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尾气的燃烧器热回收再利用加温氮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67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9
一种处理尾气的燃烧器热回收再利用加温氮气结构,厂房中制作工艺尾端残留的各种气体分别以多个尾气管路分别导接至燃烧器的燃烧腔体中加入燃料进行燃烧后由排气通道管路排出,尾排气系统中相关设施或设备需用到加热后的氮气,氮气有从一氮气源至少一供应管路引入,在燃烧器的燃烧腔体的外周面由近尾端以相接触的方式往头端绕接有氮气的各供应管路,进行以燃烧腔体余热加热,然后将各预热的氮气的供应管路引导至一补充加热器处,继续加热后导至各需用位置;其中各氮气的供应管路先经过燃烧器的排气通道管路的外表面由近燃烧腔体处近端处绕接往远程处设置加热后,再导引至燃烧腔体的外周面近尾端处再次加热。腔体的外周面近尾端处再次加热。腔体的外周面近尾端处再次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尾气的燃烧器热回收再利用加温氮气结构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氮气加热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处理尾气的燃烧器热回收再利用加温氮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处理尾气的燃烧器,厂房中制作工艺尾端残留的各种气体分别以多个尾气管路分别导接至燃烧器的燃烧腔体中加入燃料进行燃烧后由排气通道管路排出,其产生的余热还是进行自然冷却使燃烧器的热能被浪费了;相对应的,厂房中制作工艺有许多点位需使用加温后氮气,均是使用电加热的加温结构,因顺应节能减碳排世界时势,为了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物品,专利技术人乃进行研发,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上易产生的耗能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尾气的燃烧器热回收再利用加温氮气结构,将余热回收再利用。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结构为:厂房中制作工艺尾端残留的各种气体分别以多个尾气管路分别导接至燃烧器的燃烧腔体中加入燃料进行燃烧后由排气通道管路排出,尾排气系统中相关设施或设备需用到加热后的氮气,包括与一氮气源连通的用于引入氮气的至少一供应管路,氮气由从一氮气源至少一供应管路引入,各供应管路设置在燃烧器的燃烧腔体的外周面,且各供应管路由近尾端以相接触的方式向头端绕接,还包括一用于对燃烧腔体余热加热后的氮气继续加热并将其导至各需用位置的补充加热器,该补充加热器与氮气的各供应管路的输出端连通,由从一氮气源至少一供应管路引入的氮气首先进行燃烧腔体结构冷却同时作热能回收再利用达到加热氮气效果,然后将各预热的氮气从氮气源的供应管路引导至一补充加热器处,继续加热后导至各需用位置;其中,各供应管路的输入端延伸并绕设在燃烧器的排气通道管路的外表面,各供应管路的绕设在排气通道管路外表面的管段由离燃烧腔体处近端处向远程处绕接,氮气的各供应管路先经过燃烧器的排气通道管路的外表面由近燃烧腔体处近端处绕接往远程处设置加热后,再导引至燃烧腔体的外周面近尾端处再次加热;在氮气的各供应管路的绕设在排气通道管路的管段、以及绕设在燃烧腔体的管段外表均加设有一外罩。
[000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5]本技术将管路绕至燃烧腔体与排气通道管路外,并通入氮气作冷却,同时进行余热收集加温,大概能节省近半的能源需求,以求对燃烧器整体的更顺畅操作,并对节能减碳做出小小的贡献。
[0006]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现举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优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0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09]附图标记说明:
[0010]10、燃烧器;20、尾气管路;30、燃烧腔体;40、排气通道管路;1、供应管路;2、连接管;3、外罩;4、外罩;5、氮气源;6、补充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处理尾气的燃烧器热回收再利用加温氮气结构,厂房中制作工艺尾端残留的各种气体分别以多个尾气管路20分别导接至燃烧器10的燃烧腔体30中加入燃料进行燃烧后由排气通道管路40排出,尾排气系统中相关设施或设备需用到加热后的氮气,包括与一氮气源5连通的用于引入氮气的至少一供应管路1,氮气有从一氮气源5的至少一供应管路1引入,各供应管路1设置在燃烧器10的燃烧腔体30的外周面,且各供应管路1由近尾端以相接触的方式向头端绕接(各供应管路1顺着热源由高热往低热流动),还包括一用于对燃烧腔体30余热加热后的氮气继续加热并将其导至各需用位置的补充加热器6,该补充加热器6与氮气的各供应管路1的输出端连通。由从一氮气源至少一供应管路1引入的氮气首先以燃烧腔体30余热加热,然后将各预热的氮气的供应管路1引导至一补充加热器6处,继续加热后导至各需用位置;其中,各供应管路1的输入端延伸并绕设在燃烧器10的排气通道管路40的外表面,各供应管路1的绕设在排气通道管路40外表面的管段由离燃烧腔体30处近端处向远程处绕接,氮气的各供应管路1设置能先经过燃烧器10的排气通道管路40的外表面由离燃烧腔体30处近端处绕接往远程处加热后(顺着热源由高热往低热流动),再导引至燃烧腔体30的外周面近尾端处再次加热,所以在图1、图2中显示有两个氮气源5,若有第一段的排气通道管路40的次加热段,经连接管2至第二段的燃烧腔体30的主加热段,若无第一段的次加热段时,氮气源5就是在连接管2处引入第二段的主加热段。其中,在氮气的各供应管路1的绕设在排气通道管路40的管段、以及绕设在燃烧腔体30的管段外表均加设有一外罩,即在各氮气源5的供应管路1加热的燃烧腔体30(燃烧室主加热段)、排气通道管路40(此处排气管次加热段内供应管路1外的外罩4设置为可有可无)外表加设有一外罩3、外罩4。
[0012]综上所述的结构,本技术运用特殊设计的热回收再利用余热加热结构,使需要使用氮气进行测漏或阻燃等加热气体所耗费的电能量可以降低,同时因气体已先被加温后才进入系统使用,可帮助燃烧器中控制异常燃烧反应位置,降低粉尘产生,减少塞管,降低维修次数与成本,提高燃烧器的整体稼动率,并使燃烧状况控制更趋良善,其结构虽简易,却能小兵立大功,整体构造使人容易了解与实施,所以能提供很好的使用性与便利性,为一完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机构。
[0013]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所有范围应以上述的专利范围为准,凡专利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与近似结构,均应包含于本技术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尾气的燃烧器热回收再利用加温氮气结构,厂房中制作工艺尾端残留的各种气体分别以多个尾气管路分别导接至燃烧器的燃烧腔体中加入燃料进行燃烧后由排气通道管路排出,其中于制作工艺中需用到加热后的氮气,包括与一氮气源连通的用于引入氮气的至少一供应管路,其特征在于:各供应管路设置在燃烧器的燃烧腔体的外周面,且各供应管路由近尾端以相接触的方式向头端绕接,还包括一用于对燃烧腔体余热加热后的氮气继续加热并将其导至各需用位置的补充加热器,该补充加热器与氮气的各供应管路的输出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睿王嘉利
申请(专利权)人:胜豹上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