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控制系统的隔离保护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962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7
机车控制系统的隔离保护电路,涉及机车领域。该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和光耦隔离电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端,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机车控制器的输入端。该电路包含的滤波电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滤波,极性电容的存在,使滤波效果更好;滤波后的信号输入至光耦隔离电路,对信号进行光耦隔离保护。解决了当前采用可编程的逻辑器件以后信号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问题。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问题。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车控制系统的隔离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机车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力发展高速铁路,电力机车的机型发生了一系列的更新。而电力机车的控制系统是车型更新换代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整体上看,电力机车的控制系统可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对机车设备状态进行操纵控制的“机车控制电路”,一个是对机车速度控制的“调速控制系统”。机车控制电路主要实现对主电路、辅助电路中的设备的状态进行操纵控制,完成机车整备和走车的准备。机车调速控制系统主要是根据司机指令及负载的变化,分别独立地自动调节机车的牵引力和速度,以在适应负载变化的前提下、满足运输生产的运行的要求。
[0003]传统的电力机车均采用“继电器控制方式”对机车设备的状态进行控制,实现机车的操纵。随着现代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件已用于电力机车整车的逻辑控制,取代了原有机车直流110V有触点控制电路,取代机车上原有的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低压电器以及大量的迂回电路,并可预留与机车微机网络的通讯。这种可编程的逻辑器件的使用,给机车控制带来了很对便利,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即可编程的逻辑器件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受到的干扰比较大,信号传输效果较差,因此如何解决当前采用可编程的逻辑器件以后信号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解决当前采用可编程的逻辑器件以后信号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问题,提供了机车控制系统的隔离保护电路。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机车控制系统的隔离保护电路,该电路用于对机车控制器3进行隔离保护,该电路包括滤波电路1和光耦隔离电路2;
[0007]滤波电路1包括极性电容C1、C2、C3和电容C4;光耦隔离电路2包括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电阻HR11、电阻HR12、电容HC2和3V电源;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光耦隔离电路2的输入端,光耦隔离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机车控制器3的输入端;极性电容C1的阳极和阴极作为滤波电路1的两个输入端;极性电容C1的阳极同时连接极性电容C2的阳极、极性电容C3的阳极和电容C4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阴极同时连接极性电容C2的阴极、极性电容C3的阴极和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两端作为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
[0008]光耦隔离电路2中,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2作为光耦隔离电路2的一个输入端,电阻HR12的一端作为光耦隔离电路2的另一个输入端;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1连接电阻HR12的另一端;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8连接3V电源;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7连接电阻HR11的一端,且该引脚作为光耦隔离电路2的输出端;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5连接电容HC2的一端,电容HC2的另一端连接3V电源;
[0009]电容C4的两端连接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2、电阻HR12的另一端;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7连接机车控制器3的输入端。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是一个隔离保护电路,用于对机车控制系统进行隔离保护,该电路包含的滤波电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滤波,滤波后输入至光耦隔离电路,对信号进行光耦隔离保护,解决了当前采用可编程的逻辑器件以后信号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机车控制系统的隔离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光耦隔离电路的示意图;
[0013]图3是滤波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具体实施方式一、
[0015]参照图1至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机车控制系统的隔离保护电路,该电路用于对机车控制器3进行隔离保护,该电路包括滤波电路1和光耦隔离电路2;
[0016]滤波电路1包括极性电容C1、C2、C3和电容C4;光耦隔离电路2包括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电阻HR11、电阻HR12、电容HC2和3V电源;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光耦隔离电路2的输入端,光耦隔离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机车控制器3的输入端;极性电容C1的阳极和阴极作为滤波电路1的两个输入端;极性电容C1的阳极同时连接极性电容C2的阳极、极性电容C3的阳极和电容C4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阴极同时连接极性电容C2的阴极、极性电容C3的阴极和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两端作为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
[0017]光耦隔离电路2中,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2作为光耦隔离电路2的一个输入端,电阻HR12的一端作为光耦隔离电路2的另一个输入端;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1连接电阻HR12的另一端;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8连接3V电源;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7连接电阻HR11的一端,且该引脚作为光耦隔离电路2的输出端;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5连接电容HC2的一端,电容HC2的另一端连接3V电源;
[0018]电容C4的两端连接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2、电阻HR12的另一端;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的引脚7连接机车控制器3的输入端。
[0019]本技术中,该电路包含的滤波电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滤波,极性电容的存在,使滤波效果更好;滤波后的信号输入至光耦隔离电路,对信号进行光耦隔离保护,采用的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为结合GaAsP发光二极管和高增益光检测器的光学耦合逻辑门器件,使能输入允许检测器可以被选通。紧凑SO8封装,10M高速。该电路解决了当前采用可编程的逻辑器件以后信号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问题。
[0020]本技术是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况或具体情况,可以对本技术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机车控制系统的隔离保护电路,该电路用于对机车控制器(3)进行隔离保护,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滤波电路(1)和光耦隔离电路(2);滤波电路(1)包括极性电容C1、C2、C3和电容C4;光耦隔离电路(2)包括光耦隔离芯片HCPL

0631、电阻HR11、电阻HR12、电容HC2和3V电源;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光耦隔离电路(2)的输入端,光耦隔离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机车控制器(3)的输入端;极性电容C1的阳极和阴极作为滤波电路(1)的两个输入端;极性电容C1的阳极同时连接极性电容C2的阳极、极性电容C3的阳极和电容C4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阴极同时连接极性电容C2的阴极、极性电容C3的阴极和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两端作为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光耦隔离电路(2)中,光耦隔离芯片HCP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杨树广于海东王虎马成安猛薛鹏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冷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