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调整车轮垂向力的后悬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调整车轮垂向力的后悬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总成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常规车后悬架的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稳定杆线径和摆臂衬套经过设计和调校确认后,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悬架特性不可调整。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处于加减速工况或转向工况时,整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经设定特性不可调整。现有技术中,部分高端车型采用阻尼力可调减振器,通过设计控制策略实现不同工况下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实时调整,但无法主动调整车身和车轮间的相互作用力,或采用空气弹簧,通过对弹簧气囊的充气放气来调节车身高度,但存在系统响应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调整车轮垂向力的后悬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通过改变电机的转矩输出,可单独控制后悬架左右车轮垂向力输出,实现电机的转矩(旋转运动)和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之间近似的垂向力(直线运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调整车轮垂向力的后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总成(10)以及与所述悬架总成(10)连接的作动机构(20),所述悬架总成(10)至少包括弹簧(12),所述作动机构(20)包括电机(21)、减速器(22)、推拉杆(23)及摇臂(24),所述电机(21)与所述减速器(22)连接,所述减速器(22)与所述摇臂(24)连接,所述推拉杆(23)的一端与所述摇臂(2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架总成(10)连接,所述电机(21)的转矩经所述减速器(22)、推拉杆(23)、摇臂(24)的传递能够和所述悬架总成(10)中弹簧(12)的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之间的垂向力相互转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调整车轮垂向力的后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总成(10)还包括减振器(11)、摆臂(13)、控制臂(14)、导向臂(15)、稳定杆(16)、稳定杆拉杆(17)、转向节(18)及后副车架(19),所述电机(21)、减速器(22)、悬架总成(10)通过衬套和螺栓固定在所述后副车架(19)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调整车轮垂向力的后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13)包括纵摆臂(131)和横摆臂(132),所述纵摆臂(131)、横摆臂(132)、及导向臂(15)的一端均与所述后副车架(19)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转向节(18)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调整车轮垂向力的后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远洋,殷珺,王瑞林,葛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