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硬化沟渠面源污染物截留去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013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状硬化沟渠面源污染物截留去除系统,在现状硬化沟渠内设置有若干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每个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包括卵石过滤模块、粗砂过滤模块和细砂过滤模块,在现状硬化沟渠的左右侧壁上对应每个过滤模块分别设置有两列锚固式卡钉,四列锚固式卡钉正好围成一个供过滤模块由上向下置入的空间并将过滤模块限制在其中,每个过滤模块为顶部敞口的矩形镂空盒状结构,高度不得超过现状硬化沟渠高度的一半,在过滤模块的填充材料上部栽种有氮磷污染物吸附去除效果的湿地水生植物。在水量平稳的平时状态能有效截留去除污染物,在洪水来临时能确保泄洪能力,当沟渠无水或无需再过滤治理时还可换到其它沟渠继续使用,能实现规模化量产,模块化组装,便携式移动,重复性使用。重复性使用。重复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状硬化沟渠面源污染物截留去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沟渠面源污染治理和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现有沟渠面源污染物截留去除的结构,特别适用于现状硬化沟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沟渠的护砌形式多以混凝土、石块等刚性侧壁为主,部分沟渠底部也采用石块或混凝土硬化,称为硬化沟渠。生态沟渠是去除氮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现有沟渠中填充过滤沙土、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等设施,对氮、磷等成分进行有效拦截,对减少水体污染,重建和恢复沟渠生态系统,改善沟渠生态环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效果。但沟渠中全沟填充过滤沙土、种植植物会存在径流冲刷泥沙、植物堵塞沟渠降低沟渠排洪能力、植物残体腐解释放氮磷、工程量大和施工维护成本高、难以灵活调整等问题。另外,生态沟渠改造措施适用于长期水量平稳较少的现状硬化沟,遇洪水来临则会影响泄洪能力,且治理措施复杂、施工成本高,洪水过后的面源污染治理效果也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针对现状硬化沟渠面源污染治理的截留去除结构,在水量平稳的平时状态能有效截留去除污染物,在洪水来临时能确保泄洪能力,当沟渠无水或无需再过滤治理时还可换到其它沟渠继续使用。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现状硬化沟渠面源污染物截留去除系统,在现状硬化沟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每个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卵石过滤模块、粗砂过滤模块和细砂过滤模块,在所述现状硬化沟渠的左右侧壁上对应每个过滤模块分别设置有两列锚固式卡钉,每个锚固式卡钉垂直打入现状硬化沟渠侧壁且伸出沟壁至少4cm,四列锚固式卡钉正好围成一个供过滤模块由上向下置入的空间并将过滤模块限制在其中,每个过滤模块为顶部敞口的矩形镂空盒状结构,过滤模块的宽度正好能置入现状硬化沟渠中,高度不得超过现状硬化沟渠高度的一半,过滤模块内填充材料低于盘高3—5cm,在过滤模块的填充材料上部栽种有氮磷污染物吸附去除效果的湿地水生植物,每个过滤模块还配备有提拉孔或提拉件。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过滤模块采用镂空塑料制成,孔径小于粗砂、大于细砂,过滤模块的填充材料采用纱布包裹。
[000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模块顶部靠沟壁的两侧分别绑扎有提拉绳作为提拉件,沟壁上设置有钉子临时固定提拉绳。
[000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现状硬化沟渠的左右侧壁上对应每个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各配置有四列锚固式卡钉,相邻两个过滤模块之间的锚固式卡钉前后共用。
[000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锚固式卡钉伸出沟壁5cm,过滤模块内填充材料低于盘高5cm,过滤模块的宽度比现状硬化沟渠内宽小3cm。
[0009]进一步优选为,每列锚固式卡钉共三颗,上下间隔设置。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采用模块化组装而成的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相邻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的间距,增减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的数量,灵活多变;
