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211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圈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到了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机架、多轴运动机构、夹线机构、承载组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多轴运动机构和承载组件均设置在机架上,夹线机构设置在多轴运动机构上;承载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加工线圈的承载位,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均与承载位对应;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定位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控制第二定位件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机架上,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定位件驱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定位件驱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装置自动对线圈进行两次定位、拉线,加工效率更高,人工成本更低,且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时的良品率。提高加工时的良品率。提高加工时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线圈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到了线圈引线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用于电机的线圈的引线,需要进行多次定位、拉线之后,才能够最终形成的需要的引线状态。然而现有技术多为由人工使用镊子和简易夹具夹住引线进行拉线和定位;该种方式具有以下缺点:1、人工拉线无法规范,随意性较大;2、人工拉线后无法定位并固定,手工松开后引线移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该装置可以自动对线圈进行拉线,并进行两次定位,良品率更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机架、多轴运动机构、夹线机构、承载组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所述多轴运动机构和承载组件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夹线机构设置在多轴运动机构上;所述承载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加工线圈的承载位,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均与承载位对应;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定位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控制第二定位件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定位件驱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定位件驱动连接。多轴运动机构为驱动夹线机构多轴运动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如采用多轴机械臂或者通过电机、丝杆等结构构成的三轴运动机构。
[0006]在该装置中,通过将线圈放在承载组件的承载位上,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控制第一定位件压住承载位上线圈引线的一点,进行第一次定位,多轴运动机构驱动夹线机构夹持住线圈的引线进行第一次弯折;第一次弯折完成后,第二驱动组件控制第二定位件压住弯折后的引线上的第二点,进行第二次定位,多轴运动机构驱动夹线机构夹持住线圈的引线进行第二次弯折,完成两次弯折定位的过程。该装置自动对线圈进行两次定位、拉线,加工效率更高,人工成本更低,且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时的良品率。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夹线机构包括有气剪气缸和夹线支架,所述夹线支架固定设置在多轴运动机构上,所述气剪气缸固定设置在夹线支架上;所述气剪气缸包括有位于其下端用于夹持引线的夹头,夹头上套接有保护套。具体的,保护套为硅胶套。气剪气缸为现有技术,通过控制夹头开合以夹持固定引线;通过保护套的设置,可以在该气剪气缸的夹头夹持引线时,避免引线受损。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用于驱动第一定位件上下运动的第一下压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一下压驱动组件前后移动的第一前后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一下压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前后移动驱动组件与第一下压驱动组件连接;
[0009]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用于驱动第二定位件上下运动的第二下压驱动组件和
用于驱动第二下压驱动组件前后移动的第二前后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第二下压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前后移动驱动组件与第二下压驱动组件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压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下压气缸、第一下压承载板、第一下压连接块,所述第一前后移动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前后移动气缸;所述第一前后移动气缸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下压承载板与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前后移动气缸输出轴与第一下压承载板连接;所述第一下压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下压承载板上,所述第一下压连接块与第一下压气缸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第一下压承载板上;第一驱动组件进行工作时,通过第一前后移动气缸调节第一下压承载板前后位置,以使第一定位件位于承载位上方,再通过第一下压气缸驱动第一下压承载板上下运动,以带动着位于第一下压承载板上的第一定位件上下运动,对承载位上线圈的引线进行压住定位。
[0011]所述第二下压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下压气缸、第二下压承载板、第二下压连接块,所述第二前后移动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前后移动气缸;所述第二前后移动气缸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二下压承载板与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前后移动气缸输出轴与第二下压承载板连接;所述第二下压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二下压承载板上,所述第二下压连接块与第二下压气缸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第二下压承载板上。第二驱动组件进行工作时,通过第二前后移动气缸调节第二下压承载板前后位置,以使第二定位件位于承载位上方,再通过第二下压气缸驱动第二下压承载板上下运动,以带动着位于第二下压承载板上的第二定位件上下运动,对承载位上线圈的引线进行压住定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压驱动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定位件左右移动的第一横向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第一下压连接块上;
[0013]所述第二下压驱动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定位件左右移动的第二横向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第二下压连接块上;
[0014]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线圈引线位置的第一定位头,所述第二定位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线圈引线位置的第二定位头;所述承载位的数量为第一定位头/第二定位头数量的两倍以上。基于第一横向移动驱动组件、第二横向移动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可以进行左右移动;以及承载位数量为第一定位头/第二定位头数量的两倍以上;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可以在第一横向移动驱动组件、第二横向移动驱动组件的辅助下,通过两次以上的下压定位,配合多轴运动机构、夹线机构完成对承载位上所有的线圈的引线拉线、定型过程,使得一次摆放大量线圈进行加工,加工效率更高。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向移动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横向移动气缸,所述第一横向移动气缸设置在第一下压连接块上,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一横向移动气缸连接;
[0016]所述第二横向移动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横向移动气缸,所述第二横向移动气缸设置在第二下压连接块上,所述第二定位件与第二横向移动气缸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压承载板下侧面两侧与机架之间设置有滑轨滑块结构;所述第一下压连接块两端与第一下压承载板之间均设置有滑轨滑块结构;滑轨滑块结构为现有的滑轨、滑块;该设计使得第一下压承载板与机架之间、第一下压连接块与第一下压承载板之间活动更加顺畅。
[0018]所述第二下压承载板下侧面两侧与机架之间设置有滑轨滑块结构;所述第二下压连接块两端与第二下压承载板之间均设置有滑轨滑块结构。滑轨滑块结构为现有的滑轨、
滑块;该设计使得第二下压承载板与机架之间、第二下压连接块与第二下压承载板之间活动更加顺畅。
[0019]进一步的,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有模座和承载件,所述模座上设置有拆装槽,所述承载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拆装槽内,所述承载位位于承载件上。拆装槽的设置,使得承载件可以进行拆装更换,可以使得该装置可以适配更多的加工需求。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该装置中,通过将线圈放在承载组件的承载位上,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控制第一定位件压住承载位上线圈引线的一点,进行第一次定位,多轴运动机构驱动夹线机构夹持住线圈的引线进行第一次弯折;弯折完成后,第二驱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机架、多轴运动机构、夹线机构、承载组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所述多轴运动机构和承载组件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夹线机构设置在多轴运动机构上;所述承载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加工线圈的承载位,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均与承载位对应;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定位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用于控制第二定位件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定位件驱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定位件驱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机构包括有气剪气缸和夹线支架,所述夹线支架固定设置在多轴运动机构上,所述气剪气缸固定设置在夹线支架上;所述气剪气缸包括有位于其下端用于夹持引线的夹头,夹头上套接有保护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用于驱动第一定位件上下运动的第一下压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一下压驱动组件前后移动的第一前后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一下压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前后移动驱动组件与第一下压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用于驱动第二定位件上下运动的第二下压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第二下压驱动组件前后移动的第二前后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第二下压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前后移动驱动组件与第二下压驱动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拉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压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下压气缸、第一下压承载板、第一下压连接块,所述第一前后移动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前后移动气缸;所述第一前后移动气缸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下压承载板与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前后移动气缸输出轴与第一下压承载板连接;所述第一下压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下压承载板上,所述第一下压连接块与第一下压气缸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第一下压承载板上;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强社马龙飞陈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骏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