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穿壳总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68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头穿壳总装,包括装置本体,为设备主要的外框安装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阻尼底座,所述装置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器和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位于所述显示器的底端,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的外表面连接有安装架。该双头穿壳总装,在线束收到拉力过大时,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与线束的摩擦力,会使自身在送线辊内部移动,待拉力消失后,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使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以滑动的方式复位,并对线束进行缓冲,从而保护线束不会因拉力过大外皮损伤,也减少线束卡住而影响加工进程,提高设备的生产质量。备的生产质量。备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头穿壳总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穿壳
,具体为双头穿壳总装。

技术介绍

[0002]端部压着有端子的线束通常需要插入到胶壳内,以达到对接方便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人的两手分别握持胶壳和线束,使胶壳和线束靠近并将压着在线束端部的端子插入到胶壳的相应安装孔内,如线缆连接器,其是一种很长见的一种连接器,一般由线缆、端头及胶壳组成。
[0003]线束在送线过程中,因需要在各个设备之间切换,期间会遭受各种拉力,因设备之间会存在一些延迟,会导致送钱距离不一,这样会对线束造成一定程度的拉扯,破坏线束表皮,品质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头穿壳总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因设备之间会存在一些延迟,会导致送钱距离不一,这样会对线束造成一定程度的拉扯,破坏线束表皮,品质无法保证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头穿壳总装,包括:装置本体,为设备主要的外框安装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阻尼底座,所述装置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器和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位于所述显示器的底端,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的外表面连接有安装架,所述装置本体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放线盘和第二放线盘,所述第二放线盘位于所述第一放线盘的末端,所述安装架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有送线辊,所述支架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导板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定位导板底端,所述定位导板中心点与固定座中心点位于同一垂直线,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裁切设备,所述裁切设备与支架位于同一水平线。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内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气缸的一端贯穿固定座与活动座相互连接,所述气缸与固定座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座与裁切设备位于同一垂直线。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随着安装架同步移动,安装架在定位螺杆的传动下,定位螺杆在伺服电机控制下,带动安装架所连接或间接连接的机构与各个设备之间进行位置切换,并且气缸通过伸缩的方式控制活动座水平移动,以便于线束与裁切设备或其他设备进行穿胶工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送线辊内部预设有线槽,所述线槽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关于送线辊中心点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与送线辊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线辊通过所设置的线槽对线束进行导向移动,并且能够进行横纵向限位,同时在线槽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对线束进行辅助,在线束收到拉力过大时,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与线束的摩擦力,会使自身在送线辊内部移动,待拉力消失后,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使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以滑动的方式复位,并对线束进行缓冲,从而保护线束不会因拉力过大外皮损伤,也减少线束卡住而影响加工进程,提高设备的生产质量。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座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呈“L”状结构,所述从动板与裁切设备为活动连接,所述从动板与活动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与活动座为滑动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座对从动板的活动轨迹进行限位,从动板对线束的一端进行支撑,便于裁切设备对线束进行穿胶裁切操作,并且在裁切的过程中,可通过弹簧杆对从动板进行支撑,并承受裁切线束所造成的压力,并且进行缓冲,由从动板整体带动线束进行升降缓冲,不仅可以使切口更加平整,同时还可以减少裁切设备的消耗,避免冲击过大而造成损坏。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中心点与支架中心点位于同一垂直线,所述活动轴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通过背面所设置的活动轴对转柄进行支撑固定,使转柄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线束和从动板进行传动,便于以转动的方式,使转柄的一端向上抬升并挤压线束,使线束在裁切时保证其张力,增加裁切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对线束的防护,避免线束处于松弛状态而裁切错位。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柄的一端与从动板活动连接,所述转柄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矫正辊,所述转柄的一端呈倾斜状结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柄的形状结构,在转柄转动时,能够便于从动板与矫正辊之间的传动,从动板对转柄的一端向下挤压,在活动轴的作用下,转柄的另一端向上抬升,并带动矫正辊与线束进行接触,增加线束张力。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头穿壳总装:1.在线束收到拉力过大时,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与线束的摩擦力,会使自身在送线辊内部移动,待拉力消失后,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使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以滑动的方式复位,并对线束进行缓冲,从而保护线束不会因拉力过大外皮损伤,也减少线束卡住而影响加工进程,提高设备的生产质量;2.活动座对从动板的活动轨迹进行限位,从动板对线束的一端进行支撑,便于裁切设备对线束进行穿胶裁切操作,并且在裁切的过程中,可通过弹簧杆对从动板进行支撑,并承受裁切线束所造成的压力,并且进行缓冲,由从动板整体带动线束进行升降缓冲,不仅可以使切口更加平整,同时还可以减少裁切设备的消耗,避免冲击过大而造成损坏;3.支架通过背面所设置的活动轴对转柄进行支撑固定,使转柄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线束和从动板进行传动,便于以转动的方式,使转柄的一端向上抬升并挤压线束,使线束在裁切时保证其张力,增加裁切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对线束的防护,避免线束处于松弛状态而裁切错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本体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送线辊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送线辊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装置本体;2、显示器;3、操作台;4、伺服电机;5、定位螺杆;6、安装架;7、第一放线盘;8、第二放线盘;9、阻尼底座;10、支架;11、送线辊;12、定位导板;13、固定座;14、气缸;15、活动座;16、裁切设备;17、从动板;18、弹簧杆;19、转柄;20、矫正辊;21、线槽;22、第一活动块;23、第二活动块;24、复位弹簧;25、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双头穿壳总装,包括:装置本体1,为设备主要的外框安装结构,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阻尼底座9,装置本体1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器2和操作台3,操作台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头穿壳总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为设备主要的外框安装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阻尼底座(9),所述装置本体(1)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器(2)和操作台(3),所述操作台(3)位于所述显示器(2)的底端,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输出端连接有定位螺杆(5),所述定位螺杆(5)的外表面连接有安装架(6),所述装置本体(1)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放线盘(7)和第二放线盘(8),所述第二放线盘(8)位于所述第一放线盘(7)的末端,所述安装架(6)的顶端设置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有送线辊(11),所述支架(10)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导板(12)和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位于定位导板(12)底端,所述定位导板(12)中心点与固定座(13)中心点位于同一垂直线,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有裁切设备(16),所述裁切设备(16)与支架(10)位于同一水平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穿壳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6)内部设置有气缸(14),所述气缸(14)输出端连接有活动座(15),所述气缸(14)的一端贯穿固定座(13)与活动座(15)相互连接,所述气缸(14)与固定座(13)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铁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维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