强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桃李林梅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