[0012](2)每组过滤模块采用锚固式卡钉的方式安装固定在现状硬化沟渠内,过滤模块只需要由上向下放入即可固定,不需要改变现有沟渠的结构,加载安装简单方便,成本低,装入、取出过滤模块以及更换过滤模块内的过滤材料、水生植物也非常方便;
[0013](3)在常规水量平稳较少时期,能有效截留去除污染物;当洪水来临时能通过提拉孔或提拉件提出沟壁,确保沟渠的泄洪能力;当沟渠无水或无需再过滤治理时,还可提出到其它需要的沟渠段;
[0014]综上所述,本方案能实现规模化量产,模块化组装,便携式移动,重复性使用,安全环保,不改变原有沟渠的结构,施工简单方便,过滤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俯视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结合图1—图3所示,一种现状硬化沟渠面源污染物截留去除系统,在现状硬化沟渠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B。
[0020]每个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B由三个过滤模块组成,分别为卵石过滤模块2、粗砂过滤模块3和细砂过滤模块4,三个过滤模块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
[0021]在现状硬化沟渠1的左右侧壁上对应每个过滤模块分别设置有两列锚固式卡钉5,即每个过滤模块对应四列锚固式卡钉5。每个锚固式卡钉5垂直打入现状硬化沟渠1侧壁,且锚固式卡钉5伸出沟壁至少4cm,通过伸出段对过滤模块进行限位安装。四列锚固式卡钉5正好围成一个供过滤模块由上向下置入的空间并将过滤模块限制在其中。
[0022]每个过滤模块为顶部敞口的矩形镂空盒状结构,最好是,过滤模块采用镂空塑料制成,孔径小于粗砂、大于细砂。过滤模块的宽度正好能置入现状硬化沟渠1中,高度不得超过现状硬化沟渠1高度的一半,过滤模块内填充材料低于盘高3—5cm,过滤模块的填充材料最好采用纱布包裹。在过滤模块的填充材料上部栽种有氮磷污染物吸附去除效果的湿地水生植物6。
[0023]最好是,锚固式卡钉5伸出沟壁5cm,过滤模块内填充材料低于盘高5cm,过滤模块的宽度比现状硬化沟渠1内宽小3cm。每列锚固式卡钉5共三颗,上下间隔设置,分别对应过滤模块的下部、中部和上部位置。
[0024]每个过滤模块还配备有提拉孔或提拉件7,方便提取过滤模块。最好是,过滤模块顶部靠沟壁的两侧分别绑扎有提拉绳作为提拉件7,沟壁上设置有钉子8临时固定提拉绳。
[0025]为减少同一组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B对应设置的锚固式卡钉5数量,最好是,
现状硬化沟渠1的左右侧壁上对应每个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B各配置有四列锚固式卡钉5,相邻两个过滤模块之间的锚固式卡钉5前后共用。
[0026]本技术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的内容:(1)污染物截留去除模块组的构建,能实现外部框体制式量产、内部填充材料吸附能力强且便于获取、水生植物根系发达且对污染物去除能力强、整体模块便携式拆卸移动和组装;(2)为实现污染物截留效果对模块组的布置(既包括同一组内不同模块放置顺序,又包括不同模块组的串联布置);从整条沟渠看,携带污染物的径流从上游到下游逐级通过截留去除模块组;从单处模块组看,径流先通过粗卵石过滤模块(该模块首先起到降低流速、减少冲刷、滤挡大尺寸污染物),再通过粗砂过滤模块(该模块滤挡大粒径的污染物颗粒),最后通过细砂过滤模块(该模块滤挡小粒径的污染物颗粒),同时各模块内部植物根系能对径流水体中污染颗粒进行吸附。
[0027]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各模块组成数量,如可在上游或大尺寸污染物来源集中沟段多布设卵石过滤模块,在大尺寸污染物产生较少的下游沟段可减少或取消卵石模块数量,可适当替换为粗砂或细砂过滤模块。水生植物应定期收割,防止枯枝落叶重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状硬化沟渠面源污染物截留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现状硬化沟渠(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B),每处截留吸附污染物的模块组(B)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卵石过滤模块(2)、粗砂过滤模块(3)和细砂过滤模块(4),在所述现状硬化沟渠(1)的左右侧壁上对应每个过滤模块分别设置有两列锚固式卡钉(5),每个锚固式卡钉(5)垂直打入现状硬化沟渠(1)侧壁且伸出沟壁至少4cm,四列锚固式卡钉(5)正好围成一个供过滤模块由上向下置入的空间并将过滤模块限制在其中,每个过滤模块为顶部敞口的矩形镂空盒状结构,过滤模块的宽度正好能置入现状硬化沟渠(1)中,高度不得超过现状硬化沟渠(1)高度的一半,过滤模块内填充材料低于盘高3—5cm,在过滤模块的填充材料上部栽种有氮磷污染物吸附去除效果的湿地水生植物(6),每个过滤模块还配备有提拉孔或提拉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状硬化沟渠面源污染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谊李燕马连杰梁涛唐荣莉刘剑飞廖敦秀罗友进杭晓宁卢文才胡留杰余端张慧张健李娇杨红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