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陶瓷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83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4
提供一种能以简便的方法且以更小的偏差进行电容调整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交替层叠了包含陶瓷材料的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的层叠体,层叠体具备对置的第1外部电极和第2外部电极,层叠体具备在层叠方向依次配置的第1有效部、第2有效部及第3有效部,第1有效部将第1电介质层和第1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第2有效部将第2电介质层和第2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第3有效部将第3电介质层和第3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第1有效部的层叠方向的厚度与第3有效部的层叠方向的厚度之差在第1有效部的层叠方向的厚度的10%以内,第2有效部的层叠方向的厚度比第1有效部的层叠方向的厚度及第3有效部的层叠方向的厚度的任一者都薄。者都薄。者都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陶瓷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层叠陶瓷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寻求能够以小偏差进行电容的调整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0003]关于层叠陶瓷电容器的电容的调整,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内容,即,将距离以及电容不同的多个内部电极规则地进行层叠,在形成外部电极之前使用磨削机等去除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内部电极的直角方向上的长尺寸的端面的陶瓷以及内部电极,将内部电极取出到端面并与外部电极相连,通过改变电介质层的距离以及形成电容的有效层数,从而调整电容。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

82388号公报
[0007]但是,寻求提供一种能够以简便的方法且以更小偏差进行电容的调整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本技术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交替地层叠了包含陶瓷材料的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的层叠体,
[0012]所述层叠体具备对置的第1外部电极和第2外部电极,
[0013]所述层叠体具备在所述层叠的方向上依次配置的第1有效部、第2有效部及第3有效部,
[0014]所述第1有效部将第1电介质层和第1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
[0015]所述第2有效部将第2电介质层和第2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
[0016]所述第3有效部将第3电介质层和第3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
[0017]所述第1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与所述第3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差在所述第1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的10%以内,
[0018]所述第2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1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以及所述第3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中的任一者都薄。
[0019]技术效果
[0020]根据本技术,能够容易地提供这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立体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I

I线剖视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II

II线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层叠陶瓷电容器;
[0026]10:层叠体;
[0027]20:电介质层;
[0028]21:第1电介质层;
[0029]22:第2电介质层;
[0030]23:第3电介质层;
[0031]24:第1有效部间电介质层;
[0032]25:第2有效部间电介质层;
[0033]30:内部电极;
[0034]31:第1内部电极;
[0035]311:第1侧第1内部电极;
[0036]312:第2侧第1内部电极;
[0037]32:第2内部电极;
[0038]321:第1侧第2内部电极;
[0039]322:第2侧第2内部电极;
[0040]33:第3内部电极;
[0041]331:第1侧第3内部电极;
[0042]332:第2侧第3内部电极;
[0043]35:电极间隙部;
[0044]40:外部电极;
[0045]41:第1外部电极;
[0046]42:第2外部电极;
[0047]100:内层部;
[0048]110:外层部;
[0049]111:第1外层部;
[0050]112:第2外层部;
[0051]120:有效部;
[0052]121:第1有效部;
[0053]122:第2有效部;
[0054]123:第3有效部;
[0055]L30:电容产生部;
[0056]LA1:第1电极对置部;
[0057]LA2:第2电极对置部;
[0058]LA3:第3电极对置部;
[0059]LNA1:第1电极非对置部;
[0060]LNA2:第2电极非对置部;
[0061]LG1:第1端部间隔部;
[0062]LG2:第2端部间隔部;
[0063]W30:电容产生部;
[0064]WG1:第1侧方间隔部;
[0065]WG2:第2侧方间隔部;
[0066]L:长度方向;
[0067]T:层叠方向;
[0068]W:宽度方向;
[0069]LS1:第1端面;
[0070]LS2:第2端面;
[0071]TS1:第1主面;
[0072]TS2:第2主面;
[0073]WS1:第1侧面;
[0074]WS2:第2侧面;
[0075]D1:第1电介质层的厚度;
[0076]D2:第2电介质层的厚度;
[0077]D3:第3电介质层的厚度;
[0078]D21:第1有效部和第2有效部的距离;
[0079]D23:第2有效部和第3有效部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8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81]<层叠构造的概要>
[0082]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I

I线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II

II线剖视图。图1至图3所示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具备层叠体10和外部电极40。外部电极40包含第1外部电极41和第2外部电极42。
[0083]<方向的定义>
[0084]在图1至图3示出了XYZ正交坐标系。X方向是层叠陶瓷电容器1以及层叠体10的长度方向L,Y方向是层叠陶瓷电容器1以及层叠体10的宽度方向W,Z方向是层叠陶瓷电容器1以及层叠体10的层叠方向T。由此,图2所示的剖面也被称为LT剖面,图3所示的剖面也被称为WT剖面。
[0085]另外,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以及层叠方向T未必一定要成为相互正交的关系,也可以是相互交叉的关系。
[0086]<层叠体>
[0087]如图1所示,层叠体10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在层叠方向T上相对的第1主面TS1
以及第2主面TS2、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第1侧面WS1以及第2侧面WS2、和在长度方向L上相对的第1端面LS1以及第2端面LS2。
[0088]优选在层叠体10的角部以及棱线部带有圆角。所谓角部,是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交替地层叠了包含陶瓷材料的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的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备对置的第1外部电极和第2外部电极,所述层叠体具备在所述层叠的方向上依次配置的第1有效部、第2有效部及第3有效部,所述第1有效部将第1电介质层和第1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所述第2有效部将第2电介质层和第2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所述第3有效部将第3电介质层和第3内部电极层叠多个层而成,所述第1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与所述第3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差在所述第1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的10%以内,所述第2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1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及所述第3有效部的所述层叠的方向上的厚度中的任一者都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充上坂弘子和泉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